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提高甘肅省旱作區(qū)馬鈴薯產量和品質,協(xié)同提升資源利用效率,促進馬鈴薯產業(yè)高質高效發(fā)展,結合多年試驗和示范,從適用范圍、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選地、整地施肥、機具要求、機械作業(yè)要求、種子準備、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與貯藏、清除廢膜等方面總結制定了旱作馬鈴薯復合式耕作栽培技術規(guī)程,為旱作馬鈴薯復合式耕作栽培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旱作;馬鈴薯;復合式耕作;技術規(guī)程
中圖分類號:S532" " " " " " " " 文獻標志碼:B"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2172(2025)03-0283-04
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5.03.014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ompound Tillage of Potatoes in Drylands
FANG Yanjie 1, 2, LUO Feng 1, 2, LIU Peiwang 1, DONG Bo 1, 2, ZHU Yongyong 3, HAN Jingren 4, TAN Weijun 4
(1. Institute of Dryland Agriculture,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cources Efficient Utilization in Dryland Farming Areas of Gansu Province,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3. Gansu General Station of Agro-technology Extension, Lanzhou Gansu 730020, China;
4. Di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Dingxi Gansu 743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potatoes in the dryland areas of Gansu, enhance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the potato industry, based on years of experimentation and demonstration,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mpound cultivation of potatoes in dryland was summarized and formul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applicable scope, normative reference documents, terminology and definitions, land selection, soil preparation and fertilization, equipment requirements, mechanical operation requirements, seed preparation, sowing, field management, pest control, harvest and storage.
Key words: Dry farming; Potato; Compound tillage; Technical regulation
馬鈴薯是中國第四大糧食作物,是甘肅省農業(yè)六大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之一。近年來,中國馬鈴薯播種面積穩(wěn)定在466.7萬hm2左右,產量近9 000.0萬t[1 ]。馬鈴薯是甘肅省貢獻較大的糧食作物,對保障全省糧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甘肅省馬鈴薯播種面積56.9萬hm2,產量為222.1萬t,其中60%以上的馬鈴薯種植在旱作區(qū)[2 ]。甘肅省旱作區(qū)耕地占總耕地面積的70%以上,日照充足,氣候冷涼,干旱少雨,土壤瘠薄,無霜期較長,是馬鈴薯種植的優(yōu)勢產區(qū)。定西市是“中國馬鈴薯之鄉(xiāng)”,2023年馬鈴薯種植面積17.6萬hm2,產量為67.1萬t[3 - 4 ]。然而,長期地膜覆蓋種植造成土壤質地變差,農田耕作層變淺、土壤僵化,季節(jié)性干旱導致水肥及土地等資源生產潛能未完全發(fā)揮,嚴重影響了馬鈴薯的生長發(fā)育,產量和品質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 - 6 ]。同時,受立地條件限制,現有的栽培技術與農業(yè)機械設備融合存在一定的問題,如秋覆膜機械化播種、馬鈴薯一體化種植過程中地膜易燒苗等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7 - 8 ]。此外,近年來新型經營種植主體和農業(yè)機械化快速發(fā)展,馬鈴薯規(guī)模化種植面積大,但青年勞動力逐年減少,人力資源緊張,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非常突出,導致馬鈴薯比較效益下降明" 顯[9 - 10 ]。
