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情境
在《阿長與〈山海經〉》中,作者運用欲揚先抑的寫法描繪人物形象,給人深刻印象。請選擇一個人物,模仿這種寫法,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過程性指導
這道題目提供了仿寫的對象(篇目)及主要的仿寫點。首先我們要來梳理《阿長與〈山海經〉》在塑造人物上是如何“欲揚先抑”的。文中,魯迅的“先抑”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阿長喜歡“切切察察”、阿長規(guī)矩太多、阿長的生活習慣讓“我”不堪其擾、阿長“謀害”了隱鼠。如果是初讀此文,當讀到這些內容時,讀者不禁要問,這樣的保姆,有什么值得寫的呢?難道作者僅僅是為了塑造一個落后且愚昧的女人并借機諷刺一番?顯然不是。但不管作者的用意為何,讀者的閱讀興趣已經被激起。就在“我”和阿長這一連串的恩恩怨怨之后,一本《山海經》闖進了“我”的生活。在“我”渴望這本書而不得時,阿長居然買到了。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能做、不肯做的事情,阿長卻幫“我”做到了,這不是愛,是什么?
魯迅在《阿長與〈山海經〉》中將“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先“抑”,抑阿長的外形、習慣和性格,隨后“揚”,在阿長的眾多缺點中挖掘了給“我”買《山海經》這一個點,巧妙展現(xiàn)了阿長對“我”的關愛,并進一步通過“我”對阿長態(tài)度的轉變來表達“我”數十年后依然對阿長充滿敬意。最后自然升華,使文章溫馨滿滿,余味悠長。此文足以稱得上是“欲揚先抑”的經典范例。
我們仿寫此文,首先要根據寫作對象找好“抑揚點”。從《阿長與〈山海經〉》一文構思來看,其中“抑”要多角度呈現(xiàn),而且是層層遞進,把人物的諸多“不盡如意處”充分展現(xiàn)出來,突出作者的厭憎感,也給讀者同樣的感受和認識。在這樣的鋪墊下,才能使下文的“揚”更具有波折性和吸引力,比如有的同學不喜歡自己的同桌,因為他身上有很多壞習慣,如喜歡擺弄手指,寫作業(yè)時經常發(fā)出怪聲打斷別人的思路,還喜歡搞惡作劇等,真是讓人無奈。要寫好這部分內容,我們可以仿照例文,從人物的外貌、言行,或者典型事例等角度描寫,而且一定要有鮮明的感情傾向。
其次,要選好“轉折點”。這個轉折點既要有震撼力,又要讓讀者覺得真實可信,不要為了“揚”而揚。比如上面所說的那個極令人討厭的同桌,卻在一件事上,讓同學們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他其實很優(yōu)秀。有一次,他在早上第一節(jié)課的中間才來到教室,遲到了將近半小時。老師還罰他在教室后面站了半天,他卻絲毫沒有辯解。直到兩天后的班會課上,一封情真意切的表揚信,徹底改變了大家對他的看法。原來,那天早上遲到,是因為他突然遇上了一個送外賣的師傅,在行進的過程中,車輪突然壓上了一塊磚頭,由于車速過快,車把瞬間失靈,師傅被一下子甩出了電動車外,頓時沒法動彈,還流了不少血。我的同桌恰好就在師傅的后面騎著車子,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沒有著急離開,而是一邊叮囑這個外賣師傅,要忍著點,千萬別動,怕內出血或者骨骼摔傷,一邊又趕緊撥打了120,等待救護車的到來……這個讓人很討厭的同桌,其實也有他的閃光點。從那以后,我慢慢地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他也變得更加受同學們歡迎了。
初作呈現(xiàn)
啞巴二叔
□ 黃思涵
二叔并不是親二叔,只是個本家親戚而已。他父母早早就死了,又趕上破房子被拆遷,孤苦伶仃一個人沒了去處。奶奶看著心疼,就收留了他。
