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柏拉圖對“德福悖論”的解決

        2025-04-21 00:00:00
        湖北社會科學 2025年3期

        摘要:在西方哲學史上,德福之間的關系歷來是受到哲學家們重點關注的問題。其中,以色拉敘馬霍斯、波盧斯等人為代表的哲學家們認為,德福之間并不存在因果關系,提出德福不一致的“德福悖論”問題。面對“德福悖論”的挑戰(zhàn),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對德性的本質加以分析,以表明德性與幸福的一致性,并且在《法義》中補充說明了德性與快樂、外在善、運氣、幸福等之間的關系,試圖在實踐的領域解決“德福悖論”的問題。通過對柏拉圖“德福一致” 觀點的認識,可以進一步地獲得達致“德福一致”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柏拉圖;德福悖論;德福一致;幸福;善

        中圖分類號:B502.232"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8477(2025)03-0170-07

        一、“德福悖論”問題的提出

        無論古今中外,道德與幸福之間的關系始終是哲學家們討論的核心問題之一。從西方哲學史的發(fā)展脈絡來看,自古希臘始,哲學家們就以“德性”與“幸?!钡年P系來對道德與幸福之間的聯系加以討論。“西方古典德性思想家乃至西方古典哲學家一般都將德性、道德與善等同起來,因此沒有單獨的規(guī)范意義上的道德和情感意義上的道德”,[1]道德與幸福的關系就被古希臘哲人看作是德性與幸福的關系問題。從理論上看,德性與幸福之間的關系至少存在兩種互斥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是“德福一致”,該觀點也是古希臘哲學家們所持有的一種普遍看法。古希臘哲學家們大都認為德性可以為人們帶來幸福。換言之,作為西方古典哲學的核心概念的德性是人們獲得幸福不可或缺的條件。在古希臘的相關文獻中,我們可以管窺上述觀點。如在荷馬(Homer)的作品中,史詩英雄始終以嚴格的道德標準來約束自己,他們往往表現得智慧、善良、驍勇善戰(zhàn)。當赫克托爾(Hector)將死于阿喀琉斯(Achilles)之手,卻說出“我不能束手就擒,暗無光彩地死去,我還要大殺一場,給后代留下英明”。[2](510)榮譽感是英雄畢生追求的最高價值目標,獲得至高的榮譽意味著過上幸福的生活。而勇敢、智慧等德性是獲得幸福生活的必要條件。同樣地,在《工作與時日》中,赫西俄德(Hesiod)描述了希臘人的生產狀況和生活狀態(tài),傳達了勤勞、努力才能擁有財富從而過上幸福生活的價值觀?!靶皭汉苋菀诪槿祟愃慈荆⑶沂谴罅康卣慈?,通向它的道路既平坦又不遠。然而,永生神靈在善德和我們之間放置了汗水,通向它的道路既遙遠又崎嶇不平;可是一旦到達其最高處,那以后的路就容易走過,盡管還會遇到困難”,[3](10)言下之意仍然是行不道德的事情看似容易,但是只有在善德的指引下通過努力才能最終達致幸福。神話作為古希臘人的生活藍本和精神向導,普遍傳達了“德福一致”的價值理念。在荷馬之后,就“德性是否足以成就幸福?”的問題,“德福一致”的觀點內部又可以劃分為兩種不同的看法:第一種看法認為,德性雖然是幸福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其無法單獨成就幸福,實現幸福需要多種要素結合。如伊比鳩魯(Epicurus)認為,德性僅是實現幸福的條件之一且其并不是幸福最重要的實現條件,增進快樂的多少是衡量德性之于幸福的價值尺度。換言之,德性對于幸福僅具有工具價值。[4](31)第二種看法強調,德性足以造就幸福。但是在對這一看法的具體解釋上,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又存在不一樣的論述。亞里士多德認肯德性是實現幸福的必要條件,但是他并不否認幸福的實現還受運氣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因為“幸福就是人的靈魂的有邏各斯的部分合德性的實現活動”,[5](序34)德性只是實現幸福的一種品質,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的實現是一個動態(tài)的實踐過程,這一過程需要人的努力奮斗才能將潛在的德性激發(fā)出來從而達到幸福。因此,幸福的實現不免會受到運氣等外在因素的影響。與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不同,柏拉圖認為德性足以帶來幸福。在他看來,德性與幸福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幸福的實現在于德性。

