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DeepSeek橫空出世,這不僅震動了科技界,更是迅速在社交媒體上走紅,吸引了廣大群眾爭相試用。
當AI(人工智能)的春風吹拂至保險業(yè),保險行業(yè)會迎來哪些風險與機遇?
據了解,AI正在改寫保險的獲客邏輯,從比拼渠道和投放變成比拼AI模型能力。目前已經有多家保險機構宣布接入新一代AI大模型,并持續(xù)探索應用場景。這場由AI算法驅動的行業(yè)變革,正在重構保險行業(yè),并引發(fā)了保險行業(yè)不同主體的持續(xù)關注。
數(shù)百家保險公司關心的是,如何通過AI讓企業(yè)降本增效,AI相關人才成為各大險企爭相搶奪的對象。超百萬的保險代理人關心的是,AI的廣泛應用是否會沖擊他們的職場,影響他們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執(zhí)業(yè)行為?上千萬保險消費者關心的是,引入AI后,保險公司設計的保險產品能否更實惠?而在DeepSeek、豆包、Kimi等AI模型眼中,中年家庭的保險配置方案又是什么樣的?
險企紛紛布局AI大模型
據記者了解,目前已經有超過10家保險機構成功接入新一代開源AI大模型,涵蓋人身險公司、財險公司、保險資管公司以及保險中介機構。
從頭部險企來看,平安人壽近日表示,公司快速完成某款AI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并率先在產品銷售、人員培訓及客戶服務三大核心場景落地應用。太平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已完成某款AI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并推出了AI助手內測版本。保險中介大童保險服務也于近期在快保端推出AI大模型“AI童”,涵蓋客戶溝通方案、服務場景問題實時解答、產品工具智能分析以及好賠案例。
綜合來看,AI大模型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保險客服、銷售輔助、保險流程提效。保險機構也正試圖將AI運用到經營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一些暫未接入AI大模型的險企近期也表示正在積極研究。不過,也有部分保險機構還在觀望。
從效果來看,AI大模型的應用已經給險企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一方面可以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員工創(chuàng)新的火花。
AI相關人才成為險企爭奪對象
基于近期DeepSeek的大火,多家險企在招聘公告中特別注明了對人工智能相關技術人才的需求。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保險公司需要通過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競爭力,而AI便是險企數(shù)字化轉型的核心技術之一。為此,AI相關人才成為各大險企爭相搶奪的對象。
記者發(fā)現(xiàn),每年3月是險企春招的高峰期。近日已有中國平安、中國人保、新華保險、泰康保險集團、浙商保險等險企陸續(xù)公布2025屆春季校園招聘計劃。從校招信息來看,除了傳統(tǒng)保險主業(yè)相關崗位如銷售、保險精算、財務、內控等業(yè)務崗位外,AI人才成為一些險企“招兵買馬”的重要方向。比如中國平安科技板塊的招聘需求中,AI、大數(shù)據排在前列;泰康保險集團也在招聘需求中提到了人工智能、算法相關崗位。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吳曉薇曾公開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核心價值創(chuàng)造在于4C,即Customer Journey(智能客服)、Concision (虛擬專家)、Creative Content (內容專家)和 Coding (AI程序員)。因此在保險價值鏈上生成式AI可以發(fā)揮更大價值的環(huán)節(jié)是客服、軟件開發(fā)與核保理賠服務等。這些崗位的員工應當把自身的技能和精力向更高價值創(chuàng)造的領域延伸。險企為了擁抱GenAI帶來的機遇,當然需要更多數(shù)據科學家、數(shù)據工程師、大語言模型開發(fā)與運維工程師,以及GenAI應用相關產品經理等崗位。
AI正在大幅提高保險銷售的效率
事實上,AI正在深刻變革保險行業(yè),尤其在銷售環(huán)節(jié)。如今,從前期的潛在客戶篩選,到客戶個性化互動,再到動態(tài)定價,AI正在大幅提高保險銷售的效率。
有數(shù)據顯示,AI能夠減少50%的管理工作量、提高10%–30%的轉化率、減少20%–25%的保單取消率,從而推動保險銷售的革命。通過采用這些技術,保險公司可以在快速發(fā)展的行業(yè)中獲得競爭優(yōu)勢,最終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并實現(xiàn)長期增長。
大家保險信息科技中心總經理郝曉波表示,在營銷方面,AI會大幅提升營銷觸客的效率;在核保核賠方面,AI可以幫助運營人員分析案情,提升作業(yè)效率,提升風控能力。綜合來看,AI會帶來營銷與運營的降本增效,這也為險企提供了更大的降費空間。
AI對保險代理人是賦能還是沖擊?
