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探討家庭支持與學前兒童獨立性之間的關系,本研究通過問卷和訪談法,選取S市710名3~6歲學前兒童家長發(fā)放問卷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3~6歲學前兒童的家庭支持及獨立性總體處于較好水平,但游戲支持及自我控制得分相對較低;家庭支持與學前兒童獨立性呈顯著正相關;家庭支持中游戲和教育支持對于學前兒童獨立性中各維度的預測力不同,家庭支持水平越高,學前兒童獨立性的發(fā)展越好。同時還存在游戲支持得分相對較低、家長在對學前兒童提供支持時存在性別刻板印象等問題。因此,父母應重視家庭支持對獨立性發(fā)展的影響,提高家庭支持水平;樹立科學家庭支持觀念,合理引導學前兒童獨立性發(fā)展;同時注重家園共育,更好地促進家庭支持水平的提高及學前兒童獨立性的發(fā)展。
關鍵詞:學前兒童獨立性 家庭支持 學前兒童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0609(2025)01-0023-14
一、問題提出
學前兒童獨立性研究源于20世紀50年代,希澤斯和貝勒最早對其進行了概念界定,指出獨立性包括自我依靠和自我主張兩部分;詹姆斯在《心理學原理》中將獨立分成了物質(zhì)、社會和精神獨立三方面;埃里克森指出3~6歲是個體發(fā)展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學前兒童能夠獲得主動獨立感,是學前兒童獨立性發(fā)展的關鍵期。[1]因此本研究對象主要針對3~6歲學前兒童。1983年,我國學者提出學前兒童獨立性的科學命題,認為獨立性是兒童發(fā)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朱智賢特別強調(diào)學前兒童的獨立性教育是終生教育的基礎[2];周少賢等人將其界定為學前兒童依據(jù)自身的信念和認識,憑一己之力完成某件事的水平[3];李輝蘭認為學前兒童獨立性是學前兒童依靠自身所具有的各方面的素養(yǎng)而做出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決定。[4]本研究借鑒學者鄒曉燕的觀點,將獨立性定義為3~6歲學前兒童在不依賴外界力量的條件下,將社會規(guī)范作為根本底線,根據(jù)自身的需要以及個人能力水平去完成既定的目標、解決現(xiàn)有的問題、做出合理的決定以及調(diào)節(jié)自我行為的一種能力,包括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張三個部分。[5]
家庭支持是社會支持的重要部分,包含外部力量給家庭提供的幫助支持及家庭成員為個體發(fā)展提供的幫助支持兩種含義。朱衛(wèi)紅等人嘗試性地提出了“家庭支持”這一概念,將它定義為家長為達到某些教養(yǎng)目的對子女們提供的情感、信息和物質(zhì)等方面的指導和幫助[6];焦瑩瑩在朱衛(wèi)紅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家長還會給子女提供行為等方面的幫助和指導。[7]本研究借鑒田雨露的觀點,將家庭支持定義為:家長為了能使學前兒童得到更好的成長和發(fā)展,給他們提供的生活支持、教育支持和游戲支持。[8]
涉及學前兒童獨立性與家庭支持的研究最早起源于20世紀初,家庭的支持水平對學前兒童人格發(fā)展、心理健康等有多方面的影響[9],是學前兒童獨立性發(fā)展的根本成因。[10]陳鶴琴指出,為兒童提供適當?shù)奈镔|(zhì)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兒童獨立性的重要條件,父母對兒童的游戲支持可以激發(fā)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他們獨立性的發(fā)展[11];郭佳樂研究發(fā)現(xiàn),父親參與教養(yǎng)支持與情感交流對學前兒童自我主張有顯著影響[12];劉珍珍研究證實,回族父親在游戲方面的支持及漢族父親在生活上的支持利于學前兒童自我依靠的發(fā)展[13];Grolnick指出,教育支持可以通過培養(yǎng)兒童的自主學習和問題解決能力來促進其獨立性發(fā)展。[14]基于此,提出本研究的研究假設:家庭支持與學前兒童獨立性存在顯著相關關系,家庭支持的不同維度對學前兒童獨立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預測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家庭支持與學前兒童的獨立性發(fā)展密切相關,但內(nèi)容多來自學前兒童獨立性與其他家庭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關于家庭支持與學前兒童獨立性的關系仍缺乏整體性、系統(tǒng)性的研究,家庭支持的不同維度對兒童獨立性的具體貢獻尚未明確區(qū)分。因此,本研究通過問卷法探尋家庭支持各維度與學前兒童獨立性之間的關系,以期為學前兒童獨立性發(fā)展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實證依據(jù),豐富學前兒童獨立性發(fā)展與家庭支持的研究內(nèi)容;幫助家長認識到家庭支持對學前兒童獨立性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提升家庭支持水平,同時為家長提供具體的教育建議,促進學前兒童獨立性的發(fā)展。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樣和整體抽樣方法,抽取新疆S市的家長作為研究對象。