從小我就不喜歡二叔。我爸媽都在鎮(zhèn)上教書,爺爺奶奶承包了十幾畝地,因為二叔干農活手生,鋤地經??车羟f稼,于是就把我交給他照看。他在家悶著頭卷煙葉,有一搭沒一搭地抽。他怕我弄壞了屋子里的瓶瓶罐罐,又怕我在外面跑丟了,就把我鎖在院子里。這樣,我在院子里轉悠,他便在一邊瞅著我。當看到我不太老實的時候,他就會“啊”的一聲制止,我本來不愿意聽從他的話,但看他面無表情的樣子就心里發(fā)怵。
我讀幼兒園、上小學,都是二叔騎著那輛破自行車送的我。他大概不放心把我放在后座,所以總是把我搭在前杠上,鄉(xiāng)間的小路坑坑洼洼,我的屁股硌得生疼。即便我眼淚汪汪,他也不會安慰我,更不會像別的大人那樣買點零食哄哄孩子。
他總是穿一件灰不溜秋的衣服。爸媽給他買的新衣服從來不穿,我的小伙伴一看到他就喊:大家來看,啞巴來了,啞巴來了!我氣得眼淚在眼眶里打轉。我說他,你不是啞巴,你說話讓他們聽聽??啥寰褪遣豢月暋:髞?,我干脆早起,自個兒偷偷溜走,就是不想讓他送我……
上初中了,我跟爸爸到鎮(zhèn)上讀書,終于躲開了他。家里的土地都被承包租賃了,二叔徹底沒事干了。奶奶想讓他照看家,他卻一聲不吭跑到罐頭廠打工去了。干了一天,晚上回家,他倒頭就睡,鼾聲如雷。奶奶打電話給我爸爸,說真是拿他沒法了!
周日,我本想睡個懶覺,可一大早就聽到有人敲門。竟然是二叔,他磨磨蹭蹭,讓坐也不坐?!拔覕€了點錢……”二叔竟然說話了,他抖抖索索拿出一包紙,卷著一沓錢,“明明不是要讀中學了嗎?人家都買學區(qū)房,咱也得買。我老房子拆遷的錢也還沒動……”他又拿出一張卡,放在了桌子上……“我走了,還得上工?!碑攱寢尰剡^神來,伸手要抓他時,他已經拉開門,騎上破自行車走了……
原來爸媽這一段時間是在為買學區(qū)房發(fā)愁。他們知道二叔拆遷賠了點錢,但從來沒想過用他的錢,沒想到他不僅把錢都拿出來了,還怕不夠又跑去罐頭廠干活,干那種全天不休、最苦的一種活……
我心頭一熱,多好的二叔?。∧汶m然總是面無表情,可卻有一副熱心腸!
升格建議
這篇仿文在塑造人物上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從語言表達上看,小作者的功底還不錯。但根據仿寫的要求,還有些地方需要改進。
一、抑筆缺少一些梯度,層次性不強。范文對于阿長是從外在的印象到生活中的相處,嫌惡的程度越來越深,這樣層層鋪墊,“突轉”的效果才會更吸睛。建議小作者對本文的抑筆進行調整順序或者更換一些內容,以突出其層次性,起到鋪墊作用。
二、過渡不自然,顯得不真實。 “二叔”送錢之前,應該交代拆遷款、人們買學區(qū)房等信息,甚至渲染一下“我”父母為買房的煩心、爭吵等,以突出二叔的有心。這樣情節(jié)顯得很自然,而且真實感人。
三、缺少生動的描寫,人物個性不太鮮明。這篇習作通過作者的視角來講述,顯得平淡而乏味。建議升格時要根據人物個性增補些精彩的描寫,比如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也可以轉換敘述的視角,讓人物自己說話,這樣更鮮明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
當然,在文章的語言上還存在著表意不準確,敘述不連貫、不得體的地方,小作者在升格時還要細細打磨語言,力爭升格后的文字讓人物性格特點更加鮮明、形象更加豐滿。
升格展示
啞巴二叔
我的二叔,因為不愛說話,時間長了,村里人直接叫他啞巴。
二叔不是我的親二叔,而是村里的本家。他父母早早就死了,又趕上破房子被拆遷,孤苦伶仃一個人沒了去處。奶奶看著心疼,就收留了他。
我不喜歡這個二叔。
那時,我爸媽都在鎮(zhèn)上教書,爺爺奶奶承包了十幾畝地,因為二叔干農活手生,鋤地經??车羟f稼,于是就把我交給二叔照看。他怕我弄壞了屋子里的瓶瓶罐罐,又怕我在外面跑丟了,就把院門反鎖,讓我在院子里轉悠。而他則悶著頭卷煙葉,有一搭沒一搭地抽。當看到我不太老實的時候,就會“啊”的一聲制止。他的樣子實在嚇人,一生氣眼珠就翻白,看了就讓人心里發(fā)怵。
我上學了,村里小學離家有一段距離。二叔便騎著破自行車送我。他大概不放心把我放在后座,就把我搭在前杠上,鄉(xiāng)間的小路坑坑洼洼,那滋味真是酸爽。他不會哄孩子,更不會像別的大人那樣給我買零食。不過他也偶有令我刮目相看的時候,他騎自行車很牛氣,可以雙手叉腰大撒把,那神情簡直是太帥了!
