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或幾種難以忘記的美味,我也不例外,當(dāng)年母親做的黃糕粑就是這樣一種存在。
黃糕粑的用料主要是包谷面,輔料是“白酒”(用包谷面或米發(fā)酵制成的一種香甜的食品,有的地方叫醪糟,也許做法有所不同)。包谷面有白包谷面和黃包谷面兩種,前者做出來的黃糕粑顏色雪白,后者做出來的黃糕粑顏色金黃。我比較偏愛用黃包谷面做的黃糕粑,不僅顏色好看,吃著好像也更香一些。
制作黃糕粑時,母親總是挑選顆粒飽滿、品質(zhì)上好的包谷,先用篩子篩除雜物,再用清水淘洗干凈,曬干后用石磨磨成包谷面。然后,母親在包谷面中摻入一定比例的“白酒”和水,充分攪拌均勻后扣上一個盆放置在灶頭,因為灶上隨時有火,溫度較高,所以有利于其快速發(fā)酵。
差不多半天的時間,原本生硬的包谷面就發(fā)生了質(zhì)的改變。它猶如十月懷胎的女人,身體迅速膨大,并散發(fā)出一種醉人的甜香。一兩天之后,包谷面充分腐熟,母親便將盆端到屋外,開始制作黃糕粑。溫暖的陽光斜斜地、溫柔地照在母親身上,為母親的發(fā)絲和全身鍍上了一層金燦燦的光芒,她手里的黃糕粑也如同金錠一般誘人。
母親做的黃糕粑如拳頭大小,用清洗干凈的包谷殼包著放進蒸籠里,只需用大火蒸上半個多小時,一種綿軟、香糯的美味就誕生了。雖然剛蒸出來的黃糕粑已經(jīng)很好吃了,但還不是最好吃的。我最喜歡吃的是用炭粑粑火(用細碎的褐煤做成的球狀燃料)烤到焦黃的黃糕粑,不僅甜酒香四溢,還外酥里軟,特別解饞,也特能充饑。那時候,母親每天早上都給我烤一個讓我?guī)еド蠈W(xué),我一邊走一邊吃,能吃大半個,剩下的一半就裝在書包里留著課間餓了吃。每當(dāng)我在教室里吃黃糕粑時,同學(xué)們就會投來艷羨的目光,這時我就一點給關(guān)系要好的同學(xué)解饞。
光陰如白駒過隙,當(dāng)年那個強健能干的母親如今已經(jīng)老邁,再也沒有力氣和精力制作黃糕粑了,黃糕粑的美味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遙遠的鄉(xiāng)愁,深深銘刻在我的記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