S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一個直轄縣級市,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與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共同管理)。 截至2023年底,常住人口76.11萬人。本研究面向S市公立和民辦幼兒園各一所(每所大、中、小班各三個班),共計18個班級710名學前兒童家長發(fā)放問卷,采用問卷星線上問卷形式發(fā)放,共回收有效問卷653份,問卷回收率92%。樣本信息見表1所示。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1)《學前兒童家庭支持現(xiàn)狀調(diào)查問卷》
關于家庭支持的問卷借鑒了河南大學田雨露編制的《學前兒童家庭支持現(xiàn)狀調(diào)查問卷》,該問卷主要由學前兒童的家長填寫,總共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包括研究對象的家庭月平均總收入、學歷等共11題;第二部分是對家庭支持水平的測量,共21題,包含教育、生活和游戲支持三個維度(教育支持7題,生活支持4題,游戲支持10題)。
問卷使用李克特五點計分法,各個維度的得分越高,說明在該維度下的家庭支持水平越高。該問卷的總克隆巴赫α系數(shù)為0.940,各維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數(shù)分別為0.880、0.907、0.780,說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幼兒教育問卷》
關于學前兒童獨立性的研究采用遼寧師范大學鄒曉燕編制的《幼兒教育問卷(第3版)》,包括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張三個維度,共20個項目(自我依靠6條,自我控制7條,自我主張7條)。
問卷采用李克特五點計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學前兒童獨立性越強(其中第7、8題和16題為反向計分題,得分越低表明學前兒童獨立性越強)?!队變航逃龁柧怼返目偪寺】撕咋料禂?shù)為0.841,各維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數(shù)分別為0.743、0.703、0.873,說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訪談提綱
采用半結(jié)構(gòu)式訪談對發(fā)放問卷的兩所幼兒園大、中、小三個年齡階段各一個年齡階段以學前兒童性別、學前兒童數(shù)量及是否祖輩養(yǎng)育為區(qū)分抽取1位學前兒童家長,共6位家長,每位進行約半小時的訪談。
2.數(shù)據(jù)處理
數(shù)據(jù)收取之后,通過SPSS26.0軟件對回收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分析,并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相關和回歸分析。
三、研究結(jié)果
(一)家庭支持狀況
由表2可知,該地區(qū)家庭支持總分平均值為4.20(>4),處于較好水平,家庭支持三個維度中生活支持(M=4.49)得分最高,游戲支持(M=3.91)得分最低。
此外,家庭支持總分在學前兒童性別、年齡、家庭月總收入、居住地、幼兒園屬性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家庭支持總分在父母受教育水平(P<0.01)和家庭教養(yǎng)支出(P<0.05)上存在顯著差異。
家庭支持總分及生活支持和游戲支持得分在父母受教育水平上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教育支持維度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家庭支持總分和游戲支持得分在家庭教養(yǎng)支出上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生活支持和教育支持維度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家庭支持水平總體較好,總體及各維度得分均大于中間值3,家庭、生活及教育支持得分均大于4,游戲支持得分最低(M=3.91);家庭支持總分及各維度在學前兒童性別、年齡、家庭月總收入、居住地、幼兒園屬性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中男孩的家庭支持總分及生活支持得分高于女孩;家庭支持總分、生活和游戲支持得分在學前兒童父母受教育水平上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家庭支持總分和游戲支持得分在家庭教養(yǎng)支出上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
(二)學前兒童獨立性狀況
由表3可知,學前兒童獨立性總分的平均值為3.92(>3),處于較好水平,說明該地區(qū)3~6歲學前兒童的獨立性水平較高。學前兒童獨立性各維度中得分最高的是自我主張(M=4.15),其次是自我依靠(M=3.86),最低的是自我控制(M=3.73),說明學前兒童獨立性處于中上水平,學前兒童的自我控制相對其他兩個維度的水平來說較低。