他穿衣總不講究,有新衣服也不穿,這讓我覺得很丟人。再加上小伙伴一看到他就大聲起哄,喊他啞巴!我下定決心要擺脫他,就早起床,想提前去學校??蓜偝龃鍥]多久,就聽到他那破自行車的吱吱聲和他粗重的喘息聲。他停下來,不容我掙扎,一下子把我提溜起來,放在前杠上……
快上初中了,我去鎮(zhèn)上讀書,終于躲開他了。
有一天,我回奶奶家,忽然發(fā)現(xiàn)爸媽和爺爺奶奶的神色不對,他們還發(fā)生了爭吵,爭吵的原因似乎和老宅、學區(qū)房之類的事情有關。但我一出現(xiàn),他們馬上就停止了爭吵。
媽媽紅著眼回去了,二叔卻拗著勁要去罐頭廠干活。奶奶說他歲數不年輕了,干那活身體承受不了,他也不聽。
隔天,爸爸一大早出門了,模模糊糊聽他跟媽媽說要問問公積金的事。
不一會兒,二叔著急忙慌地來了。
“我攢了點錢……”,他抖抖索索拿出一包紙,卷著一沓錢,“娃子不是要讀中學了嗎,人家都買學區(qū)房,咱也得買。我老房子拆遷的錢也還沒動……”
他又拿出一張卡,放在了桌子上……
“我走了,還得上工。”當媽回過神來伸手要抓他時,他已經風風火火地騎上破自行車走了……
原來爸媽這一段時間是在為買房子的事情發(fā)愁。二叔拆遷那點錢,他們是知道的,但從來沒想過用,那可是他養(yǎng)老的錢……
為了我,他去罐頭廠干活……
“二叔……”我追出去,看著二叔遠去的背影,往事一幕幕涌上心頭。二叔雖然不愛講話,可他的心里都是這個家,都是我啊……
升格總評
升格后的文章增加了人物的相關描寫,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動,抑筆部分也做了一些調整,突出了層次性,在層層鋪墊的基礎上,既讓“揚”的突轉令人震撼,又留給讀者更多想象的空間。作者在情節(jié)上也增補了一些內容,為后文設置了伏筆,使得銜接更加自然。升格后的文章語言也更加準確流暢,從總體上來看,這次升格是很成功的。但文章前面抑筆部分的選材稍顯陳舊,也不夠典型。另外,對二叔平時默默奉獻的交代也較少,情節(jié)上的推進還有些不盡合理的地方,還需要細細打磨,精益求精。
標桿作文
夏天吃“伏羊”
我隨父母來到相鄰的碭山定居七八年了,每到夏天,我便常常想起在老家蕭縣吃“伏羊”的情景。 所謂,“吃伏羊”,是我們老家蕭縣的習俗。夏天入伏以后,鄉(xiāng)親們認為吃一些溫補的東西,可以排毒去濕,可以強身健體。于是吃羊肉、喝羊湯成為盛夏里人們競相追求的一種生活方式。
記得六歲那年,我跟著爺爺去二大爺家吃伏羊,一進門,膻味便撲面而來,土灶上一口大鍋正咕嘟嘟地沸騰著,從這口鍋中散發(fā)出的鮮肉香氣剎那間便拽住了我……“來,先吃肉,后喝湯……”二大爺看見我和爺爺,趕緊招呼大家拉開桌椅,把大塊的肉撈出來放在盆中……端到我面前的居然是白水煮過的羊肉,不是吧?這是從那口噴著香氣的鍋里撈出來的美味嗎?我心里不住地嘀咕著?!昂贸缘煤?,來,來,來!”二大爺一把扯過我,把很大的一塊遞到我的手上。“大膽吃吧,蘸點料……”爺爺笑吟吟地看著我。我真是盛情難卻?。≈缓脧姲欀碱^,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咦?嘴里完全沒有想象中的那種逼人的膻味,相反,那種羊肉本色的鮮香味很快就刺激了我的味蕾,我一發(fā)不可收拾,大快朵頤起來。
