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回顧
甲某為乙學校一年級學生。因甲某在校期間扎、咬其他同學,乙學校老師在放學時間與涉事家長進行溝通,在班會上讓甲某向其他同學道歉,并在其他同學指出甲某態(tài)度不誠懇后,再次要求甲某鄭重道歉。甲某家長認為乙學校老師當眾指責甲某、不聽甲某解釋、無理要求甲某當眾反復道歉,造成甲某心理嚴重傷害,致使甲某持續(xù)情緒低落、無法正常返校。經多次交涉無果,甲某家長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理甲某將乙學校訴至法院,要求乙學校對甲某造成的損害承擔醫(yī)療費、精神損害賠償金等民事賠償責任。
以案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學校對受教育者有實施獎勵或者處分的權利?!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將“維護教師教育懲戒權,支持教師積極管教”納入其中,為教師依法履行教育職責、聚焦主責主業(yè)提供了政策依據。同時,教育部發(fā)布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第八條明確規(guī)定了教師在課堂教學、日常管理中,對違規(guī)違紀情節(jié)較為輕微的學生,可以當場實施的教育懲戒措施。
北京三中院審理后認為,該案爭議焦點及審理重點在于乙學校老師對甲某的教育管理行為是否超出履行教育懲戒權的范疇。庭審過程中,甲某家長主張乙學校存在不當訓斥、讓甲某當眾給其他學生道歉等行為,造成了甲某的精神損害。對此,法院經審查后認為,根據案件現有情形不足以證明乙學校對甲某的管理行為存在超越或濫用教師教育懲戒權的情形,乙學校老師批評并要求甲某向同學道歉的行為,屬教師正常履行教育懲戒權。法院認為,教師為履行教育職責依法實施懲戒行為,不承擔侵權責任,最終判令駁回甲某家長的訴訟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