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有時需要經(jīng)過生命經(jīng)驗的處理,才能真正被理解。
在細讀《喧嘩與騷動》時,作家提到,兒子在父親的墓地邊“突然覺得好玩,便決心在附近逛一會兒”。我的一位學生表示不能理解這種心情,哪怕父子感情再不好,在那個嚴肅的時刻,他也應該全神貫注于生死大事。直到后來,她跟我分享了自己的經(jīng)歷。
她與室友養(yǎng)了好幾年的貓突然得了貓瘟,被抱到寵物醫(yī)院時已經(jīng)奄奄一息。兩個姑娘在醫(yī)院里哭到?jīng)]有力氣,只好把貓抱回。整夜,貓一直在哀號??赡苁且驗椤把蹨I都哭干了”,姑娘們無法徹底沉浸在悲傷里,時不時竟還聊起了最近發(fā)生的一些愉快的事情。有時候,因為貓的叫聲太煩人,她們還會抱怨兩句,覺得睡眠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聊天閑扯和抱怨就像忍不住開的小差,溜進了這個死亡之夜。
在她不可自抑的分心時刻,她突然理解了那個兒子的態(tài)度:沒有人能持續(xù)不斷地沉浸在一種高強度的痛苦之中。文學說的是真的。
趙一趙//摘自童聯(lián)微刊微信公眾號/
當一棵樹被狂風或暴雨擊倒時,森林不會袖手旁觀。看上去死了的樹,很快會重新充滿生機,成為植物、動物、真菌、細菌和其他許多生命個體共存的新空間,一切都會在大自然精妙的循環(huán)中物盡其用。傾倒之木上的巢穴,能夠遮蔽風雨、儲藏水分,使這里成為昆蟲覓食的場所。苔蘚的孢子和植物的種子,也在這片溫床上茁壯成長,給倒下的大樹帶來生機。
蘑菇的孢子隨風飄蕩,它們也在這棵倒在地上的樹上安了家,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菌絲就能遍布整段枯木??恐喾N酶類,菌絲悄無聲息地把倒木上的物質(zhì)分解,讓熱帶雨林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得以循環(huán)。在地衣和真菌的吸引下,蝸牛、蛞蝓等軟體動物也陸續(xù)光顧覓食。隨著取食和消化的完成,它們的糞便再次回到雨林,成為孕育生命的養(yǎng)分。
每棵倒下的大樹,都參與著自然的循環(huán),為更多生命的繁衍提供樂園。
路凌//摘自《一木倒,萬物生:樹的第二次生命》,譯林出版社/
那只叫布谷的鳥,很久不見。
羽毛和叫聲意味深長。卷高褲腿,踩在軟綿綿的叫聲里,我就知道,哪些植物該發(fā)芽了。解凍的流水發(fā)出疑問,布谷鳥的回答,有了鮮明的特點。
雖然身軀弱小,但鳴叫是有力的。穿越風,就有一望無際的遼闊。
無關基因問題,時節(jié)和氣候里,找準釋放聲音的音量和節(jié)奏。
山梁無法阻擋,流水也帶不走。安靜的月色,羽翼豐滿。居高臨下,摒棄了浮躁。
站在遼闊上,一聲聲叫,冒出來;山野,安詳。
人間不能缺少這把布谷鳥的叫。
小煩//摘自《詩潮》202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