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離開故鄉(xiāng)黃驊市許多年,我見過許許多多的古樹奇木,但都不像故鄉(xiāng)的古槐那樣令我魂牽夢繞。
古槐長在村內(nèi)兩條主街的交叉處,軀干需兩人合抱,根節(jié)高高地隆起,樹身的朽洞能鉆進去人,幾枝碩大的枝杈疙疙瘩瘩地挺立著、彎彎曲曲地伸展著,像一條條粗壯的臂膀。爺爺說,他小時候,古槐就是這副模樣。據(jù)傳,明永樂年間,我們祖輩從山西的大槐樹下遷來此地,第一件事就是在這里栽下了這棵標志性的槐樹苗。600年過去了,古槐像凝固的村魂,影映著一代代村民的苦澀和艱辛,承載著故鄉(xiāng)人的憧憬和期冀。朝朝暮暮,月月年年,故鄉(xiāng)父老以古槐為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經(jīng)營著生活,打發(fā)著歲月,繁衍著村莊。
古槐有著故鄉(xiāng)人愈挫愈奮、愈磨愈韌的品性??谷諔?zhàn)爭時期,它曾被日寇的戰(zhàn)馬撕咬過,被“武士道”的戰(zhàn)刀劈削過,但它只沉默了兩個冬春,便又枝葉萌發(fā)了。它被雷電擊穿過,被洪水沖泡過,被蟲豸嚙噬過,周身上下瘢跡重重,卻愈顯滄桑堅韌、倔強崢嶸。
二
古槐下是全村孩子的活動樂園,學齡前我和伙伴們幾乎每天都要到那里玩耍。樹上樹下,樹洞內(nèi)外,我們無拘無束地玩“藏貓貓”“打秋千”“猴子撈月亮”等游戲。月上梢頭后,我們爬上樹頂,幻想一邊聽著王母娘娘的紡線聲,一邊端詳月亮中桂樹下的小玉兔。古槐不僅給了我們這些農(nóng)村娃勁健的體魄和柔韌的筋骨,也賦予我們童年的樂趣和爛漫。
步入學堂,因為從沒到過城市,更沒見過樓房,我對課本上“看圖識字”的樓房、樓梯、陽臺等,都看不明白。雖然有老師的講解,卻仍然一知半解。一天,正是槐籽成熟的季節(jié),我攀上樹冠采摘槐籽。無意間,我茅塞頓開——樓房、陽臺不就是我在樹頂上的感覺嗎?我站在最高的樹枝上舉目四望,村莊變小了,自己長高了,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得著村邊的道路。裊裊炊煙伴隨著羊咩雞鳴,在村莊上空緩緩升騰,村外的農(nóng)田像古老的棋盤鑲嵌著綠色的寶石,小河的琴弦流動著浪花的五線譜……
逢年過節(jié),村里總要唱大戲。戲臺就搭在古槐旁,此時,古槐就成了孩子們的天然“雅座”。大家騎在伸向臺口的老枝杈上,身子能趴能仰,能扶能靠。低頭瞧,是密不透風的觀眾;抬眼看,是“龍爭虎斗”的舞臺,悠哉樂哉。有一天晚上,臺上正演京劇《鍘美案》,扮演包拯的演員一聲“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雄渾高亢,臺下頃刻間響起一片齊刷刷的喝彩聲。坐在樹杈上的我也跟著起哄,誰料我的兩只手光顧著鼓掌,身子驀地一失衡,突然從樹杈上掉落,砸向了攢動的人頭!頓時,一片嘩然蓋過了剛剛的喝彩聲。
古槐下,還是全村人心照不宣的集結地,村里的大事小情在這里議論,婚喪嫁娶儀式在這里舉行,人們上工前在這里集合,晚飯后在這里乘涼。暑來寒往,代復一代,故鄉(xiāng)父老在古槐下挑著星辰出工,擔著勞累歸來,人生的苦澀浸透了紫褐色的條條扁擔,生活的重負壓彎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代代父老。
三