學前兒童獨立性總分在城鄉(xiāng)、幼兒園屬性、學前兒童性別、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月總收入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發(fā)現(xiàn)在是否獨生子女和年齡上均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P<0.001)。
學前兒童獨立性總分及自我依靠得分在是否獨生子女上均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01),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張得分在是否獨生子女上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說明學前兒童獨立性發(fā)展受是否為獨生子女家庭這一因素影響較大;獨立性總分及自我依靠得分在年齡上均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01),自我主張這一維度得分在年齡上存在顯著差異。學前兒童獨立性總分及其他三個維度的得分均存在5~6歲>4~5歲>3~4歲的情況。
學前兒童獨立性較好,總體及各維度得分均大于3,其中自我控制得分最低(M=3.73),自我主張得分最高(M=4.15);學前兒童獨立性總分及各維度在城鄉(xiāng)、幼兒園屬性及家庭月總收入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在是否獨生子女和年齡上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01)。
學前兒童獨立性總分在性別及父母受教育水平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性別屬性上學前兒童自我依靠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P<0.001),女孩得分水平高于男孩;自我依靠在父母受教育水平上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01),學前兒童獨立性、自我依靠及自我控制水平得分最低的均為碩士及以上、本科和小學,在一定程度上學歷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對學前兒童的獨立性產(chǎn)生影響。
(三)家庭支持與學前兒童獨立性相關分析
家庭支持與學前兒童獨立性的相關分析結(jié)果顯示(見表4),家庭支持與學前兒童獨立性存在極其顯著的正向相關關系(r=0.659,P<0.001)。
游戲、教育和生活支持三個維度與學前兒童的“獨立性”“自我依靠”“自我控制”“自我主張”均存在極其顯著的正向相關關系(P<0.001),其中學前兒童獨立性與教育支持的關系最為密切;獨立性的自我依靠、自我控制、自我主張三個維度與家庭支持均達到了統(tǒng)計學的極其顯著水平(P<0.001),且均為正向相關關系,其中家庭支持與自我主張的關系最為密切。
(四)家庭支持與學前兒童獨立性的回歸分析
1.家庭支持與學前兒童獨立性回歸分析
學前兒童獨立性的發(fā)展受到學前兒童年齡和是否獨生子女的影響,為保證回歸分析的準確性,對家庭支持與學前兒童獨立性回歸分析進行了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控制,如表5所示。
家庭支持與學前兒童獨立性的相關性分析,線性回歸模型擬合度較好,R2=0.488>0.4,本次運算結(jié)果可較為真實地反映家庭支持對學前兒童獨立性的影響情況?;貧w方程顯著,F(xiàn)=154.715,P<0.001,家庭支持可以極其顯著正向影響學前兒童獨立性(β=0.660,P<0.001),家庭支持對學前兒童獨立性有48.8%的預測力。
2.家庭支持各維度與學前兒童獨立性及其各維度的回歸分析
為進一步探究家庭支持和學前兒童獨立性兩者間的關系,將學前兒童的年齡、是否獨生子作為控制變量,家庭支持下的三個維度作為自變量,獨立性及其三個維度分別作為因變量,通過線性回歸分析的方法進行分析,結(jié)果如表6所示。
由上表可知,排除年齡及是否獨生子女的變量之后,家庭支持中游戲、教育和生活支持與學前兒童獨立性的決定系數(shù)(R2)為0.50,本次線性回歸整體性檢驗的 F=107.75(P=0.000<0.001),因此,本次線性回歸分析標準化的回歸方程是:學前兒童獨立性=0.249×游戲支持+0.424×教育支持。
家庭支持的三個維度對學前兒童獨立性有50%預測力,其中教育支持及游戲支持對學前兒童的獨立性有極其顯著的正向影響,生活支持維度對學前兒童的獨立性沒有預測作用(回歸系數(shù)未達到顯著水平)。此外,家庭支持中的游戲支持對學前兒童獨立性的自我依靠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對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張具有極其顯著的正向影響;教育支持對學前兒童獨立性的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及自我主張均具有極其顯著的正向影響。
四、討論
(一)家庭支持對學前兒童獨立性有極其顯著的正向影響