        第二種觀點是“德福不一致”。盡管古希臘哲學家普遍持有“德福一致”的觀點,但也有部分哲學家持“德福不一致”的反對觀點,他們認為德性與幸福之間存在不一致甚至沖突的情況。這部分的觀點集中呈現在柏拉圖相關著述的“對話人物”的論述中。在《理想國》中,柏拉圖以“正義”這一德性為切入點,討論了德性與幸福的關系。其中,色拉敘馬霍斯(Thrasymachus)提到:“正義的人跟不正義的人相比,總是處處吃虧……對于個人不正義比起正義來是多么有利……最不正義的人就是最快樂的人;不愿意為非作歹的人也就是最吃虧苦惱的人”。(《理想國》,343d-344c)格勞孔(Glaucon)和阿德曼托斯(Adeimantus)進一步地為此論點加強了論證。前者認為,人們行正義之事并不是為了追求正義本身的“善”,而是因為行事之人沒有足夠的能力行不義之事。如果人們擁有足夠的行事能力,并且不考慮行為所帶來的懲罰,那他們將會選擇行不義之事。因為行不義之事帶來的好處是更多的。(《理想國》,358e-360d)后者認為,人們行正義之事僅僅是因為它能帶來名利,而不義之事才是能體現出人之本性所追求的價值。(《理想國》,362d-367e)在《高爾吉亞篇》中,波盧斯(Polus)同樣提出了“德福悖論”的相關問題。針對“什么是人類所追求的至善或幸?!钡膯栴},波盧斯認為擁有健康、美麗、財富、權力等意味著幸福,上述幸福在歷史上多次以行殺人、關人、剝奪財產等不義之事而獲得。他舉例道,阿凱勞斯行了殺兄、弒夫等不義之事卻未受到懲罰,反倒成為馬其頓的統(tǒng)治者,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高爾吉亞篇》,471a-d)

        不難發(fā)現,上述兩種觀點之間存在差異性?!暗赂R恢隆钡挠^點認為,好的道德動機和行為(德性)會帶來好的道德結果(幸福)。從道德視域來看,一個完整的道德行為一般包括道德動機、道德判斷和選擇、道德行為以及道德結果。一個道德行為一定由某種道德動機來發(fā)動,并且指向某種道德結果。一般來說,道德動機中包含著對某種好的道德結果的期盼。這就是說,人存在一種道德心理,即出于對好的結果的追尋(例如幸福)所采取的道德行為必然可以帶來好的道德結果。這是人相信并采取的一種普遍有效的道德判斷和行為選擇的依據。但上述觀點卻遭到了“德福不一致”觀點的詰難,在該觀點看來,好的道德動機和行為不一定會帶來好的道德結果,甚至可能帶來壞的道德結果,或是壞的道德動機和行為可能帶來好的道德結果。我們俗話所說“好人沒好報”“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等都是對“德福不一致”的現實表達。這種觀點使得“德福一致”的主張面臨著道德與幸福之間存在的“二律悖反”,“德福悖論”成為它必須回答和面對的問題。

