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xué)期寄語
春的卷軸總是鮮亮溢彩,春風(fēng)徐徐把她展開,生命的氣息便噴薄而來,萬物一股腦兒蓬勃舒展,開啟一段刷新生命的歷程。
春天里,你們也已整裝待發(fā),回校園去書寫新的奮斗詩篇。
書籍是你們的玉露瓊漿,讀書就是澆灌青春,能使生命更加圓潤,能讓未來更加美好。
可愛的你,與書相親吧,它會讓你的信仰更加堅定,讓你的腳步更加有力;親愛的你,與書相伴吧,它會讓你的青春更加美麗,讓你的生命更加多姿多彩……
《學(xué)習(xí)方法報·八年級單元新寫作》將一如既往帶著你在文字的園苑里徜徉,去擷珠采玉,去播種未來。
可愛的你,讓我們攜著春風(fēng),一起出發(fā),去書香里遍尋芬芳的花蜜吧!
當(dāng)沙棗樹花如雪片一樣零星落下,撲鼻而來的馥郁花香要把人融化在空氣中;當(dāng)樹葉與微風(fēng)相遇,彼此的私語發(fā)出沙沙輕響;當(dāng)百花為爭艷而博得神靈一笑,所強裝的歡顏一夜未眠……鄂爾多斯草原上的那達慕大會就拉開了帷幕。
那達慕系蒙古語,意為“娛樂、競技表演、玩具、戲耍、游戲”,表達了豐收后的喜悅之情。此時,正是一年一度的農(nóng)歷七月十四,鄂爾多斯草原上正值水草豐茂、牛羊肥壯的時節(jié)。
烏蘭木倫河與呼和烏蘇河的交匯處——席尼浩曉草灘,是那達慕的會場。牧人往往把最先到達會場參加那達慕祭拜儀式視為一種光榮。當(dāng)啟明星剛剛從茫茫的沙丘下升上來時,奇木格就纏著草原上遠近聞名的哲別阿拜(神箭手父親),跨上了那心愛的銀合馬,興致勃勃地從家出發(fā)了。銀合馬像箭矢一樣飛馳,馬鬃馬尾琤琤作響,宛如彈奏的琵琶,留下了一路天籟般的音樂,也留下了奇木格的一路興奮與驚奇。
草原的黎明總是寧靜、空曠的,本來就稀少的村落顯得更為分散和遙遠。阿拜為了驅(qū)散沿途的寂寞,放開嗓門唱了起來:
要想涼風(fēng)拂面來呀
就得走上高高的山梁喲
要想和朋友說知心的話兒呀
就得去趕那人山人海的那達慕喲
要想降下綿綿細雨呀
就得天空飄來厚厚的云彩喲
要想散去心頭的日牽夜掛呀
就得去趕那人山人海的那達慕喲……
遠遠的,奇木格就瞭見席尼浩曉草灘前拴著一些肥壯的牛羊,那是給各種比賽中獲勝的巴特爾(漢語意為英雄)們準備的獎品。
牛羊的脖子上系著鮮艷的大紅花,那些紅花反射的光顯得特別耀眼,遠遠地就把奇木格的眼睛映照得特別亮……
獵獲了四只兔子、三只野雞的阿拜率先來到席尼浩曉草灘。這里,草香甜而不膩,再配上濕潤的空氣、清爽的微風(fēng)、燦爛的陽光,人的心胸似乎也變得開闊了……
穿著節(jié)日盛裝的牧民們騎著心愛的駿馬、駱駝,坐著勒勒車從四面八方涌來。
今年的那達慕可謂盛況空前。搏克、射箭選手都達到了名額巔峰512名,賽馬300匹。像這樣氣勢宏大、會期連續(xù)10天的那達慕,好多年也難得舉辦一次。今年的那達慕除了三項競技,還有“喜塔爾”(蒙古象棋)、套馬、歌舞表演、球類比賽等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
