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慧體育可提升足球教學、競訓與管理的高效性,為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帶來了機遇。本文通過實地調研,深入分析廣西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現狀,發(fā)現部分學校存在教育資源不均衡、教學質量參差不齊、足球文化建設不足、與智慧體育融合困難等問題,據此提出“智享場地資源,均衡發(fā)展師資”“制定教學目標,優(yōu)化課程設置”“豐富活動形式,構建傳承機制”“提升技術應用,有效挖掘數據”等對策,以期推動廣西青少年校園足球朝著智能化、特色化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智慧體育" 廣西" 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高質量建設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07-187-3-ZQ
智慧體育作為體育與科技融合的產物,正逐漸改變著體育教育模式。廣西作為少數民族聚居區(qū),近年來不斷增加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數量,讓更多青少年有機會接觸足球,為校園足球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學界對校園足球已有諸多研究,部分學者聚焦校園足球的課程體系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模式;也有研究涉及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訓練與教學評價。但是,在智慧體育視閾下針對廣西地區(qū)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的研究仍略有不足,例如如何將智能設備、大數據技術融入校園足球的競訓與管理等環(huán)節(jié)。鑒于此,本文通過結合廣西的實際情況,分析智慧體育應用的必要性與當前建設的問題,為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發(fā)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以期推動廣西校園足球事業(yè)的智慧化發(fā)展。
1、智慧體育在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中的必要性
1.1、提升管理效率
在建設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過程中,利用智能穿戴設備可對學生的身高、體重等身體數據與傳球精準度、控球技巧等技能數據進行記錄、評估,這些數據的動態(tài)更新能讓教練實時了解學生情況,以此為個性化訓練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同時,根據場地資源、學生課程等因素,使用智能競訓系統(tǒng)生成訓練計劃,避免場地沖突和教練時間重疊。還可高效完成賽程安排、裁判分配等工作,系統(tǒng)生成的數據統(tǒng)計有助于總結經驗,發(fā)現問題。在資源管理上,通過物聯網技術對足球、球門等設備進行監(jiān)控,實時掌握使用狀態(tài)和損耗情況,當需要維修時系統(tǒng)能及時提醒,保障競訓有序進行。
1.2、優(yōu)化訓練效果
智慧體育能夠科學輔助足球訓練。首先,在足球上安裝智能傳感器可精確記錄足球的運動軌跡與受力情況。當學生練習射門、傳球時,若發(fā)現足球旋轉不足,可能是發(fā)力點或腳法有問題,對此進行針對性調整;其次,AR技術可將虛擬的指導信息疊加在現實場景中,例如學生在練習過人時,通過AR眼鏡可顯示出最佳示范,使訓練更為生動;最后,高清攝像頭可實時捕捉訓練畫面,經算法分析能夠對跑位、配合等情況進行評估。在訓練結束后,教練與學生觀看視頻,指出中場與前鋒之間的配合失誤,或者防守補位不及時等問題,通過反復觀看和講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戰(zhàn)術意圖。
1.3、增強學生參與
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而智慧體育為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提供了多種途徑。首先,將訓練內容融入足球主題線上游戲,學生可通過完成虛擬任務來獲得積分,用于在現實中兌換運動裝備,這種模式能夠吸引更多學生的主動參與;其次,學生在社交網絡上分享個人的訓練心得與競賽經歷,彼此間可互相點贊、評論,逐漸形成足球社區(qū);最后,上述智慧競訓系統(tǒng)可提供詳細的訓練報告,除指出問題外還能強調優(yōu)點,當學生看到自己在某方面得到提升時會獲得成就感,從而更有動力繼續(xù)參與訓練。
2、廣西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2.1、教育資源不均衡
在廣西,位于城市中心的學校擁有現代化球場,草坪優(yōu)良,配備了完善的照明設備和排水系統(tǒng),可滿足日常訓練需求。但部分農村學校的場地條件較為簡陋,甚至僅有土質操場,雨季易積水,球門、球網等設施損壞后無法及時更換,這些嚴重影響了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例如,南寧某重點中學投資數百萬元建設了一個多功能球場,不僅可進行比賽,還能舉辦其他文體活動;而梧州某鄉(xiāng)村小學的足球場僅是簡單平整的空地,沒有明確的邊界線,球門也是用破舊木材拼湊而成,學生在這種場地上運動必然存在安全隱患。
城市學校能吸引更多專業(yè)教練,他們具有較高的足球技能,可為學生提供系統(tǒng)化的訓練指導。這些教練多畢業(yè)于體育院校,擁有資質證書和教學經驗,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足球技術、戰(zhàn)術意識和團隊精神。與其相比,農村地區(qū)的學校師資力量嚴重短缺,教練也并非足球專業(yè)出身,他們對足球的教學方法和訓練技巧了解有限,只能進行基礎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此外,由于這些地區(qū)學校的條件相對較差,難以吸引到足球專業(yè)人才,導致師資隊伍不穩(wěn)定,久而久之便會降低校園足球教學質量。