農業(yè)農村部在《“十四五”全國農業(yè)機械化發(fā)展規(guī)劃》中提出,“大力推動機械化與農藝制度相適應,加快推進農業(yè)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fā)展”[11 ]。為此,針對甘肅省旱作區(qū)馬鈴薯農機農藝融合性弱、穩(wěn)產性差、經濟效益低等實際問題,以打破犁底層、改善耕層結構、增強土壤蓄水保墑能力、提高馬鈴薯出苗質量為目標,就旱作馬鈴薯耕作和播種關鍵環(huán)節(jié),我們在多年試驗研究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提出并制定了旱作馬鈴薯復合式耕作栽培技術規(guī)程。
1" "范圍
本規(guī)范規(guī)定了復合式耕作的術語和定義,旱作馬鈴薯復合式耕作栽培中選地、整地施肥、機具要求、機械作業(yè)要求、種子準備、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與貯藏、清除廢膜等。
本規(guī)程適用于降水量在350~500 mm的旱作馬鈴薯復合式耕作栽培的生產和管理,其他同類型生產條件的地區(qū)可參考執(zhí)行。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規(guī)程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 18133 — 2012" "馬鈴薯種薯[12 ]
GB/T 8321.10 — 2018" "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十)[13 ]
NY/T 394 — 2021" "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14 ]
NY/T 2383 — 2013" 馬鈴薯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規(guī)程[15 ]
NY/T 2464 — 2013" "馬鈴薯收獲機作業(yè)質量[16 ]
DB 62/T 2622 — 2015" "廢舊地膜回收技術規(guī) 范[17 ]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復合式耕作技術
利用復合式耕作機械,由常規(guī)的翻耕和旋耕2次耕作,改為一次性完成深松40 cm和旋耕25 cm的新型耕作技術,能夠顯著降低耕作次數和勞動力成本。
3.2" "自動化膜上點播技術
利用自動化膜上點播機,代替人工點播或膜下擺種方式,每膜種植2行,每孔播種薯塊1粒,播深10~12 cm,具有人工點播功效,顯著提高出苗質量。
4" "選地
選擇地勢平坦、土質疏松、通透性好、有機質含量較高、保水保肥條件好的中等以上肥力地塊。馬鈴薯不耐連作,前茬作物以豆類、小麥、玉米為宜。
5"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清理廢舊地膜和殘茬,使耕地表面干凈無雜物,深翻30 cm以上耙耱保墑。根據NY/T 394 — 2021規(guī)定[14 ],實行平衡測土配方施肥,通常結合整地基施商品生物有機肥" 1 500~3 000 kg/hm2或等養(yǎng)分含量的農家肥,同時施N 72~90 kg/hm2、P2O5 75~90 kg/hm2、K2O 75~90 kg/hm2。
6" "機具要求
復合式耕作機要求拖拉機動力大于44.1 kW,耕作速度控制在10~15 km/h,深松、旋耕、施基肥、起壟與覆膜等程序均采用復合式耕作機一次性完成。自動化膜上點播機要求拖拉機動力大于29.4 kW,播種時勻速前進,速度控制在5~10 km/h,需1人跟機擺種。
7" "機械作業(yè)要求
7.1" "復合式耕作
復合式耕作深松和旋耕同時進行,要求深松深度40 cm,旋耕深度25 cm。
7.2" "起壟
壟寬60 cm、高10~15 cm,溝寬60 cm,壟面正中間小溝寬8~10 cm、高5 cm。要求壟溝寬窄均勻,壟脊高低一致。
7.3" "覆膜
選用幅寬120 cm、厚0.1 mm的黑色地膜壟上覆膜,以秋覆膜為主,頂凌覆膜為輔,或春季邊揭舊膜邊覆新膜。覆膜時膜上壓土,地膜與壟面、壟溝貼緊,兩邊地膜拉直壓實,每隔2~3 m人工橫壓一土腰帶,在壟溝打滲水孔。覆膜完成后做好田間管護。
8" "種子準備
8.1" "品種選擇
選擇高產優(yōu)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商品性能好的脫毒種薯作為生產用種薯,如青薯9號、隴薯12號、隴薯17號、隴薯7號、希森6號、冀張薯12號等。脫毒種薯的質量應符合GB 18133 — 2012規(guī)定[11 ]。
8.2" "種子處理
薯塊出窖后,選擇薯塊完整、無病蟲害、無傷害、薯皮光滑的健壯種薯,曬種2~3 d。播種前按72%農用鏈霉素0.04 kg加滑石粉2 kg拌50 kg種薯的比例拌種;切塊時,刀具用75%酒精或質量濃度為50 g/kg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切塊重30~50 g,確保1~2個芽眼。
9" "播種
9.1" "播種時間
根據當地氣候特點確定播種時間,通常在當地5~10 cm土壤溫度達到7~8 ℃時播種。
9.2" "播種方法
采用自動化膜上點播機播種,每膜種植2行,每孔播種薯塊1粒,播深10~12 cm。
9.3" "合理密植
肥力較高、降水較多的地塊,以保苗5.3萬~6.0萬株/hm2為宜;肥力較低、降水較少的地塊,保苗4.5萬~5.3萬株/hm2為宜。
10" "田間管理
10.1" "苗期管理
馬鈴薯苗出齊后,及時查苗,發(fā)現缺苗斷壟需及時補苗,保證出全苗、出壯苗。齊苗后及時進行中耕除草。
10.2" "中后期管理
馬鈴薯現蕾期追施N 48~60 kg/hm2、K2O 45~60 kg/hm2,肥料施用應符合NY/T 394 — 2021規(guī)定[14 ]。封壟前進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