家庭支持對學前兒童獨立性具有極其顯著的正向影響(β=0.660,P<0.001),能夠正向預測學前兒童獨立性的發(fā)展。根據(jù)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學前兒童的獨立性發(fā)展會受到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影響,家庭是其所處微觀環(huán)境中最重要的部分。良好的家庭支持對學前兒童的獨立性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家庭支持水平越高,學前兒童獨立性發(fā)展越好;家庭支持三個維度共對學前兒童獨立性有50%的預測力,游戲支持及教育支持均可以極其顯著地正向預測學前兒童獨立性的發(fā)展,生活支持對學前兒童獨立性沒有預測作用。
教育支持和游戲支持對其獨立性發(fā)展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原因可能在于教育支持會引導學前兒童學習各種知識技能和生活經(jīng)驗,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決策的意識,從而促進獨立性的發(fā)展。父母給予的游戲支持則為學前兒童提供了在游戲中自由探索、嘗試新事物的機會,父母和學前兒童在游戲中的交流還能幫助學前兒童學會自我管理和與他人交流合作。當父母把鼓勵、支持、適當?shù)囊蠛拖拗葡嘟Y(jié)合運用,培養(yǎng)出的兒童就能按照外界要求調(diào)整并控制自身的一些行為,表現(xiàn)出較高的獨立性水平。
然而,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家庭的生活支持多側(cè)重于滿足兒童的基本生活需求,如提供食物、住所和衣物等,而這些方面相對較少直接涉及兒童獨立性的培養(yǎng)。此外,過度的生活支持可能會導致學前兒童對家長的依賴,反而不利于獨立性的發(fā)展。
(二)家庭支持總體水平較好,但游戲支持水平有待提高
家庭支持總體水平較好(M=4.20),但游戲支持水平有待提高(M=3.91)。
父母對學前兒童的支持多集中于生活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家長對學前兒童的生活質(zhì)量更加重視,在訪談中家長A3提到:“家里賺的錢多了,就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提供最好的物質(zhì)保障。”學前兒童沒有完備的經(jīng)濟及獨立生活能力,對家庭的依賴程度極高,家庭對兒童的生活支持也是相對最高的。其次是教育支持(M=4.45),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人的需要是從低層次向高層次發(fā)展的,隨著家庭收入的提高,父母對學前兒童的支持也由生活支持開始逐漸關注學前兒童精神世界的富足及提供高質(zhì)量的教育。
在家庭支持的三個維度中,雖然游戲支持得分最低(M=3.91),但也超過了中等水平,這與近幾年S市推行自主游戲有關,越來越多的家長注意到游戲?qū)W前兒童發(fā)展的重要價值。游戲支持指家長為學前兒童的游戲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主要指游戲材料、空間、陪伴時間及互動等。一位家長(祖輩)指出:“家里有足夠大的房子,她可以自由玩耍,買的玩具比幼兒園還多,不過爸爸媽媽沒時間照看孩子,我們保證她的安全就好了,給不了指導和幫助,游戲指導是需要老師們多操心的事了?!狈从吵鲈谔峁┯螒蛑С謺r,父母提供最多的往往是游戲材料和空間,但是缺乏陪伴、互動、引導幫助方面的支持,無法為學前兒童提供科學有效的支持和指導??偟膩碚f,家長們對孩子的游戲支持已有了良好的開端,但如何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游戲支持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三)家庭支持及獨立性發(fā)展受父母受教育水平影響
家庭支持、生活支持和游戲支持得分在父母受教育水平上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主要表現(xiàn)為父母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家庭支持得分最高,父母為小學學歷的得分最低,符合田雨露等人的研究結(jié)果: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家庭支持得分就越高,高學歷父母更注重對知識的學習,注重提供更高水平的家庭支持。但在生活支持上,父母學歷為本科的顯著小于父母學歷為高中和大專的得分,在教育支持上,本科學歷父母顯著小于大專學歷父母。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越希望能科學育兒,他們不只關注孩子的學習和成績,更關注學前兒童的全面發(fā)展;受教育水平較低的家長往往更重視學前兒童的生活和教育支持,注重孩子的成績和是否聽話。
學前兒童獨立性中的自我依靠維度在父母受教育水平上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01),一定程度上學歷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對學前兒童的獨立性產(chǎn)生影響。學歷水平較低的父母,缺乏良好的教育資源,難以形成科學的教養(yǎng)觀念,無法為學前兒童獨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學歷較高的父母對子女會有過高的期待,學前兒童容易處于無形的壓力下,不利于其獨立性的發(fā)展。高學歷父母的“教育過度”現(xiàn)象,會對學前兒童社會性的發(fā)展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這與學者周少賢等人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15]