        二、柏拉圖對“德福悖論”的回答

        面對“德福不一致”觀點所指出的“德福悖論”問題,柏拉圖始終持有一種充分條件論,即認為德性與幸福在本質上具有一致性,二者之間的通達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善加以輔助。在柏拉圖看來,現實中出現“德福悖論”現象的原因在于人們對德性與幸福的不充分的認識甚至是誤解。因此,我們需要從本質上理解“德性”一詞,才能幫助我們正確地認識“德?!比绾我恢?。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以“正義”為中心建構了一個德性與幸福內在一致的理論,并試圖回應色拉敘馬霍斯等人的“德福不一致”的觀點。柏拉圖認為,德性實質上指向事物的功能的卓越,當德性屬人時,其就特指人在道德功能上的卓越。與此同時,他將人理解為靈魂,認為靈魂的本性就是人的自然本性。因此,人的德性實質上指兩個功能上的卓越性,一是人作為城邦公民所承擔的城邦職責的卓越,二則指人的靈魂功能的卓越。在柏拉圖看來,前者足以成就城邦的幸福,后者則帶來人的靈魂的幸福。兩個方面都必須在知識的前提下才能完成,而真正的知識是指對理念本體和最高“善”的認識和把握,這些認識和把握最終要依靠靈魂的理性功能才得以成功。那么,德性就可以理解為靈魂對普遍知識和自我完善的追求,其最終目的是達致靈魂的不朽,也就是幸福。進一步地,柏拉圖認為,德性是靈魂的善,有益于靈魂的保存、完善和不朽,而不義是靈魂的惡,會使靈魂遭受破壞、走向毀滅(《理想國》,609a-d)。幸福的實現體現為靈魂存善去惡、走向不朽,德性能夠帶來靈魂的不朽。因此,德性足以帶來幸福。但上述論點仍未觸及到色拉敘馬霍斯等人論點的核心,即在實際生活中,行不義之事的人為何會得福報。就此而言,柏拉圖以對“身體的善或惡”的看法來展開其破解之思。在他看來,身體上的善或者惡,并不會對靈魂的善與惡造成任何影響。(610a)換言之,一個正義的人可能陷入了疾病、窮困的“惡”當中,但是這些身體上的“惡”并不會造成他靈魂的破損或毀滅,也不會影響靈魂追求幸福的結果。幸福的獲取主要依靠靈魂的理性部分發(fā)揮作用,因為它最能接近神圣、不朽和永恒事物。(611e)德性和幸福由此具有了一致性,德性并不僅僅是獲得幸福的工具,其本身就含有幸福的真諦。在柏拉圖看來,身體是可朽的,但身體上所遭受的善或惡并不足以影響他獲得幸福。因為只要他愿意并且熱切地追求德性,即便未能在生前獲得幸福,也會在死后得到神的恩寵和愛護。相反,如果人被欲望和情感控制,靈魂就會受到肉體的玷污,在死后成為飄蕩的惡靈,這是神對人以往惡行的懲罰。因此,要獲得幸福,人就要不斷地完善靈魂、使靈魂得到凈化。人如果不培養(yǎng)靈魂的德性,那他永遠不可能得到幸福。反之,如果他堅持向上,追求正義和智慧,就算由于現世的惡未能達致幸福,也會在死后得到神給予的福報。如此一來,柏拉圖就通過一條形而上學的路徑把德性和幸福統(tǒng)籌在了一起。

        與《理想國》相比,柏拉圖在《法義》中對幸福問題的思考更加全面且務實,但是不變的是他始終相信德性是通往幸福的唯一方法。即使《理想國》中的論證強力支持了這一觀點,一些情況的發(fā)生總是對此持有懷疑,而這些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輔證色拉敘馬霍斯等人“德福不一致”的觀點。例如,盡管靈魂比身體更為珍貴,但是假如一個人身患絕癥或受病痛的極度折磨,他也會覺得生命不值得活下去。上述情況往往會導致人誤認為德性并不足以使人幸福。就此而言,柏拉圖的形而上學路徑的論證雖然可以從邏輯上證明“德性足以成就幸?!?,但是現實的情況往往更加復雜。歸根究底,理性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崇高的能力,但是快樂、痛苦和欲望等也是伴隨人終身的、影響人獲得快樂的重要方面。理想的幸福完全否定并排除了這些外在善的快樂,相當于否定了人對外在物的需求,包含了一些基本的生存方面的需求。由此看來,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的處理方法盡管強力回應了“德福悖論”,但是也變相地回避甚至否定了人的情感和欲望方面的需求的滿足。而這正是色拉敘馬霍斯、伊比鳩魯、亞里士多德等人觀點所涵蓋到的,但卻未能妥善處置的各類實際情況?;诖耍乩瓐D在《法義》中開始著重思考德性、快樂、外在善、運氣、幸福等之間的關系,以試圖在實踐的領域中解決“德福悖論”的問題。

