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斗志強……”這一首永唱不膩的歌曲,也是父親教會我們的第一首歌曲。
1956年7月,我父親有幸結識雷鋒并與他成為親密兄弟。當時,我父親作為望城縣委通訊員和雷鋒一起工作。這期間,我父親與雷鋒一起學習、工作,一起幫助服務員打水、掃地、沖廁所等。從此以后,我父親與雷鋒的關系更加親密。
1957年,我父親和雷鋒一起在團山湖農(nóng)場開拖拉機,并加入了共青團。1958年11月,他們倆報名參加工業(yè)建設,在去報名的路上,雷鋒幫我父親改名為張建文(原名張希文),他說:“建設社會主義必須要有文化,你希文就是文化少。”
他們一起在鞍鋼學習培訓期間,我奶奶病重,雷鋒在我父親不知情的情況下給我母親寄去了20元錢。我父親后來才知道,很感動。1960年1月8日,雷鋒應征入伍,我父親回了老家并參加工作,從此他們就書信往來。有一次,雷鋒在給我父親來信時寫道:“我們部隊在掀起向XX學習,你在地方也要努力工作哦,干出一番成績?!蔽腋赣H現(xiàn)在想,當時雷鋒所說的XX應該就是他自己。
1962年8月15日,雷鋒同志不幸因公殉職,我父親痛失好兄弟,悲憤萬分,決定今后一定要學習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在離開雷鋒的歲月里,我父親不論走到哪里,都自覺堅持宣傳和實踐雷鋒精神,從20世紀60年代雷鋒犧牲到現(xiàn)在,我父親無數(shù)次到長沙縣和望城縣(現(xiàn)望城區(qū))的小學講雷鋒的故事,關心教育下一代。1963年,《解放軍畫報》刊登了雷鋒和我父親等人的集體照,更加激起了我父親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精神,他同時也教育我們,要在工作崗位上以雷鋒叔叔為榜樣,努力工作、幫助別人。
我在望城電影發(fā)行放映公司任經(jīng)理期間,作為一個女同志,擔起了單位自收自支的重任,帶領干部職工努力工作,2011年爭取到區(qū)委、區(qū)政府的支持,雷鋒影視文化中心對外免費放映電影,這一舉措走在全國前列,公司多次被評為全國“服務農(nóng)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望城“學雷鋒先進集體”。我的哥哥在望城區(qū)疾病控制中心工作,同樣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他接濟過一位生活困難老人,直到2008年老人去世,同時他還不斷參加公益活動。
1990年11月,我父親退休后,擔任高塘社區(qū)關心下一代協(xié)會副主席、老年協(xié)會副主席職務,繼續(xù)到各街道、學校、單位宣講雷鋒精神。30多年來,我父親先后擔任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外出作報告,不要車子接送,不吃喝,不要任何報酬。相反每年他都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資,用于吃飯、坐車、打電話等,實現(xiàn)了與雷鋒生前許下的“做黨的忠實兒子”的承諾。
我們的家里,收藏著許多關于雷鋒同志事跡和學雷鋒的相關資料。2012年,我們?nèi)议_會決定將家里一樓客廳作為本地學雷鋒教育基地,并對外免費開放,得到了社區(qū)、街道、區(qū)委宣傳部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基地每年接待幾十個團隊,幾千人次。
今年,我的父親90歲了,還頭腦清醒、思維敏捷,他每天還在踐行著和雷鋒同志曾經(jīng)共同許下的承諾,“做黨的忠實兒子”。
題圖/陳自罡" " 編輯/歐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