(四)父母在提供家庭支持時存在性別刻板印象的情況
性別刻板印象是人們在和性別有關的內(nèi)容與性別標簽之間建立一系列聯(lián)系的一種信念,是能夠讓人們認為某一類性別角色會具有某種特點的固定的觀念。[16]家庭支持及各維度在學前兒童性別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與已有研究結(jié)論一致,這和以往相比,傳統(tǒng)的重男輕女思想發(fā)生了變化,家庭內(nèi)部的性別差異逐漸減弱。但本研究中男孩的家庭支持及生活支持得分均高于女孩,在針對6位家長的訪談中都提到,“家庭支持上我們給予孩子的支持是平等的”,但也有4位家長提出,“男孩和女孩的性別特征存在差異,提供支持時也會采取不同的方式。女孩應該更文靜,男孩更活潑和勇敢,因為男孩會嘗試更多的危險或具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所以有時會多關注男孩”。這也說明一些家長會對學前兒童有性別刻板印象,從而出現(xiàn)部分支持方面男孩得分高于女孩的現(xiàn)象。
(五)學前兒童獨立性總體水平較好,自我控制得分相對較低
學前兒童獨立性平均值為3.92(>3),處于較好水平,但自我控制得分相對較低,不同學者的研究結(jié)果存在不一致現(xiàn)象,這與研究時間、地點和研究對象不同有一定關聯(lián)。隨著教育觀念的改變,家長會更多地聽取并尊重學前兒童的意見,因此學前兒童往往比較有主見。[17]訪談中家長表示:“給予孩子更多自我選擇和表達的機會,鼓勵他們?nèi)プ隽λ芗暗男∈拢毁澇勺屗麄兛桃膺M行自我控制。”因此本研究中的學前兒童其自我依靠及自我主張的平均得分相對高于自我控制得分。
(六)非獨生子女家庭的學前兒童獨立性發(fā)展優(yōu)于獨生子女家庭
2021 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優(yōu)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的決定》,提出一對夫婦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隨著三胎政策的出臺,會有越來越多的多子女家庭出現(xiàn)。在本研究中,學前兒童獨立性總分及自我依靠得分在是否獨生子女上均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01),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張得分在是否獨生子女上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說明學前兒童的獨立性發(fā)展受是否為獨生子女家庭這一因素影響較大,非獨生子女家庭的學前兒童獨立性發(fā)展優(yōu)于獨生子女家庭,恰恰印證了多子女的家庭結(jié)構(gòu)有利于學前兒童獨立性的發(fā)展。家里孩子多時,父母分配在每個孩子身上的精力會變少,學前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往往更容易培養(yǎng)。[18]同時,父母在對其中一個孩子進行培養(yǎng)教育時,其他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多子女家庭往往更容易發(fā)生玩具搶奪等行為,因此家長會更加重視對他們自我控制及自我主張能力的培養(yǎng)。家長B3曾指出:“孩子搶玩具時,會讓他們自己解決,在挑選玩具、安排時間上會讓他們自主選擇,他們選的一般都是不一樣的,如果姐姐和弟弟都覺得對方的玩具更好,會自己商量換過來玩。有時候姐姐做錯了事,爸爸媽媽訓姐姐的時候,弟弟也會知道這么做不對?!币虼?,在多子女家庭中,學前兒童可以在日常相處中學習合作和分享,表達自我意見和感受,可以了解自我,學會交流溝通與解決沖突等,這為他們提供了不斷提高自身獨立性的環(huán)境。[19]
五、教育建議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家庭支持可正向預測學前兒童的獨立性,家庭支持水平越高,學前兒童獨立性發(fā)展越好。研究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例如,在家庭支持中,游戲支持得分相對較低,家長在對學前兒童提供支持時存在性別刻板印象等情況。因此,家長應充分認識到良好的家庭支持對于促進學前兒童獨立性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從而更好提升家庭支持水平,促進學前兒童獨立性的發(fā)展。
(一)重視家庭支持對學前兒童獨立性發(fā)展的影響,提升家庭支持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圩樱~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20]家長應重視家庭支持對學前兒童獨立性發(fā)展的重要影響,不斷地學習科學理論知識,進一步提升家庭支持水平。
1.提高教育支持水平,促進學前兒童獨立性發(fā)展。
家庭支持中的教育支持可以極其顯著地正向影響學前兒童獨立性,且在家庭支持的三個維度之中,學前兒童獨立性與教育支持的關系最為密切。因此,家長要提高教育支持水平,堅持科學的教育理念:尊重學前兒童主體地位,允許他們自主選擇,培養(yǎng)自我主張能力;學會放手,拒絕過度保護和包辦行為,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依靠能力;以身作則,做好堅持不懈、按時作息、公共場合保持安靜等一系列好的行為表率。