        首先,承認人“避苦求樂”的自然本性?!翱鞓泛屯纯鄡晒扇匀涣魈?,在恰切的地點、時間取適量水的人就幸福;城邦、個人和凡有生命者,同樣如此。但無知的且不適度的人,就會過上截然相反的生活。”(《法義》,636d5-e)幸福的獲取在于如何正確地看待和處理“快樂和痛苦”,恰當的處理會帶來幸福,處理不好則無法幸福。在柏拉圖的中期對話中,“快樂和痛苦”被視為理性追求幸福的阻礙,“每一種快樂和痛苦都像有一根鉚釘,把靈魂牢牢地釘在肉體上……由此產生的結果是靈魂必定會變得在性格和訓練上與肉身相同,這樣它就決不能逃亡不可見的世界……它成為純潔、單一、神圣事物的同伴的可能性就被完全排除了”,(《斐多》,83d-e)也就不可能達致幸福。在《法義》中,柏拉圖反而承認“快樂和痛苦是兒童最初的稚嫩感覺,正是在這些感覺中,德性和邪惡首次在靈魂中產生”(《法義》,653a5),個人的諸多行為都源于快樂和痛苦這一源泉。正如邊沁所言,“自然把人類置于兩位主公——快樂和痛苦的主宰之下。只有他們才指示我們應當干什么,決定我們將要干什么”。[6](57)在《法義》中,柏拉圖多次強調“快樂和痛苦”之于人的意義和影響,并認為“避苦求樂”“趨利避害”是人的自然本性?!拔覀兿胍鞓分鲗У纳睿幌胍喾吹纳??!保?33c)快樂和痛苦是人做出行為選擇的重要依據,當一件事帶給人的快樂超越痛苦,人們就會選擇它。相反,當一件事帶給人的痛苦超過快樂,人們就會避開它。人的本性總是“避苦求樂”的。究其原因,快樂和痛苦作為完全不同的兩種感受,與人需求的滿足和喪失有關?!扒髽贰笔菍λ枋挛锏挠蟮玫綕M足所產生的快樂的追求,“避苦”是對所需事物的缺乏或喪失所產生的痛苦的回避。在“避苦求樂”的人性前提下,幸福就意味著人的需要得到滿足所產生的愉悅感。那么,獲取幸福的關鍵就在于如何理解和解釋人的“需要”。對此,國內幸福倫理學代表人物江暢教授認為,“幸福是指能使人的需要總體上得到滿足并能使人由此產生愉悅感的性質”。[7]在這一問題上,柏拉圖把能夠滿足人的幸福和快樂的事物稱為“善物”,并且對它們進行了價值上的排序。在他看來,幸福并不是對人所欲求的事物毫無節(jié)制地、愚昧地滿足,只有智慧地、適度地取舍才能得到幸福。

        其次,承認屬人的“外在善”。柏拉圖把能夠使人獲得幸福的事物稱為“善物”。善物是雙重的,包含兩大種類:一種是屬神的善,按照價值排序依次是明智、節(jié)制、正義、勇敢,另外一種是屬人的善,依次是健康、俊美、強健、財富。前者指向人的靈魂的內在德性,一般被稱為滿足幸福條件的“內在善”,后者指向滿足幸福的外在條件,一般被稱為“外在善”。在兩者的關系上,柏拉圖認為取得了屬神的善就能取得屬人的善,因為屬神的善是更大的善、而屬人的善是更小的善,屬人的善取決于屬神的善。這是保障幸福實現的原則,否則兩頭皆空。(《法義》,631b)這就是說,屬神的善對于屬人的善是必要且充分的。這里的意思并不是說擁有了屬神的善一定會擁有屬人的善,這樣的解釋顯然不合常理。因為明智而貧窮、富有但險惡等情況確實存在,而且都表明內在德性與外在善之間互相獨立。那么,柏拉圖在這里所說的“取決于”表達的是什么含義呢?內在德性與外在善究竟是怎樣的關系呢?