自此,我居然喜歡上了白水煮羊肉。爺爺告訴我:夏天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yī)開藥方。在這個最熱的季節(jié),把羊肉放在白水里煮,這個季節(jié)的熱度逼退了它的膻味,讓我們在通體流汗的時候,能品嘗到它非同一般的鮮美!于是,每當夏天到來,我便盼著吃伏羊,喝羊湯。
最近幾年,縣政府為了發(fā)掘和傳承這一美食文化,專門設立了“伏羊節(jié)”。 入伏那天,要舉行盛大的儀式,宣傳伏羊文化,一時間,周邊縣市的人們紛紛駕車趕來,縣城的大小飯館生意格外好。每家每戶在這一天都會吃羊肉、喝羊湯,以此強身健體,滋陰補氣。
我曾問爺爺:“先人們?yōu)樯断氲搅顺苑??!睜敔斦f:“人們不喜歡羊肉的膻味,總覺得夏天更甚。殊不知,當先人們勇于嘗試后,才發(fā)現(xiàn)夏天吃羊肉更是絕美,不僅味道鮮香,而且很好地滋補了身體。聞著膻味,吃著鮮香,不能讓表面掩蓋了本質,凡事都要試試才好?!睜敔數脑捝钌畹赜|動了我,所以每次吃伏羊,我總覺得是在接受一次思想上的洗禮。一碗湯下肚,滿頭大汗,心中郁結的一些東西也消散了,一下子覺得渾身輕松,似乎有使不完的勁兒。 看看日歷,距離入伏不遠了,我又惦記老家的伏羊節(jié)了……
總評
這篇小文不僅含有濃濃的鄉(xiāng)情鄉(xiāng)韻,而且還融進了親情。 作者年齡雖小,但字里行間流露出的那種與生俱來的對故鄉(xiāng)的熱愛,那種深入骨髓的對鄉(xiāng)俗文化的重視,讓人動容。尤為難得的是,作者不只寫一個季節(jié)的美味,還能從鄉(xiāng)俗美食中思考人生,提煉出人生哲理。文章開篇以“回憶”的口吻點題,自然引出下文第一次吃“伏羊”的經歷留下的深刻印象。接著介紹家鄉(xiāng)對于伏羊文化的傳承和開發(fā),既從營養(yǎng)科學和強健體魄的角度大力宣傳,又借助爺爺的解說來啟迪人生,使得“伏羊”這一文化意蘊得以升華。這篇文章的語言比較精練,畫面逼真,因而留給了讀者更多的想象空間。論述的話語像是面對面交談,親切自然,更容易讓人思考和感悟。
任務情境
(2024·內蒙包頭卷)(改編)
有人問,你的家鄉(xiāng)有多美?我說:浩瀚沙海,鳴沙奇響;層林盡染,疊翠流金;牧草靜臥,濕地多彩;耕耘過的田壟,金燦燦的原野,如詩如畫。這山,這水,這草木,這故土親情,這熱騰騰的鋼城,這承載美好的故鄉(xiāng)四季,這充滿希望和奮進的熱土,這滋養(yǎng)我、激勵我成長的一切……
面對這樣的盛贊,你對自己的家鄉(xiāng)也一定不會無動于衷,那就用最真誠的筆來抒寫它獨特的美吧!