一抹晨曦開始從蒙古包上緩緩升起。蒙古包前匯聚成了人的海洋,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席尼浩曉草灘到處彰顯著節(jié)日的喜慶,到處可以看到身后垂著一條黑黝黝的長辮、穿著艷麗蒙古袍的姑娘,丈余長的頭巾在她們頭部右側(cè)綰了一個結(jié),頭巾穗頭垂下來,與身后腰帶的穗頭相映生輝,顯得特別漂亮;拖著兩條長辮,戴著用松石、瑪瑙、珊瑚、寶石、金銀等昂貴物品制成的陶勒甘久甘(頭帶)的小媳婦,用布和棉絮制作的兩個扁圓物和其下伸出兩截五寸長的小木棒制成的精美絕妙的布西格(連垂)系戴在她們兩側(cè)梳留的發(fā)辮上,顯得她們更加高雅富麗。她們身上鑲嵌著精美蒙古族花邊的緊身短坎肩,在陽光下分外惹眼;偶爾遇見一兩個穿著前后四開襟烏吉(長坎肩)的妙齡女子,那是還未從新婚燕爾的甜蜜中醒過來的布斯貴(漢語意為不用扎腰帶);腰帶上系著鼻煙壺、蒙古刀的男子或穿馬海(用布料做的靴子),或穿古圖勒(用牛皮做的靴子),顯得特別莊重,瀟灑……
牧人聚到一起,談?wù)撝诘谋烨椤⒉輬龅挠晁?,贊嘆著他人精雕細刻的馬鞍。阿拜和穿著節(jié)日盛裝的熟人們一邊暢飲美酒、吃著手扒肉,一邊盡情地唱了起來:
你那綰著編成的辮子長又長喲
像那花龍的犄角一樣搖曳擺動
你那水靈靈的一雙眼睛喲哎呼森吉德瑪
好像那一對對彩蝶飛過花叢
你那綰著編成的辮子粗又長喲
像那麋鹿的茸角一樣交叉擺動
…………
數(shù)萬人相聚在那達慕盡情歌舞,一派歡樂、吉祥、和諧的草原景象勾勒出一幅娛樂與文化、動與靜、智慧與力量并存的清明上河圖……
(選自《民風(fēng)中的鄂爾多斯》)
作者娓娓介紹“那達慕”的意思、來歷、舉辦的時間等信息,在向我們傳授民俗知識的同時,也給我們眼前呈現(xiàn)出一幅節(jié)日的畫卷:男女老少,乘車騎馬,身著民族盛裝,云集于綠海藍天間。
宏大雄健的蒙古歌,曲調(diào)高亢悠揚。雖是來自民間的信口創(chuàng)作,但有著詩歌的韻味。七月燥熱,涼風(fēng)、細雨成為了遠行的期待。山梁高高、云彩厚厚,又讓期待仿佛觸手可及。詠唱消解了沿途孤獨,對參加那達慕更加期待了。
席尼浩曉草灘就在眼前,一派節(jié)日盛況,寫得極富蒙古族特色:為巴特爾備上豐厚獎品、阿拜一路狩獵、牛羊脖子系上大紅花、牧民身著盛裝,以及新增競技項目……豐富的那達慕活動,似乎在訴說著草原牧民的幸福。
那達慕大會如同一場民族風(fēng)情的大舞臺,人人都是風(fēng)景,人人都在走秀。蒙古袍作為一種傳統(tǒng)服飾,已成為蒙古族的象征。蒙古姑娘和小伙兒,一個個走在席尼浩曉草灘這個大舞臺上,都是蒙古袍的代言人。有蒙古袍出現(xiàn)的地方,就有蒙古人的豪爽和豁達,就有悠揚的長調(diào)和優(yōu)美的舞姿。
賞析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集中展現(xiàn)了蒙古族的民俗風(fēng)情。文章以時間為序,漸次介紹了那達慕大會的民俗風(fēng)情:搶先參加祭拜儀式,唱蒙古民歌,穿著蒙古袍……席尼浩曉草灘盛況空前,作者也借此歌頌草原的新氣象,歌頌鄂爾多斯牧民積極向上的精神,歌頌?zāi)撩駳g樂、吉祥、和諧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