        經過分析,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柏拉圖的意思:外在的善物本身是價值中立的,其本身并不能成就幸福。它們的好壞取決于是否與德性相結合,“這些以健康為首的東西,正義而虔誠的人擁有時全都很好,但不義的人擁有時全都很壞”。(《法義》,661b5)假如一個人享有健康、財富和僭主的權力,以及非凡的力量、勇敢和長生不死,除此以外并沒有其他的德性,這樣的人被柏拉圖定義為壞人,他所擁有的東西被定義為不義和肆心。(661d-e)這就是說,外在的善物本身是無關緊要且是價值中立的,盡管這些東西對人有用、有利,但是缺乏正當性?!叭绻麚碛羞@一切所謂的好東西卻沒有正義和完整德性,那就是最大的邪惡?!保?61c)因此,它們的正當性要依靠德性來確認,德性能夠使外在物變得美好而有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講,內在德性對外在善物就是必要且充分的。由此也能得出,內在德性本身足以成就幸福,“節(jié)制而正義的人是幸福和有福的,不管他是健康或瘦弱、貧窮或富有”,反之“他若不正義,就是個可憐蟲,過著悲慘的生活”。(660e)

        再次,承認快樂的生活。柏拉圖借雅典人之口提出問題:有兩種生活方式,一種是最快樂的生活,另一種是最正義的生活,哪種生活才是最幸福的生活呢?或者說,活得最快樂的人最幸福還是活得最正義的人最幸福呢?(《法義》,662d)毫無疑問,《理想國》中的柏拉圖持有后一種觀點,即認為最正義的人最幸福。在他看來,快樂不僅不能帶來幸福甚至是正義的人追求幸福的阻礙。但是這種觀點并沒有延續(xù)到《法義》中來,通過提問“快樂、正義、幸?!钡南嚓P問題被重新拿來討論。在三者的關系問題上,柏拉圖認為快樂的生活與正義的生活之間具有一致性,它們都是幸福的生活。生活得最正義和生活得最快樂之間并不是割裂的關系,它們都與好、高貴相關。(663a-b,664b)之所以這樣認為,在于柏拉圖并不能否認快樂與好的幸福生活之間具有緊密的關聯。因為人的天性涉及快樂、痛苦和欲望,并且人們都想要快樂主導的生活,不想要痛苦主導的生活,這是人天性的自然趨勢。人的一切生活方式都要自然地受限于這個前提。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選擇想要的生活方式。“倘若我們聲明,我們期望的東西不在這些選擇當中,我們這樣說便是出于對真正的生活方式的某種無知和無經驗?!保?32e-733d)這就是說,“幸福的生活”首先是一種人們所追求的快樂的生活,這是由人的自然天性所決定的。接下來,問題的關鍵就是如何看待“正義和不正義”與“快樂與痛苦”之間的關系。對于柏拉圖而言,就像沒有人會選擇痛苦的生活一樣,沒有人會心甘情愿地選擇不義的生活。(734b)“趨善避惡”與“避苦求樂”之間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具體來說,正義而虔敬的生活比不正義的生活方式更高貴,同時也更快樂。同樣擁有身體德性和靈魂德性的生活比邪惡的生活更快樂,而且在高貴性、正確性、德性和聲譽等其他方面,它也比邪惡的生活要優(yōu)越得多。(663d,734d)因此,有德性的人比邪惡的人生活得更加幸福。