要求: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②不得透露真實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初作呈現(xiàn)
獨具味道的家鄉(xiāng)小城
我愛我的家鄉(xiāng)小城,它在皖北黃河故道的南岸。四季分明,果木飄香,2019年曾被評為“宜居城市”。
小城人口不多,以隅子口為界,形成東西分明的兩個區(qū)域。東城洋溢著濃郁的現(xiàn)代化氣息,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西城保留著老城的舊貌,古色古香。護城河環(huán)城一周,東城鄰水部分開發(fā)了一些別墅,青瓦黛墻,頗有江南風韻。南城則是宴嬉亭故地,重修的亭子位于河中央,乘舟過去坐一坐,會有恍然隔世之感,西城沿河鋪了鵝卵石小道,栽竹布亭,適宜在這兒閑逛。
我愛小城美食的味道。碭山人很會吃,煎包、糝湯是小城早餐的標配。小城人的早餐是慢節(jié)奏,包子在湯碗里一起一伏,細品慢嚼,包子吃光了,湯也差不多蘸完了。除了煎包、糝湯,你還可以品嘗燒餅夾狗肉、糖糕麻胡、餡餅油條,各有吸引人的味道。近幾年,碭城發(fā)展很快,尤其是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碭城的很多名吃成了網紅打卡地,像什么八戒包子、戴家燒餅、胡三老公雞……每年春季的梨花節(jié)、國際馬術節(jié),秋季的酥梨采摘節(jié)等活動的開展,小城的地鍋雞、鐵鍋燉、炸金蟬等地方美食深受各地游客的青睞,小城的美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你說我能不愛嗎!
我愛上的,是小城蒸蒸日上的希望。小城地處黃河故道南岸,曾是后梁開國皇帝朱溫的祖籍地。碭城人杰地靈,碭城的建設也印上了濃濃的文化印記。碭城新城區(qū)的政務中心,廣場造型是巨大的梨花瓣。碭山是世界梨都,酥梨文化源遠流長。如今,我們借助酥梨文化重新開發(fā)了黃河故道,還承辦了國際馬術節(jié)。借助這些活動,人們了解了碭山嗩吶、碭山武術,碭城變得越來越美好,也使得更多的大學畢業(yè)生選擇回鄉(xiāng)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
的確,忘不掉的是鄉(xiāng)音,無論走得再遠,也忘不掉自己的故鄉(xiāng)。
我愛小城的味道。小城的味道曾經滋養(yǎng)了我的身心,留住小城的味道,便是留住我的根……
升格建議
從總體上看,原作有些偏題,沒有突出“味道”來寫,而且選材不集中,組合在一起也顯得有些雜亂。語言表達也不夠連貫,建議作者從以下方面進行升格。
其一,要開篇點題,原作第一段強調的是小城的“宜居”,沒有點題。建議簡明扼要地突出味道,比如“我愛我的家鄉(xiāng)小城,尤其是它獨具皖北風情的味道”,你也可以用煽情的語句營造氛圍,然后引出話題,比如“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它有獨特的美食;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它有生動的風景;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它有難忘的鄉(xiāng)情鄉(xiāng)韻……我也愛上了一座城,它有著一種獨特的味道,一種獨屬于皖北風情的味道?!薄拔兜馈保瓤梢允仟毺氐娘嬍?,還可以是鄉(xiāng)情——淳樸、熱情、實在、勤勞等,還可以是生活感受的味道,比如閑適、自在、充實等。
