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jīng)常遇到這種情況?
當你結(jié)束了一天緊張的學習,回到家中,外套隨手一丟,整個人往沙發(fā)上一躺,準備打開手機刷視頻,放松一下時,耳邊傳來父母的聲音:“回來就躺著,啥事兒也不管??!我剛收拾完,你就胡亂丟衣服,就不知道掛起來嗎?進屋就要趕緊換衣服,說了多少次,不要在臥室穿著臟衣服!瞧你把家里弄成什么樣了!”
對方不停歇的“聲討”,讓你越聽越火大,一場家庭糾紛在所難免……為什么我們可以心平氣和地面對外人,卻無法在家中或者親密關(guān)系中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
所有與親密關(guān)系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本質(zhì)都離不開“依戀”這個概念。“依戀”理論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叫安全基地,無論你是兒童、青少年還是成人,都可以反復離開這個基地出去探索,并且在需要的時候返回基地。比如,在動物世界,剛出生的小動物都會在媽媽身邊尋求足夠的支持,然后才能獨自成長。
安全基地除了能提供給我們最可靠的安全感,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我們在這里不需要擔心“被評價”,不需要調(diào)動資源去做“印象管理”,是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因為家是可以包容我們所有缺點的安全港灣。而這時,如果家人向你抱怨,那么你積壓已久的情緒,會得到被迫的釋放,于是沖突就產(chǎn)生了。
至于為什么會發(fā)那么大的火,先思考一個問題,你是一個沒有邊界感的人嗎?在足夠安全的環(huán)境下,我們的人際邊界意識會降低,即不把家人當成一個個體來看,而是把他們視為我們表達情感和愿望的對象。我們認為家人一定會了解自己,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投射到家人身上,認為他們知道我們內(nèi)心的想法。
所以,當我們回到家,會默認家人知道我們度過了勞累的一天。如果家人沒有第一時間給我們情感支持,我們會想“你為什么沒有安慰我”“你為什么沒有關(guān)心我”,認為對方忽略了我們的內(nèi)心,覺得對方“錯了”。
但很多時候,尤其是在我們根本就沒有表達任何需求的前提下,家人很難了解我們的真實想法。所以,“一個人靜靜”是不錯的選擇,尤其是靜靜地刷會兒手機,這也是當下年輕人追求的一種放松方式。
這就是為什么,在家里,我們會更放松,也會無意識地朝家人發(fā)脾氣。但反過來,我們也要意識到,家人是需要被我們愛護的。如果他們遇到了困難,希望得到我們的支持,這時我們就要做家人的安全避風港。
從家庭系統(tǒng)互動角度看,我們不需要去害怕或擔心家庭成員間的爭吵,因為相比冷戰(zhàn),適度且有意義的爭吵可以起到發(fā)泄情緒、表達需求等積極作用,有助于促進親密關(guān)系。希望大家的各種親密關(guān)系,可以在良性且積極的爭吵中獲得提升。
棟梁//摘自《環(huán)球人物》2025年第3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