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即使跌入深海,奇遇也會出現(xiàn)在抬頭的瞬間”“兔子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很多人把這些熱血臺詞當作個性簽名激勵自己,而這些臺詞的來源,都是國產(chǎn)動畫。
近年來,國產(chǎn)動畫“破圈”頻率愈發(fā)高,范圍也愈發(fā)廣:早期《大鬧天宮》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經(jīng)典之作,也為國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深?!芬云淙鐗羧缁玫娘L格、“粒子水墨”技術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更添國漫魅力;《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系列作品充滿愛國情懷和正能量,點燃觀眾的熱血與期盼。近期,《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憑借精彩的劇情與精良的制作,截至2月19日,全球票房已超124億元,讓我們看到國產(chǎn)動畫在新時代的全新演繹和無限可能。
2025年是《那年那兔那些事兒》開播第十年。作者林超見證其作品從小眾的網(wǎng)絡動畫逐漸成長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IP,也見證了國產(chǎn)動畫行業(yè)在這十年間的巨大躍升。
記者:《哪吒之魔童降世》超50億票房,《哪吒2》超120億票房,“哪吒”系列動畫無疑是成功的。您認為“哪吒”的成功有何意義?這對您的創(chuàng)作有何影響?
林超:“哪吒”的成功對國產(chǎn)動畫行業(yè)甚至整個社會來說,一定有推動作用。之前很多人覺得中國人不可能做出優(yōu)秀的3A(高預算、高質量和高市場推廣)電子游戲,但《黑神話:悟空》問世了;還有很多人說中國人不可能做出一部百億票房的電影,但現(xiàn)在《哪吒2》遠超百億票房,成為全球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因此,我們中國人理應更加自信,勇于不斷挑戰(zhàn)自我。
“哪吒”系列作品取得現(xiàn)象級的巨大成功,在收獲信心的同時,我們動畫從業(yè)者也感受到了更大壓力。這就如同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考上了清華,難免會心生比較與緊迫感。大家會想:“‘哪吒’都做到如此高度了,我們又怎能落后?”但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壓力,才促使我們不斷鞭策自己,努力創(chuàng)作出更優(yōu)質的作品,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和技術水平。這其實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雙向關系。
總的來說,《哪吒2》的成功不僅僅是一部電影的成功,更能激發(fā)、體現(xiàn)中國文化產(chǎn)業(yè)自信。它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敢于夢想、勇于創(chuàng)新、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輝煌。
記者:在“哪吒”和《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系列作品中,有很多中華文化的元素,您如何理解國產(chǎn)動畫和中華文化之間的關系?
林超:中華文化像一個大池塘,其中蘊含著豐富多樣的元素。比如,帶刺的是“唐魚”,穿紅色漢服的是“漢魚”,梳著兩條辮子的是“元魚”,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在池塘里面。過去,人們也在接受其他“文化池塘”的內容,覺得外來文化有其獨特之處,許多人欣賞好萊塢、日漫、韓劇等外來文化產(chǎn)品,甚至一度認為本土文化難以與之抗衡。然而,隨著《哪吒2》等作品的成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審視中華文化的價值,中國人意識到自己“池塘”的豐富內涵,開始挖掘其中的寶藏。
這就如同從池塘中撈魚,如何將這些文化元素進行巧妙的“烹飪”,考驗著創(chuàng)作者的功力。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者如同好的廚師,能將文化元素轉化為精彩的作品?!赌倪?》的成功就在于它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神話故事與現(xiàn)代動畫技術相結合,既保留了哪吒這一經(jīng)典形象的精神內核,又通過創(chuàng)新的敘事方式和視覺效果,賦予了故事新的生命力。這種“烹飪”方式,既讓觀眾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又讓他們在視覺和情感上獲得了全新的體驗。
要將中國文化“美食”傳播到更遠的地方,也應先滿足國內觀眾的需求。不同文化存在差異,就像中國的河鮮,并不適合用日本刺身或英國炸魚的方式去處理,國外觀眾可能也會吃不慣。所以,應先確保國內受眾認可作品,用心“烹飪”,讓熟悉這些文化的人覺得“好吃”,自然會形成口碑效應,讓觀眾主動分享、向不了解的人推薦,讓更多人愿意“品嘗”、了解并愛上來自東方的“美味佳肴”。
記者:《哪吒2》的成功對整個行業(yè)都起到了推動作用,您在行業(yè)內深耕10余年,您認為現(xiàn)在國產(chǎn)動畫的“好時代”到來了嗎?
林超:每當國產(chǎn)動畫有新的突破,大家總是會說“好時代來了”。但到底是青銅時代還是黃金時代,其實每個時代都有其特點。當年《十萬個冷笑話》出現(xiàn)的時候,我覺得也是一個值得驕傲的階段。按現(xiàn)在《哪吒2》的影響來說,肯定到了黃金時代。每過一段時間,都會出現(xiàn)一波新的高潮,但如果停滯不前,這個“好時代”也就結束了。
《哪吒2》帶來的影響讓我們這些非科班出身的導演看到了希望。我們這些“野路子”導演如果想做出打動觀眾的好作品,關鍵就是要對觀眾真誠。很多人認為中國觀眾挑剔,確實如此,因為他們接觸過各種類型的作品。但中國觀眾又很包容,只要能在作品里看到創(chuàng)作者的真心和真情實感,比如特效穿幫之類的一些小瑕疵,他們不會太在意。觀眾能看出來創(chuàng)作者是不是在糊弄,所以我在做《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的時候,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起碼不能糊弄自己,要真心實意地去解決劇本、拍攝等方面的問題。
維持一個好的時代,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斷往前走。很多動畫公司都在相互支持,全心全力去維護這樣好的時代。就像網(wǎng)友常說的,一部好的作品能夠開一扇門,但如果一部作品沒有用心,又會把這扇門關上。我們不能做關門的人,我們要做的是,就算門是別人開的,我們也要想方設法再開個洞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