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全球大約10%的育齡期女性會受其影響。越來越多的女性因為“痛經(jīng)、不孕、月經(jīng)改變”等癥狀就診從而發(fā)現(xiàn)患病。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變范圍較為廣泛,容易復發(fā),因此又被稱為“不死的癌癥”。該病應該按照慢性病的治療原則,需要臨床長期管理至絕經(jīng)。
子宮內膜異位癥與病因
簡單來說,宮內膜異位癥就是應該待在子宮里的子宮內膜組織長到了子宮以外的地方,最常見的地方是卵巢,其次是臟腹膜、膀胱等,甚至手臂、大腿等也可受累。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激素依賴性疾病,妊娠或使用性激素抑制卵巢功能,可以暫緩疾病發(fā)展。
目前該病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仍不清,近年來發(fā)病率明顯上升,這與剖宮產(chǎn)率的增高、人工流產(chǎn)及宮腔鏡操作增多有一定的關系。目前考慮以下幾種情況。
種植學說" "該學說認為異位內膜來源于子宮內膜組織,通過經(jīng)血逆流、醫(yī)源性種植等轉移到子宮腔以外從而發(fā)生病變。
體腔上皮化生學說" "該學說認為卵巢表面上皮、盆腔腹膜在受到卵巢分泌的激素或經(jīng)血及慢性炎癥的反復刺激后,被激活轉化成為子宮內膜樣組織。
誘導學說" "種植的內膜釋放化學物質誘導未分化的間充質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組織。
遺傳因素" "子宮內膜異位癥可能與遺傳有關,還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免疫與炎癥因素" "子宮內膜異位癥發(fā)生與免疫調節(jié)異常有一定的關系?;颊叩母骨粌纫汉写罅垦仔约毎蜃?、前列腺素E2等。這些物質會促使異位的子宮內膜繼續(xù)生長,同時引起疼痛和不孕。
其他因素" "在位子宮內膜的生物學特性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發(fā)生的決定因素,局部微環(huán)境是影響因素。
子宮內膜異位癥會有哪些表現(xiàn)
腹痛" "腹痛是子宮內膜異位癥最常見的癥狀。①痛經(jīng):多表現(xiàn)為繼發(fā)性痛經(jīng),進行性加重,疼痛的嚴重程度與病灶的大小不一定成正比,有27%~40%的患者可能無痛經(jīng)表現(xiàn);②" 慢性盆腔痛:一部分患者表現(xiàn)為慢性的盆腔痛,經(jīng)期時可能會加重;③性交痛:常見于直腸子宮陷凹有異位病灶,月經(jīng)來潮前疼痛最明顯;④急腹痛:當較大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破裂時,會引起突發(fā)劇烈腹痛,常見于有性生活或腹壓增加的情況下。
不孕"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患者不孕率高達50%,且自然流產(chǎn)率高達40%。
月經(jīng)異常" "15%~30%的患者會有經(jīng)量增多、經(jīng)期延長或者月經(jīng)淋漓不盡、經(jīng)前期點滴出血等情況。
其他" "異位病灶侵襲或壓迫輸尿管可能會出現(xiàn)腰痛、血尿,甚至腎盂積水。手術瘢痕的內異病灶常在剖宮產(chǎn)或會陰側切術后出現(xiàn)周期性瘢痕處的疼痛及包塊,隨時間延長而加劇。
如何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早期診斷及早期干預很重要。初步診斷可根據(jù)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判斷,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可以輔助診斷,明確診斷依靠腹腔鏡檢查。
臨床表現(xiàn)" "繼發(fā)性痛經(jīng)且進行性加重、不孕、慢性盆腔痛、性交痛,婦科檢查觸及觸痛性結節(jié)帶來的痛感可做出臨床診斷。
影像學檢查" "子宮內膜異位癥超聲檢查可以診斷卵巢異位囊腫,確定囊腫的位置、大小和形狀。盆腔MRI可以評估累及范圍。
實驗室檢查"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會有腫瘤標志物CA125升高的表現(xiàn),但其他疾病像卵巢癌、盆腔炎等也會有CA125升高的表現(xiàn),因此CA125升高僅可作為監(jiān)測病情變化以及評估療效的指標之一,具體診斷還得結合其他檢查。
腹腔鏡檢查" "通過腹腔鏡檢查可以做出病理診斷,并根據(jù)術中的情況確定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分期。
子宮內膜異位癥應該怎么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目的主要是緩解疼痛、控制疾病進展、改善生育能力,通常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臨床常用的藥物主要有孕激素、口服避孕藥、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等。
地諾孕素是一種高效孕激素。作為治療的一線用藥,可以降低雌激素水平,抑制排卵,減少炎癥反應,抑制血管生成,從而減輕疼痛和病灶的生長。地諾孕素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少,常見的副作用包括不規(guī)則出血、乳房脹痛、情緒改變等,這些癥狀在服藥一段時間后可能會自行消失。地諾孕素可以作為藥物保守治療,緩解臨床癥狀。曼月樂是一種左炔諾孕酮宮內節(jié)育系統(tǒng),可以減少月經(jīng)量,緩解痛經(jīng),適用于需要長期管理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尤其是無生育要求或暫時不生育的患者。曼月樂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月經(jīng)不規(guī)律、點滴出血等,但這些癥狀通常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逐漸減輕。
口服避孕藥是一種含有高效合成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藥物,適用于年輕患者和輕度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長期管理方案。不良反應較輕,主要是惡心、嘔吐,但要警惕血栓的形成風險。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可以持續(xù)抑制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從而抑制卵巢功能,造成暫時性的閉經(jīng)。目前臨床常用的藥物有亮丙瑞林和戈舍瑞林。一般用藥第2個月開始出現(xiàn)閉經(jīng),停藥70天左右卵巢功能逐漸恢復正常。不良反應主要有潮熱、骨質丟失等更年期癥狀,停藥后可緩解。
手術治療" "對于藥物治療無效、合并不孕或癥狀嚴重的患者,手術是一個重要的選擇。首選手術方式是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手術的主要目的是切除異位病灶、恢復盆腔結構,并且改善生育能力。卵巢異位囊腫的剝除術適用于年輕、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但是手術容易造成卵巢儲備功能下降,且術后復發(fā)率較高,因此計劃妊娠的患者建議術后6~12個月積極試孕,如果沒有妊娠計劃建議應用藥物長期維持治療,預防復發(fā)。
怎樣預防子宮內膜異位癥
目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確,因此預防方法有限,平時注意以下幾點可能有助于減少發(fā)病。
經(jīng)期盡量避免性生活,注意保暖。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適度運動。避免多次宮腔手術,做好避孕措施,避免意外懷孕。長期的精神壓力可能導致內分泌紊亂,加大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風險,所以要減輕壓力,保持樂觀心態(tài)。定期進行婦科檢查,以便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口服避孕藥對于有高發(fā)家族史或痛經(jīng)的女性,不僅可以避孕,還能抑制排卵,進而減少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生風險。
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有了很多新突破。希望有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幫助患者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