        這樣一來,快樂和德性就被協(xié)調在了一起??鞓芬驗榈滦詮亩m度,“人的自然本性根本無法控制人類事務,當它擁有主宰一切的權威時,無不充滿肆心和不義”,而德性能夠帶給人智慧和節(jié)制。在德性的調和之下,快樂才能適度而自制。反之,如果沒有德性的調和,快樂就會因為無知演變?yōu)樨澋脽o厭,給人和城邦帶來不幸。相比之下,最幸福的人是那些擁有德性的人,他們能夠分辨純粹的快樂和混雜的快樂,從而在正義的生活中獲得愉悅。不僅如此,德性意指靈魂理性與快樂、痛苦等情感的整體一致,其本身蘊含著快樂。(653b)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做得好時,就會感到愉悅,反之亦然。既然快樂來自人對靈魂運作良好或卓越的意識,那么就可以把它看作是德性的內在部分。這樣,德性本身就具有內在的快樂,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善物的刺激,它都可以發(fā)揮作用。德性的生活就是一種快樂大于痛苦的生活,它足以成就幸福。當然,并不排除德性本身會給人帶來一些除了純粹的快樂以外的其他好的東西,這些東西會進一步增強人的幸福感。

        最后,承認“運氣”之于幸福的作用。在伯納德·威廉姆斯以及托馬斯·內格爾等現代學者關注“道德運氣”以前,古希臘的思想家們早已開始關注“運氣”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和影響。在現代學者看來,以蘇格拉底、柏拉圖為代表的理性主義哲學家對“運氣”采取的是一種極端拒斥的態(tài)度,即認為運氣并不能對人的道德選擇產生影響。他們認為,按照柏拉圖的觀點,人可以在理性主宰下通過德性過一種自足的道德生活,完全不需要也不會和運氣發(fā)生關聯。這種觀點比較符合柏拉圖在前中期所持的理性主義下對“運氣”的一種看法。但是,從《法義》來看的話,這種觀點不僅片面而且有失偏頗。在柏拉圖看來,運氣不僅僅代表人力不可控制的外在的“必然性”,這種“必然性”不僅人無法控制,而且就算是神也無法用強力對抗。(741a)他所強調的“運氣”更多是指和德性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一種生成的運氣。按照他的說法,存在著這樣一種法則:人或物與其相似的人或物相伴,正義會吸引并伴隨好的人或事,而不義會招致不幸。(728b)因此,不義的人要對自己所做出的惡行負責任,而不是把責任推到他人或他物上。如果人能夠主動地接受懲罰,那么這也是命運的一種饋贈,是高貴的;但是,如果他不能承擔不義的責罰,那么命運就會給他以報應,使他無法避開壞的人和事。而厄運對于正義的人來說更像是一場考驗,如果他們能夠著眼于完整的德性目標并朝向它努力,最終總會走向幸福與成功。因此,幸福需要德性之人抓住各種各樣的機運并運用法律、教育、政制等的技藝來獲取。(709a-709e)進而言之,不管是好運或是厄運,都可以通過德性的手段把它轉化為獲得幸福的一種機運。

        綜上所述,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柏拉圖對德性與幸福關系的處理無疑代表了古希臘的一種傳統(tǒng),即認為德性與幸福之間具有一致性。當然,古希臘悲劇與這一傳統(tǒng)背道而馳,它們強調幸福的脆弱性和不可控的特性。相比之下,“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等諸如此類的悲劇觀點盡管更具吸引力,但是對人的意識和道德卻具有巨大的傷害。因此,柏拉圖強調幸福在于德性,德性是人神圣的、崇高的能力,它本身足以成就幸福?!独硐雵氛故玖艘环N最高層次的幸福生活,即哲學式的生活。在哲學生活下,德性和幸福具有一致的內在含義和價值,人擁有了德性必然就擁有了幸福。在《法義》中,柏拉圖更加積極、務實地討論德性、快樂、外在善以及運氣與幸福之間的關系。一方面,德性是外在物的充分必要條件,同時德性的生活本身是快樂的生活,另一方面,盡管運氣對德性和幸福的獲取會產生影響,但是通過人的德性的努力,會生成更多的好運,避免更多的厄運。總的來說,不管是在《理想國》還是在《法義》中,柏拉圖始終堅持著“德福一致”的觀點,并給予了“德性足以成就幸?!钡脑敿氄撟C,這一論證是對“德福悖論”觀點的強力回應。