2.增強游戲支持,在游戲中發(fā)展學前兒童獨立性。
游戲支持可以極其顯著地正向影響學前兒童獨立性,但游戲支持在家庭支持的三個維度中得分最低。游戲是學前兒童最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在游戲中與伙伴產(chǎn)生沖突時,往往考驗學前兒童的自我控制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學前兒童更好地理解自身及他人的情緒,提高他們的判斷能力及表達能力,促進他們獨立性的發(fā)展。因此,家長應提高游戲支持水平,提供適當?shù)挠螒虿牧?,及時對學前兒童游戲中的行為和感受進行反饋,針對游戲中的問題給予正向耐心的回復,鼓勵他們進行自我表達,給予積極正向的游戲評價,以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他們的游戲過程[21];允許孩子進行一些有挑戰(zhàn)的戶外游戲,讓學前兒童有更多的自我主張和自我選擇的機會;同時要在輕松自由的游戲環(huán)境中適當建立規(guī)則,就游戲材料擺放、游戲時間等共同制定規(guī)則并遵守,鼓勵他們自己進行材料的收納,培養(yǎng)學前兒童的自我依靠和自我控制水平,在游戲中發(fā)展他們的獨立性。
(二)形成科學的家庭支持理念,科學引導學前兒童的獨立性發(fā)展
1.把握好學前兒童獨立性發(fā)展的年齡特征
學前兒童獨立性在年齡上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隨著年齡增長,學前兒童在動作、認知和自我意識等方面都有發(fā)展,這促使學前兒童的依賴行為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降低。[22]因此,家長應及時把握好學前兒童獨立性發(fā)展的年齡特征,針對不同的年齡階段提供不同的家庭支持。在為學前兒童提供科學均衡的生活支持的基礎之上,要注重不同年齡階段學前兒童的教育支持和游戲支持,3~4歲的學前兒童主要是獲得自主感,因此在提供家庭支持時應提供相對自由的活動場所,給予他們自主選擇權(quán)利,利于他們自我依靠及自我主張的發(fā)展;4~6歲主要是發(fā)展主動性和克服內(nèi)疚感的時期,父母應為學前兒童積極自主參與各種活動提供空間和力所能及的學習、勞動等方面的活動任務并及時地對學前兒童的行為進行鼓勵和贊揚。[23]
2.減少對學前兒童性別的刻板印象
在生活支持上,男孩得分水平大于女孩,學前兒童的獨立性得分女孩大于男孩。不難看出,雖然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男女平等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但“男性就應該勇敢、愛冒險,女性就是文靜、懂事”這樣的性別刻板印象仍然存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研究表明,人們的性別刻板印象對學前兒童的成長與發(fā)展存在消極影響,學前兒童過早或過多地受成人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極易造成性別化偏向,阻礙學前兒童的潛力挖掘及自身的全面發(fā)展。[24]因此家長應遵循性別平等、多元化的觀念,在為學前兒童提供玩具、繪本、故事書、衣物等物品時,盡量打破傳統(tǒng)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同時在對學前兒童進行教育支持的過程中,也不要刻意要求他們必須文靜或必須勇敢。
3.運用適當措施提高學前兒童自我控制水平
自我控制是學前兒童獨立性的重要部分,是學前兒童社會情感發(fā)展的基石,對他們未來的學業(yè)成就、人際關系及心理健康具有深遠的影響。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行為模式和心理狀態(tài)對兒童自我控制能力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的積極參與和支持,能夠為兒童提供一個有利于自我控制能力培養(yǎng)的環(huán)境。對于學前兒童自我控制水平的提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設立規(guī)則與界限,父母明確設定家庭規(guī)則,并保持一致性;增強自控的模范作用,父母通過自己的行為來示范自我控制;鼓勵延遲滿足,通過日?;顒咏虝W前兒童等待;情緒調(diào)節(jié)教育,引導學前兒童認識情緒并提供適當?shù)那榫w調(diào)節(jié)策略;當學前兒童展現(xiàn)出良好的自我控制時,給予積極的反饋和獎勵,從而不斷幫助學前兒童提高自我控制水平。
4.注重學習,改善自身家庭支持觀念
父母是學前兒童的第一任教師,一言一行都極易被學前兒童模仿和學習,因此父母要注重自身的學習。楊敏菁、任亞茹曾指出學前兒童的家長要改善自身的家庭支持觀念,重視為學前兒童提供全面且高質(zhì)量的家庭支持。首先,可以通過積極參與幼兒園或社會上的各類家長教育課堂、閱讀相關書籍等方式學習科學的家庭支持理念;其次,在為學前兒童提供家庭支持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自身的言行,注重與學前兒童的互動和相處方式,傾聽和尊重他們的想法,給他們更多自我表達的機會,并及時準確地給予鼓勵和贊揚;最后,幫助他們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游戲及學習等內(nèi)容,時刻反思自身不足之處,及時改正并付諸實踐。
