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早上,我在公園散步時,接到在外地服役的愛人勱哥的來電,他說,最近癡迷一本叫《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的書,想推薦給我。
“你什么時候喜歡看書了?”在我的印象里,勱哥似乎不是愛看書的人。
“我是‘聽’完的?!蔽乙恢币詾橹挥形沂沁@樣“看書”的,沒想到勱哥竟和我一樣。平時,我下班后還得照顧兒子,做做家務(wù)。用大段空閑時間看書是一件奢侈的事,“聽書”便成了最合適的“閱讀方式”。
“這本書我不了解,但聽書名好像很適合我?!弊罱ぷ髦杏龅揭恍﹩栴},加上兒子剛步入青春期,我的情緒常受到影響。
“這本書的精髓是情緒認知理論?!眲旮缯f。
“我大學學了兩年心理學,怎么不知道有這個理論?”
“你學的是基礎(chǔ)理論,我覺得這個情緒認知理論更偏重于實踐,要不你先讀讀再說吧?!焙蛣旮缤ㄍ暝?,我迫不及待地回到家,想快點聽聽這本書。
我一邊聽,一邊做筆記——作者歸納的過分煩躁、過分憤怒、過分抑郁、過分內(nèi)疚這四種常見的情緒過激反應(yīng),生活中我都曾經(jīng)歷過,作者還給出了破解情緒操控的方法:覺察情緒反應(yīng)、追溯非理性信念、反駁非理性信念、作出第三選擇……
聽到中午,勱哥又給我來電,問我聽得怎么樣了。我倆交流心得,我還舉例說明:“書里講的道理,其實類似于‘半桶水’的道理,樂觀的人會慶幸還有半桶水,悲觀的人會遺憾只剩半桶水。”
“道理你不是都懂嗎?怎么一遇到事情,就轉(zhuǎn)不過彎來呢?你記不記得我去年評職稱的事?”
勱哥去年職稱評審結(jié)束后,我問他結(jié)果如何,他淡然地說:“過十天再說?!睂τ趧旮绲膽B(tài)度,我起初十分不理解,覺得只是想讓他打電話找了解情況的人探探口風,并不是太難的事情。
就這樣,從十天等到一個月,任憑我為此焦慮得七上八下,勱哥依然不為所動,直到順利通過評審的結(jié)果出來。
“莎,希望你下次遇到困難時,要樂觀一些,避免負面情緒的疊加?!眲旮鐚ξ艺f。
如果換作之前,我會把勱哥的話誤解為他不想和我聊天的“借口”,可學習了情緒認知理論,我總算明白了為什么那些年,每當我受到委屈、誤解時,給他打電話,他總是毫無怨言地充當我不良情緒的“垃圾桶”,安靜地傾聽;待我發(fā)泄完之后,還能一語中的地幫我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接下來的許多天里,我按照書中的指導,做了兩個記錄冊:一本記錄討厭、令人傷心的事情,一本記錄開心、讓人快樂的事情。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快樂的事情在變多,回頭再看那些曾經(jīng)討厭的事情,似乎也不再面目可憎了。這次的交流,讓我和勱哥多了共同愛好。不久前,在我們分別聽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后,又通過微信視頻進行了討論。
“聽完這本書,你有什么感想?”我問勱哥?!拔覀儞碛泻愃鶝]有的聽力、視力,但海倫具有超越一般人的堅強毅力……”
“的確,海倫憑著堅強的意志力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我們卻常常因為一點困難便停滯不前。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能停住前進的腳步?!蔽屹澩?。
那時,我和勱哥相隔300公里,卻享受著同一本書撐起的天空。
當話題轉(zhuǎn)向教育理念時,我們?yōu)椤吧忱氖揭龑А睜幷摬恍荨旮鐖猿终J為啟發(fā)比灌輸更重要,我卻認為個人內(nèi)勁強于外力?!捌鋵崳總€孩子心里都住著一個海倫,他們需要的不僅是引路的沙利文,更是永不干涸的求知欲?!蔽覍旮缯f。
最終,我們對家庭教育達成了一致意見,適時的陪伴、恰到好處的引導、不失時機的鼓勵,而非盲目報班、要求成績,忽視孩子的真實意愿。
漸漸地,“聽書”越來越多地融入我們的生活,成為滋養(yǎng)心靈的方式??赡苁俏易黾覄?wù)時,經(jīng)常外放聽書,兒子有時也會聽一聽。當聽到《成長的覺醒》時,他反復(fù)“播放”:“要把我們小孩當作獨立的個體,不要當作你們的延伸、你們的工具、實現(xiàn)你們夢想的人!”——這句話,竟成了他反駁我和勱哥“雙標”的金句。
如今,我與勱哥的視頻通話,話題不再局限于三餐冷暖,而是在交流討論中將實踐體驗與不同書里的觀點融合、碰撞,激揚生活的旋律……
(作者為軍嫂)
編輯/劉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