其二,要圍繞文題和中心選材。原作只有第三段內容和“味道”有直接關系,其他的諸如介紹城市的建筑風格和變遷、近幾年城市的發(fā)展等內容脫離了文題,而且上下文不夠銜接。建議作者重新選材和布局,比如除了美食,你可以寫鄉(xiāng)情鄉(xiāng)韻、文化氛圍等一些“高雅”的味道,不僅豐富了文章內容,還升華了小城的品位,給讀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升格展示
獨具味道的家鄉(xiāng)小城
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它有獨特的美食;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它有生動的風景;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它有難忘的鄉(xiāng)情鄉(xiāng)韻……我也愛上了一座城,它有著一種獨特的味道,一種獨屬于皖北風情的味道。
我愛上的,是小城醒來的生動明朗。朝陽還蒙藏在霞光里,護城河上氤氳著淡淡的霧氣。河畔的垂柳兀自慵懶,幾個老人肩背著寶劍徐行,他們要去廣場集結,去開啟龍騰虎躍的一天。老城街那一塊塊青石鋪就的長巷,地面濕漉漉的,所有店鋪都還在沉睡,涼風吹拂著臉頰,掠過頭發(fā),拂過臉頰,在不經意間,靜靜地走一番,默默享受這久違的心神安定。此時此刻,沒有深夜的喧囂,沒有傍晚的吆喝,寧靜幽遠,這是小城拂曉獨有的味道。
我愛上的,是小城美食的味道。“早晨從淹死一只包子開始” 這是碭城人都熟悉的一句俗語。煎包、糝湯是小城早餐的標配。用大骨熬出的湯羹沖開蛋花,淋上麻油,把雙面焦黃的油煎包往湯里一浸,再撈出來輕輕一咬,滿嘴溢香,不由得讓人瞇上了眼……小城人的早餐是慢節(jié)奏,包子在湯碗里一起一伏,細品慢嚼,包子吃光了,湯也差不多蘸完了。伸個懶腰打個飽嗝,鼻孔里竄出的都是香味。當然,碭城人的早餐可不止煎包、糝湯,燒餅夾狗肉、糖糕麻胡、餡餅油條,應有盡有。皖北人喜歡吃面食,碭城的每條街道都有面食館,全國各地有名的面食在這兒都可以吃到。近幾年,隨著梨花節(jié)、酥梨采摘節(jié)、國際馬術節(jié)等活動的開展,小城的地鍋雞、鐵鍋燉、炸金蟬等地方美食深受各地游客的青睞,一些農家樂成了網紅打卡地,小城的美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你說我能不愛嗎!
我愛上的,是小城的鄉(xiāng)情鄉(xiāng)韻。小城地處黃河故道南岸,曾是后梁開國皇帝朱溫的祖籍地。它歷史積淀豐厚,文化底蘊深厚。古城河中的燕喜亭曾是李太白泛舟的地方,城東郊有乾隆皇帝,御題的貢梨園,接近二百歲的梨樹王吸引了八方人來觀賞……飲黃河水,聽嗩吶音,走在小城的街道,耳畔是熟悉的鄉(xiāng)村俚語,會有一種說不出的熨帖。當然,我的聲音里也有濃濃的鄉(xiāng)音符號,所以今后我無論走向哪里,我永不會忘記我的家鄉(xiāng)。
我愛上的,是……
小城的味道曾經滋養(yǎng)了我的身心,小城的味道一直牽掛著我的魂。留住小城的味道,便是留住我的根……
升格總評
升格后的習作扣題嚴謹,條理清晰,讀后不僅給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還讓人不由自主地愛上了作者描寫的小城。
習作開篇用優(yōu)美的語句引出“味道”,營造了一種美好向往的氛圍,吸引讀者跟隨作者去尋溯,去品味。然后作者以排比段的形式敘述了三種“味道”,既有小城獨有的生命氣息,也有直觀的舌尖上的美味,還有傳承流淌的鄉(xiāng)情鄉(xiāng)韻,這些“味道”組合在一起共同折射著皖北風情,完美地照應了開頭。
習作行文優(yōu)美流暢,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發(fā)自內心的欣賞和驕傲,這種情味跟鄉(xiāng)情鄉(xiāng)韻相契,使得這篇文章更具有感染力,讀來不禁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