        三、“德福一致”的實踐路徑

        在上文中,柏拉圖通過形而上學的路徑以及對德性、快樂、外在善、運氣、幸福等之間的關系的重新思考,構建出了“德福一致”的觀點。在該觀點的影響下,我們可以推理出以下論斷:對于向善并且意欲成為有德的人來說,有德和有福的一致能夠增強他向善的意念,鼓勵他成為德性優(yōu)良的人;相反,如果有德和有福之間是無關的甚至是否定的關系,向善之人就會陷入作何選擇的困境之中。就此而言,對“德福悖論”的解決,是關乎個人價值信仰和行為選擇的重要問題。

        究其原因,“德福悖論”的出現既有理論方面的原因,又有現實方面的原因。從理論層面來看,對德性和幸福的錯誤理解是導致德性悖論出現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典型的莫過于極端利他主義者對于德性的片面理解。他們認為,所謂德性就是犧牲個人利益來滿足他人利益,把個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看作是對立的關系。一個人要想擁有德性,就得犧牲個人利益甚至生命。這樣的德性觀顯然很難帶給人幸福。另外,在幸福的理解上,一些人狹隘地把幸福理解為對金錢、財富、名利等外在物無窮盡地獲取和滿足。從而為了獲得幸福,想方設法地通過各種手段來滿足自己的物質欲望,并把那些只要能達到目的的手段都看作是正當的。因此,他們并不會考慮獲得幸福的途徑是否是道德的,只以結果和利益的最大化作為評判事物的標準。諸如此類對德性與幸福概念與內涵的錯誤理解,都會導致“德福悖論”的結論。

        從現實層面來看,社會的制度、分配、教育等方面不免存在一些不公正的情況。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群體、不同的個人會因為社會環(huán)境、經濟狀況、年齡、性別等諸多因素對幸福生活產生相對不同的理解。不公正的社會環(huán)境、貧窮的經濟狀況等現實因素更加容易催生人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地獲取社會資源,并把物質的滿足當作是幸福生活的看法。當人在不公正的社會制度下依靠不義的手段獲取到不匹配的社會財富時,會對德性和幸福產生更大的誤解。長此以往,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必然會導致“德福悖論”的出現。結合“德福悖論”產生的原因以及柏拉圖的德性理論,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幸福觀。柏拉圖對德性與幸福的分析,啟示我們以理性主義的立場看待德性和幸福的內涵及其關系。從柏拉圖的理論出發(fā),德性是靈魂理性能力發(fā)揮作用下的人的功能的卓越,這種優(yōu)越的品質會給人帶來真正幸福的生活。盡管外在的善物對人是有用的并且能夠滿足人的一些生存和生活需求,但是幸福的生活并不代表就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人所追逐的單純物質的生活,真正幸福的生活更多地指向精神滿足的生活。因此,不管是在過去還是在當今,柏拉圖的理論都有正向的引導價值。它啟示我們,要多注重精神方面的德性追求,適當地節(jié)制欲望方面的物質追求。在正確的道德觀和幸福觀的引導下,積極地、努力地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

        其次,建立好的政制,營造好的社會環(huán)境。在現實層面,個人的幸福生活總要依靠良好的國家政制和社會環(huán)境才能實現。人民生活在一個擁有良好的政制秩序和社會環(huán)境的共同體當中,才能有條件在實現基本生存條件的基礎上不斷追求和滿足更高的發(fā)展需求和享受需求。反之,人民生活在一個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的共同體當中,生存的基本物質需求都得不到滿足,更不用談去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這樣的生活顯然沒有幸福可言。在理論層面,“政制是秩序、形式,它賦予社會其特性。因此,政制是一種特定的生活方式。政制是作為共同生活的生活的形式,是社會的生活和生活在社會中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最終取決于某一類人的優(yōu)勢,取決于某一類人對社會的明顯主宰”。[8](25)以整全的方式來看,政制意味著一個社會的生活形式、生活風格、道德品格等諸多方面。同時,政制的類型是多樣的,不同的政制類型代表著不同類型的性格和品性。(《理想國》,544d)因此,一個良好的政制必然是一種正義的政制。正義的政制對國家的制度和統(tǒng)治者的道德品質都有明確的要求,最好的治理莫過于理性統(tǒng)治下的德性之治。(《理想國》,544e)這和先秦儒家強調的“仁德善治”有異曲同工會之妙,“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禮記·大學)。從個人理性和品質的提升到謀求社會善治,具有邏輯一致的發(fā)展關系,兩者代表著社會治理德性化的具體要求和不同表現。這就啟示我們,幸福的實現不僅要依靠個人的德性追求,而且依賴國家的制度以及領導者的德性追求,這都是國家德性化治理的重要方面。

