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社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83.4%的受訪家長有過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做比較的行為?!彼麄円詾楸容^能給孩子增加動力,卻不知道孩子會在這樣的比較中,變得自卑、敏感、焦慮,甚至出現(xiàn)更嚴重的問題。
小宇上初二。剛結束的月考,他考得很不理想。期末考生物的時候,他突然覺得肚疼難忍。匆忙交卷后去醫(yī)院檢查,卻沒查出什么問題。在醫(yī)生的建議下,媽媽帶著他去了心理科,心理醫(yī)生說小宇有輕度的焦慮癥,不過達不到服藥的程度。思前想后,媽媽決定帶著小宇來進行心理咨詢。
“肚子是什么時候開始疼的?”我問小宇。他想了好一會兒,說:“第一科考試的時候就有點疼了。”“之前都正常嗎?”小宇點點頭。
上初中后,只要第二天考試,小宇就翻來覆去睡不著,考試的時候,他會緊張得手心出汗。說到這里,媽媽轉頭看著小宇,笑著繼續(xù)說:“膽子那么小,白長個兒了。”小宇看看媽媽,又低下了頭。
我又問這次考試遇到什么特殊情況嗎?小宇看了看媽媽,我告訴他:“自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不用擔心?!?/p>
他告訴我,考英語時,有一道閱讀理解題恰好講的是考試焦慮?!翱荚嚱箲]的癥狀有失眠、心慌、頭疼、肌肉緊張,還有腹痛,如果不及時干預,會變得很嚴重,影響到學習和生活。”小宇覺得題中所說的跟自己的情況很像。英語考試還沒結束,他就覺得肚子開始隱隱作痛。
“緊張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問小宇,他看看我又看看媽媽,說:“考不好,會讓媽媽丟人吧!”“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是你的班級排名,跟媽媽有啥關系?”我問。小宇看看媽媽,欲言又止。我建議媽媽先出去回避一下。
見媽媽走出房間,小宇給我講了一件事。初一下學期,媽媽的辦公室調來了一位阿姨,對方的女兒跟小宇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年級。兩人很快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小宇媽媽一直不怎么關注他的學習成績,總覺得健康最重要。那位阿姨恰好相反,三句話不離女兒的成績。每次考完試,她都第一時間問小宇媽媽:“你兒子考得怎樣?”每一次,小宇的成績都比那個女孩差一點。
次數(shù)多了,小宇媽媽不淡定了?!拔覌層X得自己什么都比阿姨強,但因為我的成績不如對方女兒,她慢慢覺得自己比別人矮一截。”
于是,媽媽開始給小宇報各種輔導班,動不動給他布置學習任務。每次考試前,她都反復叮囑小宇要認真看題,一定要考好。但小宇的考試成績就是趕不上那位阿姨的女兒。媽媽不淡定了,開始抱怨小宇不爭氣。
上一次月考,爸爸覺得小宇有進步,提議出去吃小宇最愛吃的烤魚以示慶祝,他高興得跳起來,媽媽卻說:“考得那么差,你還有臉出去吃!”從那以后,小宇在媽媽面前謹小慎微,也越來越懼怕考試,在考前幾天就焦慮得睡不著、吃不下。
“我怕媽媽生氣,怕她因為我沒考好跟爸爸吵架,也怕她哭……”考試臨近,媽媽就站在他房門前,叮囑他早點兒睡,考試時不用緊張??荚嚹翘?,她還執(zhí)意送小宇上學,一路上也再三叮囑?!八绞沁@樣,我越緊張,越是沒辦法發(fā)揮正常水平。”小宇說。
小宇媽媽坦承,一直以來,她都是一個理性的媽媽。但新同事來了后,一切都變了。每次看著對方得意洋洋的樣子,她就覺得小宇不爭氣,越看越來氣。為了讓小宇提高成績,讓自己在同事面前“揚眉吐氣”,媽媽對小宇的學習投入了更多關注。沒想到,她的做法卻讓兒子越來越恐懼考試。媽媽很后悔,當著我的面對小宇說了很多次“對不起”。
在小宇看來,自己考試的分數(shù)、排名,與媽媽的態(tài)度和面子有著直接聯(lián)系。對學生而言,考試只是對階段性學習的檢測,但在小宇這里附加了很多額外的東西。
我建議小宇媽媽調整心態(tài),去發(fā)現(xiàn)兒子學習之外的優(yōu)勢,比如字跡工整、作文比上次分數(shù)高了等。其實,只要父母用心發(fā)現(xiàn),就一定能找到可以點贊的地方。
家長把指責變成認可,由原來的你督促著、推著孩子向前走,變成孩子自己主動往前走,并努力被父母看見、認可,他的內心就會感覺到被滋養(yǎng),焦慮的情緒會慢慢得到緩解,內心也會因此安穩(wěn)踏實。因為他知道自己被父母愛著,被全然地接納,所以他會更有信心和力量,去面對成長路上更多的風雨和挑戰(zhàn)。
與此同時,我也告訴小宇一些放松的方法,比如深呼吸、考前用力攥緊雙手。當肌肉緊張程度到達巔峰后,自然就會衰減,放松下來。
“如果焦慮指數(shù)滿分是10分,這次考試,你的焦慮程度是多少分呢?”我問小宇?!?分吧?!毙∮钫f。“回去后,你跟媽媽一起努力,看看下次考試時,你的焦慮指數(shù)是幾分。”小宇和媽媽相視一笑,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
一個月后,小宇和媽媽再次來到了咨詢室。和上次低著頭、小心翼翼地跟在媽媽身后不同,這一次,小宇抬頭挺胸,和媽媽并肩而行。他告訴我,媽媽變了好多,不再像以前一樣總批評他,考試前,媽媽會主動提出一家人出去吃飯、遛彎。小宇也嘗試了我教給他的放松方法,這次月考,他的排名比上次提高了30多名。
小宇開心地告訴我,這次考試,他的焦慮指數(shù)差不多是4分。他媽媽忍不住說:“我兒子一笑啊,整個世界都亮了!”
很多父母都以佛系家長自居,愛說“孩子健康比什么都好”,但當孩子不如其他孩子,比如身高不如人家、性格不大方、考試名次不好時,難免會焦慮、生氣??墒?,誰說只有每次考試拿高分的孩子,才能迎來成功的人生呢?
林清玄說:“可能小孩成績不是很杰出,不是那么好,但是不要放棄,因為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就像種植物一樣,山坡地種竹筍、香蕉,沙地種西瓜和哈密瓜,爛泥巴里種芋頭,不同植物適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個樣子的?!狈艞壓蛣e人的比較,靜下心來,認真看看身邊的孩子,發(fā)現(xiàn)他的閃光點,把這個點慢慢放大,你會發(fā)現(xiàn)那是一個小小的太陽,能照亮孩子的漫漫人生路!
(摘自《婚姻與家庭》)(責任編輯 張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