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回顧
2024年11月14日《武漢晚報》報道,別人拍視頻,自己“被出鏡”,你遭遇過這樣的經歷嗎?近日,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qū)法院調解了這樣一起案例。在飯店吃飯的顧客小麗,對拍攝探店視頻的人明確表示不要拍攝自己,事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被拍進了短視頻,并在某平臺上播放,也達到了一定數量的播放量。小麗要求短視頻平臺刪除視頻未果的情況下,把平臺告上了法庭,最終經法院調解獲得1萬元賠償。
以案說法
這一案例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擅自拍攝并公開他人的肖像,可能侵犯他人的肖像權、隱私權。我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條規(guī)定,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不得以發(fā)表、復制、發(fā)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現(xiàn)實中,這種“被出鏡”的情形不在少數。這暴露出部分短視頻平臺在內容審核和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平臺有責任確保上傳內容的合法性和合規(guī)性。但遺憾的是,一些平臺為了追求用戶黏性和流量數據,往往對內容審核未能盡到應有的責任與義務,導致侵權內容泛濫。
在“人人都愛刷短視頻”的時代,這起案例給我們提了醒:尊重和保護他人權利,也是在保護自己的權利。為此,一個彼此尊重的、有邊界感的網絡空間,需要我們各方共同營造、持續(xù)發(fā)力。
(來源:《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