        再次,重視德性教育。德性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徑,也是最具價值性的途徑。我們應該持有并始終相信,擁有德性會給人帶來幸福。這不僅應當成為個人進行道德判斷和選擇,以及做出道德行為的最高依據,而且應當作為共同體進行分配與評價的道德依據。因為,人天生受快樂、痛苦和欲望等情感的影響,如果這些情感得不到合理的訓練和安排,不僅會使人生活在放縱、憤怒、恐懼等混亂的情緒當中,無法過上安穩(wěn)的、平靜的幸福生活,而且會使共同體陷入爭吵、戰(zhàn)爭等混亂當中。這些“快樂、痛苦、欲望”等自然的情感只有和理性結合,才能以恰當的方式——整體一致的德性,給人帶來快樂的幸福生活。(《法義》,653a-b)正確地訓練情感部分與靈魂理性保持一致,就是“德性教育”。這就啟示我們,注重德性教育過程中德性觀的樹立和理性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值得現代教育體系學習和借鑒的古人智慧。

        最后,借助法律手段?!耙粋€地方若要讓人永遠幸福地居住著,除了需要撞上其他好運外,對這樣的城邦來說,還必須一直碰上擁有真理的立法者?!保ā斗x》,709c)法律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德性盡管能夠使人幸福,但是作為人的一種內在品質,缺乏外在的強制力的約束。相較之下,法律擁有勸諭和懲罰的雙重手段,更能在現實中發(fā)揮作用。智慧的立法者以完整的德性作為立法目標,清楚善物的劃分與安排,能夠制定出正確的法律分配給人們恰當的榮譽和恥辱。正義之人會在法律的分配下,獲得相應的幸?;貓螅涣x之人會得到法律相應的懲罰。因此,充分發(fā)揮法律的分配和調節(jié)作用,是我們行德性之事、得幸?;貓蟮挠辛ΡU?。

        參考文獻:

        [1]江暢.西方古典德性思想的特點及其價值[J].倫理學研究,2013,(05).

        [2][古希臘]荷馬.伊利亞特[M].羅念生,王煥生,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3][古希臘]赫西俄德.工作與時日 神譜[M].張竹明,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4][古希臘]伊壁鳩魯,[古羅馬]盧克來修.自然與快樂:伊壁鳩魯的哲學[M].包利民,劉玉鵬,王瑋瑋,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

        [5][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廖申白,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6][古希臘]杰里米·邊沁.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M].時殷弘,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7]江暢.幸福:當代社會價值體系的核心理念[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3).

        [8][美]列奧·施特勞斯.什么是政治哲學[M].李世祥,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 " 高思新

        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喷水喷白浆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高黄暴h日本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av天美传媒| 夜夜综合网| 国产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本国产精品久久|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视频在线看| 亚洲av天堂久久精品| 日本黑人乱偷人妻在线播放| 乱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人免费| 国产大片在线观看三级| 人妻秘书被社长浓厚接吻|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中文AV伦| 玩弄丝袜美腿超短裙校花| av网站在线观看入口| 亚洲第一av导航av尤物|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 免费a级毛片无码a∨免费| 国内激情一区二区视频 | 女人被狂躁c到高潮视频| 护士奶头又白又大又好摸视频|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小草| 青青草手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av日韩av在线观看| 日韩二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夜夜| 国产麻豆精品精东影业av网站| 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水蜜桃| 一区二区无码精油按摩| 久久av不卡人妻出轨一区二区|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免费网站| 99热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成品人视频ww入口| 97人人超碰国产精品最新o| 伊人亚洲综合网色AV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