在探討非獨生子女與獨生子女家庭學前兒童獨立性發(fā)展的不同表現(xiàn)時,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非獨生子女往往展現(xiàn)出更好的能力。相對而言,獨生子女由于缺少與兄弟姐妹的互動,可能會更多地依賴父母,導致獨立性發(fā)展相對較慢。因此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可以通過讓孩子參與決策,安排孩子與同伴的社交活動,引導孩子完成一些適齡的自我服務任務等方式促進獨生子女獨立性的發(fā)展。非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則更需公平地對待每個孩子;通過團隊合作的形式鼓勵學前兒童相互協(xié)作以及觀察孩子間的互動,及時調(diào)解沖突等方式提高學前兒童的獨立性。
(三)家園社合力,助力學前兒童獨立性的發(fā)展
2019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fā)的《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修訂)》指出,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學校、社會是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共同體,各地政府和部門要統(tǒng)籌各方面力量,完善共建機制,形成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的家庭教育的社會支持體系。[25]同時教育部、全國婦聯(lián)等11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的《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guī)劃(2021—2025年)》中也指出,各地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不斷加強統(tǒng)籌規(guī)劃以及資源的整合,探索和完善協(xié)同育人的工作協(xié)調(diào)機制,形成家庭、社會、學校協(xié)同育人的合力。[26]因此,家長、幼兒園和社會三者都要認識到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的重要意義,家校社三方要積極溝通,協(xié)同教育,共同促進學前兒童健康成長。
1.加強家園溝通,實現(xiàn)學前兒童獨立性培養(yǎng)的家園共育
父母和教師是學前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學前兒童往往把教師和父母當作權(quán)威,隨時隨地觀察和模仿其一言一行。而父母對學前兒童獨立性的培養(yǎng)上缺乏與幼兒園溝通共育的意識,對學前兒童獨立性培養(yǎng)的過程中往往出現(xiàn)“5+2=0”的現(xiàn)象,即學前兒童在園5天的獨立性培養(yǎng)成效可能因周末2天家庭教育的缺乏而減弱甚至消失。
家園合作需要多方面的溝通,需讓教師聽到家長的心聲,也需讓家長深入了解教師的工作,在溝通理解的基礎上共同促進學前兒童獨立性的發(fā)展。因此,雙方要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形式進行溝通,了解學前兒童在家中和在幼兒園的不同表現(xiàn),互相學習好的教育方法和觀念,針對其獨立性發(fā)展過程中的問題共同提出解決措施。父母在雙方溝通過程中應及時了解幼兒園的工作開展狀態(tài),密切配合幼兒園的工作;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所學專業(yè)知識去指導學前兒童的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教育教學活動、戶外活動等培養(yǎng)學前兒童的獨立性。
2.注重引導,為學前兒童家長提供外部支持
教育部《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機制的意見》中曾提出協(xié)同育人的主導作用需要幼兒園充分發(fā)揮,不斷加強對學前兒童家長的家庭教育指導,把做好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幼兒園工作中去。[27]因此,幼兒園應發(fā)揮主導作用,多為家長提供優(yōu)質(zhì)的學習資源和平臺,引導家長注重對學前兒童的生活、教育和游戲支持,發(fā)揮“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作用、遵循“規(guī)則與自由并存”原則,從日常做起,循序漸進,耐心引導學前兒童獨立性逐步發(fā)展。[28]此外,可以通過高校及園內(nèi)優(yōu)質(zhì)資源,開展促進學前兒童獨立性發(fā)展的活動沙龍,積極尋找通過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家委會、家長會、家訪等家園溝通的渠道,在對學前兒童獨立性的培養(yǎng)上與家長達成理念一致、行動一致,不斷提高對學前兒童家長的家庭支持水平[29],進一步促進學前兒童的獨立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蔣波.埃里克森人格發(fā)展理論對幼兒主動性發(fā)展的啟示[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6(08):16-17.