目前,保險代理人超200萬人。隨著生成式AI的浪潮席卷各行各業(yè),百萬保險代理人表示“既期待又擔憂”。一方面,AI技術可以極大地提升保險代理人的工作效率和專業(yè)技能,有助于提高保險服務質量;另一方面,一些代理人擔心AI可能會取代他們的崗位。
弘康人壽總經理周宇航認為,盡管AI在保險營銷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AI不會取代保險營銷員,而是推動其向更高價值方向轉型。一方面,AI能夠輔助保險營銷員快速完成客戶分析、方案定制等基礎工作;另一方面,在養(yǎng)老險、家族財富管理等復雜場景中,保險營銷員的人際洞察、情感共鳴等“軟技能”仍具有決定性作用。
業(yè)內人士表示,目前AI對保險業(yè)的影響還處于初級階段,可能未來5–10年才會出現(xiàn)深度影響,但事務型的工作首當其沖將受到較大的沖擊。在客需挖掘方面,保險代理人要嘗試在給客戶提供有溫度和陪伴式服務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客戶畫像,理解客戶需求,甚至先于客戶一步識別其潛在需求。
AI給保險消費者帶來的影響
除保險代理人之外,保險消費者也很關注AI帶來的影響。畢竟我國購買保單的人數(shù)和被保險人均達數(shù)億人。保險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頗為關注的是,險企引入AI后能否推動保險價格下降,并最終惠及消費者。
周宇航認為,長期看,AI帶來的效率紅利能幫助險企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產品性價比和市場競爭力,最終惠及更多消費者。比如在定價方面,AI能夠輔助險企更科學地評估風險,提升風險匹配的精準度;在理賠環(huán)節(jié),AI可以幫助險企優(yōu)化理賠流程,降低理賠風險,大幅壓縮時間和人力成本。
AI眼中中年人家庭保險方案
在DeepSeek、豆包、Kimi、AI童等眼中,當輸入提問“中年人家庭保險配置方案”時,又會得到什么樣的深度思考回復呢?
《理財》雜志記者發(fā)現(xiàn),AI眼中的核心保障邏輯均堅持“先大人、后小孩”,優(yōu)先為家庭經濟支柱配置保險的原則。在具體產品方面,上述AI模型一致推薦重疾險、醫(yī)療險和意外險為標配。而這也是當前保險代理人及保險行業(yè)普遍建議的配置方案。其中,DeepSeek還提供了家庭成員的具體保額配置參考。AI童則提供了4點避坑指南:1.避免“全家只保孩子”的誤區(qū);2.重疾險保額不應低于50萬元(考慮醫(yī)療通脹);3.醫(yī)療險需關注外購藥/質子重離子等關鍵責任;4. 60歲以上老人謹慎購買重疾險(易出現(xiàn)保費倒掛)。
從專業(yè)的角度來看,AI模型回答的內容均考慮了家庭的基礎需求,雖然還無法滿足家庭保障方面的個性化需求,但是作為投保參考以及保險小白的知識普及足矣。
需要注意的是,AI模型終究只是一個較為可靠的工具,其內容也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雖然在產品端會給出一些推薦,但是具體到投保和購買階段,還需要消費者自己去甄別、篩選和決定,不能完全依賴AI模型。家庭保險配置的核心理念是“動態(tài)適配”而非追求“完美”,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人員結構、風險缺口不同,方案需根據實際需求靈活調整。
(責任編輯:白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