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guān)漸近,街頭巷尾的大紅燈籠漸次亮起,似是在提醒歲月的流轉(zhuǎn),又一個新年即將奔赴人間。我站在城市的喧囂中,望著車水馬龍,心中卻悄然泛起對兒時過年的深深眷戀,仿若有一根無形的線將我牽回那段純真無憂的舊時光。
記憶里,過了臘八便是年。臘八粥的甜糯香氣,能在清晨的寒氣中氤氳出一屋子的溫馨。媽媽總會在前一晚就開始準(zhǔn)備食材,將紅棗、桂圓、紅豆、薏仁等細(xì)細(xì)淘洗,小火慢熬至濃稠。一家人圍坐桌前,捧著熱乎乎的碗,粥水入口,暖了脾胃,也開啟了年的序章。那時,年是舌尖上最初的盼頭,是食物賦予的質(zhì)樸儀式感。
跟著便是忙碌的籌備。掃塵,這一傳統(tǒng)習(xí)俗在我家總是全家總動員。爸爸登高擦拭窗戶,我拿著掃帚清掃角落,媽媽則把床單被褥換洗一新。小小的屋子在一番勞作下,窗明幾凈,陽光透進來,亮堂堂的,似也掃去了舊歲的陰霾,滿心都是對新春的期許。寫春聯(lián)更是鄭重其事,爺爺鋪開大紅紙,研墨提筆,筆鋒游走如龍蛇,寫下對來年的祈愿。我在一旁幫忙拉紙,墨香沁脾,看著黑字紅底漸漸鋪滿,“福滿人間”“春臨大地”,那些對仗工整的詞句是年的文化密碼,藏著先輩的智慧與對生活的熱愛。
集市,是兒時過年最向往的熱鬧地。臨近年關(guān),人潮涌動,摩肩接踵。五彩的糖紙包裹著水果糖,在陽光下閃爍;現(xiàn)炒的瓜子、花生,香氣四溢,攤主手腳麻利地裝袋稱重;還有那紅彤彤的中國結(jié)、喜慶的年畫,滿目琳瑯。媽媽攥著我的手,穿梭其中,買下新衣新鞋,每一件都帶著嶄新的希望。我緊緊抱著年畫,仿若抱住了整個新年的歡樂,歸途上腳步輕快,滿心歡喜。
除夕,是年的高潮。午后,一家人便開始包餃子,剁餡、和面、搟皮,分工明確。我學(xué)著包餃子,包出的形狀歪扭,卻也樂在其中,偷偷在餡里藏進硬幣,祈愿來年好運。傍晚,鞭炮聲漸起,此起彼伏,如雷動的戰(zhàn)鼓。爸爸帶著我下樓放炮,煙火沖向夜空,炸開絢麗光芒,點亮暮色。飯桌上,擺滿佳肴,闔家圍坐,電視里春晚歡歌笑語,碰杯聲、祝福聲交織,每一口飯菜都滿是團圓的幸福。守歲時,眼皮打架,卻強撐著不肯睡去,要與舊年共最后的時光,只為那“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年”的執(zhí)著。
大年初一,換上新衣,兜里揣著長輩給的壓歲錢,走親訪友。鄰里相見,笑容燦爛,道一聲“新年好”,暖意在寒冬流淌。孩子們聚在一起,比誰的壓歲錢多,分享著兜里的糖果,奔跑嬉鬧,鞭炮碎屑在腳下咯吱作響,那是獨屬于新年的樂章。
可如今,而立之年的我身處城市,高樓大廈間,年味兒似被沖淡。電子紅包替代了紅紙包,商場的促銷取代了熱鬧集市,年夜飯常在飯店匆匆吃完,少了親手忙碌的溫馨。煙花禁燃,夜空寂靜,雖知是為了環(huán)保與安全,心底卻總有一絲空落。
然而,兒時過年的那些美好并未消散,它化作心底最柔軟的光,在每一個年關(guān)照亮我對生活本真的向往?;蛟S,年的形式在變,但團圓、祈愿、迎新的內(nèi)核從未更改。我愿于這紛擾塵世重拾那份初心,將舊年的溫暖融入當(dāng)下,讓每一歲新春依舊熠熠生輝,延續(xù)著家的眷戀、愛的傳承,向著未來,步履不停,懷揣兒時年的熾熱,奔赴新程。
歲月悠悠,回首間,那舊年的煙火、兒時的年味兒,是我此生不忘的珍藏,總在心底最深處,召喚我回歸質(zhì)樸、擁抱生活,年年歲歲,歲歲年年,溫暖如初。
作者簡介:
宋志成,男,山東肥城人,肥城市作協(xié)秘書長。作者單位:肥城市城投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