11" "病蟲害防治
防治原則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根據NY/T 2383 — 2013標準[15 ],采用抗(耐)病品種,以農業(yè)防治為重點,結合生物防治、生態(tài)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等措施,農藥使用應符合GB/T 8321.10 — 2018標準規(guī)定[13 ]。主要病害包括早疫病、晚疫病、環(huán)腐病、瘡痂病、病毒病等,蟲害有地下害蟲、蚜蟲、二十八星瓢蟲等。其中,最常見的為早疫病和晚疫病。
11.1" "早疫病
可用25%阿米西達懸浮劑1 500~2 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交替噴施預防,每隔7~10 d噴1次,連噴2~3次。
11.2" "晚疫病
可用20%瑞毒霉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10 d噴1次,連噴2~3次;或在病株周圍50 m范圍內噴施58%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防治,每隔7 d噴1次,連噴3次。
12" "收獲與貯藏
12.1" "收獲
根據NY/T 2464 — 2013標準要求[16 ],待2/3的葉片變黃、植株開始枯萎時及時殺秧,7 d后選擇地表土壤干爽的晴天收獲,收獲采用自動化聯合收獲機。收獲后,塊莖晾曬3~5 h后分類裝袋,嚴格剔除薯塊上的泥土、破傷薯和病爛薯。
12.2" "貯藏
收獲前對貯藏庫(窖)進行殺菌處理,收獲后可選擇健康薯直接入庫,貯藏溫度以1~4 ℃為宜,濕度保持在85%~90%,貯藏期間應保持通風。
13" "清除廢膜
收獲后根據DB 62/T 2622 — 2015標準進行廢舊地膜的回收與清除[17 ]。
參考文獻:
[1] 頡亞珍." 我國馬鈴薯產量多年穩(wěn)居世界第一[N]." 北京日報,2023-09-09(004).
[2] 甘肅省統(tǒng)計局." 甘肅統(tǒng)計年鑒(2024年)[M]." 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24.
[3] 呂健菲,孫一文,王澳雪,等." 馬鈴薯產業(yè)發(fā)展的農民增收帶動效應分析—以甘肅省定西市為例[J]." 中國馬鈴薯,2023,37(6):560-572.
[4] 王" "雯,焦智輝,郭紀元." 干旱半干旱區(qū)馬鈴薯品種綜合評價[J]." 寒旱農業(yè)科學,2024,3(3):231-235.
[5] 張緒成,方彥杰." 甘肅寒旱農業(yè)生產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J]." 寒旱農業(yè)科學,2022,1(1):12-18.
[6] 方彥杰,張緒成,于顯楓,等." 甘肅省馬鈴薯水肥一體化種植技術[J]." 甘肅農業(yè)科技,2019(3):87-90.
[7] 姜" "偉,刁培松,張" "華." 中國馬鈴薯生產及機械化收獲現狀[J]." 農業(yè)裝備與車輛工程,2021,59(4):18-22.
[8] 楊來勝,王" "程,鄭有才,等." 甘肅省馬鈴薯膜上覆土專用機械的應用現狀與發(fā)展需求[J]." 農業(yè)機械,2020(10):94-96;99.
[9] 徐國平,任佐錄,劉小瑯,等." 甘肅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現狀與發(fā)展對策[J]." 南方農機,2023,54(4):9-11.
[10] 劉彩琴,漆文選,徐福祥,等." 甘肅省馬鈴薯生產及地膜馬鈴薯種植現狀與對策[J]." 陜西農業(yè)科學,2018,64(1):69-72.
[11] 農業(yè)農村部關于印發(fā)《“十四五”全國農業(yè)機械化發(fā)展規(guī)劃》的通知[J]."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農村部公報,2022(1):48-60.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馬鈴薯種薯:GB 18133 — 2012[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十):GB/T 8321.10 — 2018[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8.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農業(yè)部." 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NY/T 394 — 2021[S]."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農業(yè)部,2021.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 馬鈴薯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規(guī)程:NY/T 2383 — 2013[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 馬鈴薯收獲機作業(yè)質量:NY/T 2464 — 2013[S]."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2013.
[17] 甘肅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 廢舊地膜回收技術規(guī)范:DB 62/T 2622 — 2015[S]." 蘭州:甘肅省監(jiān)督管理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