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聚焦
近日,南京傳媒學院在新學期為學生開設了一門名為《大學生生活指南》的公選課,課程內容包括“醫(yī)院看病具體流程”“做飯的基本邏輯”“租房注意事項”等生活常識,引發(fā)關注。授課老師傅老師表示,這門公選課的開設初衷在于幫助大學生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和社會常識,培養(yǎng)獨立生活能力,為未來的職業(yè)生涯打下基礎。
授課教師傅老師說,最初想開設這門課程是因為發(fā)現(xiàn)很多大學生,包括他自己,對于日常生活中的技能和常識十分缺乏。“社會技能、生活常識在我們的教育中非常缺失,卻必不可少。我們從小被要求好好做題、好好念書,卻很少有課程教我們該如何好好生活。”他希望能總結出一些方法幫助年輕的朋友們。
《大學生生活指南》目前分為四個模塊,分別是日常生活、職場入門、健康與安全和社交人際關系。傅老師介紹,這是通過廣泛意見征集得出,是當今大學生們普遍面臨的問題。
時評優(yōu)選
大學開生活指南課,必要且有益
余明輝
大學作為高等教育的殿堂,不僅承載著傳授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學術能力的重任,更肩負著引導學生全面成長、適應社會的重要使命。近日,南京傳媒學院在新學期為學生開設了一門名為《大學生生活指南》的公選課,課程內容包括“醫(yī)院看病具體流程”“做飯的基本邏輯”“租房注意事項”等生活常識。南京傳媒學院這一舉措迅速在網絡上引發(fā)熱議,點贊聲此起彼伏。大學開設生活指南課,不僅完全可以有,而且正當其時,必要且有益,應當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股清流,多多益善。
首先,讓我們直面現(xiàn)實。當代大學生,雖然身處知識海洋的高等象牙塔內,但并不意味著他們已經有效掌握了生活的全部技能。事實上,許多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由于長期專注于學業(yè),往往忽視了生活技能的培養(yǎng)。他們可能不知道如何在醫(yī)院掛號看病,不會烹飪簡單的餐食,更不懂得租房時如何規(guī)避風險。這些看似瑣碎的生活常識,實則是獨立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石。南京傳媒學院的這一課程,正是針對這一現(xiàn)狀,為學生補上了生活這一課,其初衷和意義不言而喻。
其次,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大學教育不僅僅是專業(yè)知識的傳授,更是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生活技能作為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得到足夠的重視。開設生活指南課,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和獨立性,為他們未來的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的課程,無疑是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有益補充,是教育人性化的體現(xiàn)。
再者,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當代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綜合素質直接關系到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一個連基本生活技能都掌握不好的人,如何能夠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足?如何能夠承擔起建設國家的重任?因此,大學開設生活指南課,不僅是對學生個人的負責,更是對社會未來的負責。
當然,有人可能會擔心,這樣的課程是否會削弱大學的專業(yè)性?是否會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這些擔憂看似合理,實則不然。生活技能與專業(yè)知識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掌握了生活技能的人,往往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從而更加專注于學業(yè)和事業(yè)的發(fā)展。此外,生活技能的提升,還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幸福感,使他們在面對生活挑戰(zhàn)時更加從容不迫。
南京傳媒學院的這一舉措,無疑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其他高校不妨也效仿此舉,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開設類似的生活指南課程。課程內容可以更加豐富多樣,涵蓋更廣泛的生活領域,如財務管理、人際交往、心理健康等。同時,高校還可以邀請社會上的專業(yè)人士來校授課,或者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生活技能。
此外,教育部門和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生活技能培養(yǎng)的重視和支持,可以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鼓勵高校開設生活技能課程,提供必要的經費和資源支持。同時,還可以加強對大學生生活技能培養(yǎng)的宣傳和推廣,提高社會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總之,大學開設生活指南課,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符合學生需求的明智之舉。期待更多高校能夠加入到這一行列中來,共同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貢獻力量。
(摘編自“北青快評”)
多維解讀
[一]生活常識課,有利于大學生過好大學生活,也有利于他們今后的成長與發(fā)展。
生活常識課戳中了大學生的軟肋?,F(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大學生們特別是在城市里成長起來的學生,在入校前多是家里的“寶貝疙瘩”,“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成為某種普遍現(xiàn)象。進入大學后,與外界接觸也不多,缺乏各種基本的生活常識,對社會各個領域的運行了解甚少,以至于在遭遇困難、陷阱時常常手足無措,甚至可能被不法分子坑騙,造成錢財損失和精神傷害。大學開設生活指南課是符合學生需求的必要探索,它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綜合素質,還能夠為他們的未來社會生活鋪路助力。
[二][生活常識課,是對當前大學教育模式的積極補充和創(chuàng)新,是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重要探索與實踐。]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經說過:“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才不會是只知讀書而不知其他的人?!蹦暇﹤髅綄W院開設《大學生生活指南》公選課,正是基于這樣的教育理念。高校是使學生由“家庭人”轉變?yōu)樯鐣说闹虚g轉換器,在學校需要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畢業(yè)后走向社會要能自食其力,自如應對各種生活挑戰(zhàn),盡到家庭和社會責任,這均有賴于對大學生的專業(yè)化培養(yǎng)和全面素養(yǎng)培育。在這個意義上,生活常識課對當前大學教育模式進行了一次積極補充和創(chuàng)新,是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重要探索與實踐。
[三][樂見高校開設多元化“生活指南”式課程,也期待這類課程能夠日臻完善。 ]
近來,針對大學生在生活方面可能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和困難,不少高校嘗試開設了戀愛課、生活常識課、法律通識課、理財課、健康素養(yǎng)課等課程,深受大學生的歡迎,頻頻出現(xiàn)“一課難求”的境況。不過,當前社會常識素養(yǎng)課均為高校自行探索、設計,缺乏完整系統(tǒng)的課程體系,仍然存在相關課程較為散亂,部分內容設計脫離需求,課程質量參差不齊,課程延續(xù)性存疑等問題。因此,教育主管部門不妨考慮直面學生需求,制定課程指導目錄、內容綱要、授課標準等,供各地高校參考。高校則可結合本校特點,廣泛聽取學生意見,加快實施制度化建設,完善社會素養(yǎng)課程體系。
實戰(zhàn)考場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
“對社會常識知道的少,主要是我們過于看重書本教育,過于看重某一個專業(yè)范圍內的知識,卻對生活當中的一些常識關注不夠。”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要讓學生認識社會整體,深入了解生活的價值、意義、范疇,才能讓他們主動去了解相關知識?!?/p>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