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和煦的春風拂過大地,當嫩綠的芽幾從土中探出頭來,當歡快的鳥幾在枝頭上歌唱,我就知道春天來了。在江南的田間地頭、山坡上、小溪邊,各種野菜如同翡翠般點綴其間,散發(fā)著清新的氣息,而我最鐘情的莫過于那一抹青蒿的翠綠。
青蒿不僅是一種美麗的植物,更是一味珍貴的中藥材。據(jù)考證,青蒿中含有青蒿素,具有解熱、通腸、抗菌等諸多功效。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青蒿素更被廣泛應用于治療瘧疾等疾病,拯救了無數(shù)生命。在我的家鄉(xiāng)皖南山區(qū),人們喜歡將青蒿制作成美味的粑粑,以此來品嘗春天的味道。
每年春季,我總會陪妻子去鄉(xiāng)下采摘青蒿,今年也不例外。那天陽光明媚、微風拂面,我們騎著小電驢早早出發(fā),在河邊遇見了一大片青蒿,綠油油的,仿佛一片綠色的海洋。我們興奮地小跑過去,彎下腰,精心地采摘嫩綠的蒿子。地里青蒿的香氣似乎有些生澀,但細細品味卻有一種獨特的草本芬芳,嗅之讓人心曠神怡,真是“蒿香撲鼻潤心田,野徑春風送清歡”。不一會兒,我們就采了不少,于是我們坐下來,一邊沐浴著春光,一邊悠閑地剔除著青蒿中的黃葉和雜草。拾掇好后,妻子又來到小河邊,洗去青蒿上的泥土和雜物。
回到家中,我們便開始制作蒿粑,主要分為三大步。第一步是準備餡料。我們先把采摘回來的青蒿焯水,這樣既可以去掉苦澀的味道,又可以保持色澤的鮮艷。焯好后,將其放進冷水里反復揉搓,再擠干水分。然后將青蒿切細、剁碎,摻上事先調好比例的粘米粉和糯米粉。粘米粉和糯米粉的調配很關鍵,糯米粉切不可摻得太多,用三分之一即可,這樣既不會粘鍋黏手,又能保證口感鮮嫩。第二步是包制。和面時需要加上少量食鹽,增加一點底味,然后一邊攪拌一邊慢慢加水,確保充分混合均勻后才可揉成面團。妻子把面團楸成一個個小劑子,用掌心揉圓、壓扁,再包上準備好的餡料。妻子總是盡量多包點餡,這樣吃起來更加美味。最后一步是蒸煮。先往鍋里加水,將包好的蒿粑放在蒸籠上,水開后大約十多分鐘即可出鍋。揭開鍋蓋,香氣撲鼻而來,吃上一口,細膩、香醇,鮮美可口。
我喜歡吃油煎蒿粑,即把蒸熟的蒿粑再放到平底鍋中煎一下,待兩面都煎成金黃色時就可以了。油煎的蒿粑外酥里軟,蘸著皖南特有的豆腐乳一起吃特別香,實乃人間美味,讓人回味無窮。
在皖南山區(qū),蒿粑不僅是一種美食,也是一種情感的寄托,人們用來祈求新的一年平安、豐收。愿這份美好,如青蒿一樣生生不息,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