[2] 朱智賢.兒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5-67.
[3][15] 周少賢,陳尚寶,董莉等.3-6歲幼兒獨立性和自我控制的發(fā)展特點及家庭影響因素[J].學前教育研究,2004(11):42-45.
[4] 李輝蘭. 3-6歲幼兒獨立性發(fā)展與家庭環(huán)境的相關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8.
[5][10] 鄒曉燕. 3-5歲兒童獨立性發(fā)展特點與影響因素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4.
[6] 朱衛(wèi)紅,顧永清,黃希庭.家庭支持對初中生應對方式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04):305-306.
[7] 焦瑩瑩.家庭支持、家庭控制與初中生健康危險行為的關系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9.
[8] 田雨露.學前兒童家庭支持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20.
[9] 岳亞平,張藝絲.學前兒童家庭支持現(xiàn)狀與促進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20(10):3-16.
[11] 陳鶴琴.家庭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72-73+178-182.
[12] 郭佳樂.父親參與教養(yǎng)與3-6歲幼兒獨立性相關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8.
[13] 劉珍珍.回、漢父親參與家庭教養(yǎng)與幼兒獨立性發(fā)展的關系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0.
[14] Grolnick W S, Slowiaczek M L. Parents'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schooling: A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ualization and motivational model[J]. Child development, 1994, 65(1): 237-252.
[16] 徐佳,陳毅文,張玉婷.4-9歲兒童在智力、助人和玩具領域性別刻板印象發(fā)展[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2,30(05):1039-1042.
[17] 郭佳樂. 父親參與教養(yǎng)與3-6歲幼兒獨立性相關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8.
[18] 張瑛,謝維. 大班幼兒獨立性水平及其家庭影響因素調(diào)查[J].幼兒教育.2015(9):31-34.
[19] 韋東昀. 幼兒同胞關系質(zhì)量與同伴關系網(wǎng)絡的關系及教育對策研究[D].南寧:南寧師范大學,2023.
[20] 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216/c64094-28953602.html
[21] 門少娟,胡理業(yè),戴紅梅.幼兒自主游戲中的教師評價[J].學前教育研究,2022,331(07):87-90.
[22] 陳傳鋒,王敏,張金榮,等.家庭居住方式在家庭教養(yǎng)行為對幼兒依賴行為影響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學前教育研究,2022, 334(10):65-78.
[23] 譚平.論形成兒童有效家庭心理支持的條件[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247-248.
[24] 賈偉,陳毅文.母親的顏色性別刻板印象及反刻板印象對學齡前兒童內(nèi)隱及外顯顏色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J].教育生物學雜志,2022,10(04):301-307.
[25] 全國婦聯(lián) 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fā)《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修訂)》的通知[EB/OL]." https://www.yueyang.gov.cn/yywomen/53944/content_1535437.html
[26] 全國婦聯(lián)、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fā)《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guī)劃(2021—2025年)》_中國政府網(wǎng)[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13/content_5684961.htm
[27] 教育部等十三部門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機制的意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wǎng)站[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2301/t20230119_1039746.html
[28] 楊瑞清.關于5~6歲兒童獨立性發(fā)展現(xiàn)狀及性別差異的調(diào)查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1998(04):17-19.
[29] 唐愛民.學校德育獲取家庭教育支持的內(nèi)在邏輯、不良因素與改進路徑[J].教育科學,2021,37(04):26-32.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Support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Preschool Children Aged 3 to 6
LI Pan, XU Jiayu
(Normal College,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3)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support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preschool children, this study conducted a survey utilizing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selecting 710 parents of preschool children aged 3 to 6 from S Ci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family support and the independence levels of preschool children within this age group are generally at a satisfactory level; however, scores related to play support and self-control are comparatively low. Furthermore, family support demonstrate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independence of preschool children.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play and educational support within family support varies across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preschool children's independence, suggesting that a higher level of family support correlates with enhanced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ce in preschool children. Nonetheless, challenges persist, such as the low scores for play support and the influence of parental gender stereotypes in providing support to preschool children.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for parents to recognize the impact of family sup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ce, enhance the level of family support, establish a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family support to effectively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s independence, and also emphasize collaboration between home and school to better facilitate improvements in both family support levels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preschool children.
Keywords: Independence of Preschool Children; Family Support;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