古槐見證著故鄉(xiāng)父老的人生足跡,目睹過我們這代人的命運走向。20世紀70年代,初中畢業(yè)后,我的許多同學都選擇了棄學,我也一心想回生產(chǎn)隊勞動。終于有一天,我鄭重地向父親談了學校和同學們的狀況,并表達了回村勞動為全家減輕經(jīng)濟負擔的想法。我想,鑒于當時的教學狀況和拮據(jù)的家庭條件,父親肯定會爽快地答應我。然而,沉默了大約一分鐘,父親低沉但又不容置疑地說了一句改變我一生命運的話:“學,能上還是繼續(xù)上,人也好,社會也好,總是要向上向前的,不能像老輩人那樣,總在原地打轉(zhuǎn)轉(zhuǎn)!”驀地,我雙眼溢滿淚水,抬頭望著父親那飽經(jīng)歲月風霜的臉,無聲地點了點頭。第二天我又背起了書包。
從此,我開始了耕讀兼顧的高中生活。每天清晨,我天不亮就起床,用家傳的槐木扁擔擔著兩只挑筐到地里打草拾柴,吃過早飯后,再步行六七里(1里=500米)地去上學。夏秋時節(jié),打的草交生產(chǎn)隊掙工分;春冬季節(jié),為家里拾柴生火;寒暑假期間,一天三次在古槐樹下集合,參加生產(chǎn)隊的集體勞動。上了兩年的高中(當時的高中為兩年制),掙了兩個年頭的工分,年底得到了差不多半個勞動力的分紅。
高中畢業(yè)后,我回鄉(xiāng)勞動,成了一名地道的農(nóng)民。每天聽著生產(chǎn)隊長的敲鐘聲,集結在古槐下聽隊長派工。幾年的農(nóng)村勞動,伴隨著槐枝的抽絲吐葉,沐浴著樹冠的花開花落。古槐,成了我暑來寒往農(nóng)民生活的“見證者”。
后來,我離鄉(xiāng)進城。多年間,每次回鄉(xiāng),我都要到古槐下轉(zhuǎn)轉(zhuǎn)、看看,久久不愿離去,就像是一道程序,更像是一種儀式。與其說是向古槐報到,不如說是向古槐匯報,每次都會把自己離鄉(xiāng)后的學習、工作、生活情況,默默地、虔誠地向其述說。每次駐足在古槐下,都像是接受精神洗禮,更像是一次靈魂充電,仿佛一種無形的力量激蕩著、提醒著自己,不敢懈怠,不能懈怠。古槐,是故鄉(xiāng)繁衍、變化、發(fā)展的歷史見證,是我對故鄉(xiāng)、故土、故園深深依戀的精神地標。
四
前不久,正是槐花盛開的季節(jié),我又一次回鄉(xiāng)來到古槐旁,眼前的境況讓我眼睛一亮。這里已經(jīng)變成了一塊不小的廣場,古槐旁的老舊民房拆除了,原來的鄉(xiāng)間小路變直了,路面硬化了,古槐下加設了圍欄,并豎起了一塊大理石“樹志銘”,詳細記載著古槐的身世和歷史。
原來,故鄉(xiāng)的這棵古槐,是滄州市非常老的古樹之一,也是市里認定的需要保護的文化遺產(chǎn)。為了保護古木古樹,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大力發(fā)展旅游產(chǎn)業(yè),也為了給村民們提供健身休閑娛樂的活動場所,這里正在打造“古槐公園”,廣場上正在緊鑼密鼓地安裝體育健身器材。
正是放學的時間,孩子們?nèi)齼蓛傻丶鄣焦呕睆V場,無拘無束地玩耍著、嬉戲著。孩子們用“笑問客從何處來”的眼神打量著我,我用欣羨的目光看著他們,一種悔不晚生50年的惆悵和無奈在心底涌動……
溫和的暖陽下,孩子們的笑臉如花朵般綻放,簇擁著滄桑而繁茂的古槐。我徘徊在熟悉而陌生的古槐旁,腦海里不停地疊印著古槐的前世今生。
古槐,迎來了新的生命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