2.2、教學質量參差不齊
目前,部分學校的足球教學目標設定不明,僅將其視為體育活動,雖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和身體鍛煉,但也忽視了對足球技能和戰(zhàn)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學過程缺乏系統(tǒng)性,未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導致教學效果不佳。例如,某些學校在低年級教學中只是讓學生進行趣味性游戲,而沒有傳授傳球、接球等動作技能。到了高年級后,學生雖然參與足球運動的熱情較高,但由于缺少基礎訓練,導致在競賽中無法發(fā)揮應有水平,從而導致教學目標難以實現。
部分學校足球課程開設課時不足,每周僅安排1—2節(jié)課,無法滿足學生的訓練需求。而且,課程未與其他學科進行合理銜接,導致學生在學習足球時可能會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此外,部分學校在課程設置上也存在問題,過于注重技術傳授,忽視了足球理論、足球文化和身體訓練等方面的內容。學生對足球的認識較為片面,缺乏對足球規(guī)則、戰(zhàn)術策略以及足球運動對健康發(fā)展重要性的深入了解,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2.3、足球文化建設不足
校園足球文化活動是傳播足球文化、激發(fā)學生興趣的重要途徑,但目前部分學校的足球文化活動形式較為單一,雖在一定程度上推廣了校園足球,但因形式陳舊導致學生參與度不高。例如,校園聯賽是許多學校的主要足球文化活動,但競賽形式和規(guī)則較為固定,缺乏變化和創(chuàng)新;足球講座往往只是由教師講解足球規(guī)則和歷史,缺乏互動性和趣味性。
此外,校園足球文化的傳承對于校園足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極為重要,但部分學校在開展校園足球活動時既未注重對足球文化傳統(tǒng)的凝練,也沒有建立相應的文化傳承體系,導致校園足球文化出現斷層。即便有部分學校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足球文化傳統(tǒng),但由于缺少傳承機制,隨著時間推移和教職人員更替,這些文化逐漸被遺忘,新入學的學生無法了解本校的足球歷史,從而難以產生歸屬感。
2.4、與智慧體育融合困難
智慧體育的發(fā)展依賴于信息技術與智能設備,部分學校雖意識到智慧體育對學校建設的重要性,但因缺乏相關的技術和設備支持,以及專業(yè)的技術人員指導,在應用中仍存在諸多困難。例如,來賓某校嘗試引入運動監(jiān)測手環(huán),但由于師生對該設備的操作不熟練,導致其無法發(fā)揮作用。而且,設備的維護更新也需要技術和資金支持,學校難以承擔此項支出,久而久之使設備閑置或損壞,最終造成資源浪費。
目前,部分學校雖然收集了學生身體素質、足球技術、訓練效果等數據,但僅是簡單記錄,缺少有效的數據分析能力,不了解學生的體能狀況和訓練需求,無法從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導致訓練計劃缺乏針對性和科學性。而且,學校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和溝通不暢,教練無法及時獲取其他教師手中與學生相關的數據,進而影響校園足球的訓練效果。
3、智慧體育視閾下廣西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建設策略
3.1、智享場地資源,均衡發(fā)展師資
建立設施管理平臺,將全區(qū)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場地規(guī)格、設施配備、使用狀態(tài)等信息錄入系統(tǒng),學校可實時發(fā)布場地空閑時間,便于其他學校預約借用,提高場地利用率。例如,城市學校的高標準球場在空閑時可向周邊農村學校開放,農村學校的學生通過平臺預約后前往進行競訓。此外,還應利用VR或AR技術為場地條件較差的學校提供虛擬訓練場景,學生佩戴相關設備在虛擬球場上訓練,感受標準場地的尺寸和環(huán)境,以此提高訓練效果。
匯聚優(yōu)秀教練和專家的視頻、講座等資源,通過遠程培訓課程供全區(qū)教練在線學習。例如,針對農村學校非足球專業(yè)出身的教練開設基礎教學技能、青少年訓練方法等專項課程,并設置在線考核和證書頒發(fā)機制,激勵教練參與學習。此外,農村學校在開展足球教學時,應通過直播的形式將課堂情況實時傳輸給城市教練,城市教練觀看視頻進行實時點評,幫助農村教練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應建立線上教練交流社區(qū),讓不同地區(qū)的教練可隨時交流教學經驗,從而實現教學水平的共同進步。
3.2、制定教學目標,優(yōu)化課程設置
通過智能體測對學生的耐力、速度、柔韌性等身體素質進行測試,經數據分析后制定個性化教學目標。例如,對于身體素質較好但技術薄弱的學生,應側重于技術提升,包括基礎技術動作的精細化訓練和簡單戰(zhàn)術配合的學習;對于身體素質一般但對戰(zhàn)術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應側重于體能提升和戰(zhàn)術應用,通過有針對性的實戰(zhàn)模擬,提高學生的戰(zhàn)術執(zhí)行能力。此外,還應實時跟蹤學習進度,根據數據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目標,教師通過查看訓練數據和考核成績,分析學生的優(yōu)勢和不足,為學生提供相應指導。
學校應提供豐富的課程模板,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足球基礎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例如,低年級學生以足球游戲和基礎動作為主,注重培養(yǎng)足球興趣和運動習慣;高年級學生增加戰(zhàn)術配合、競賽規(guī)則和足球文化等內容,提高綜合足球素養(yǎng)。同時,教師發(fā)布足球理論、教學視頻、作業(yè)任務等學習資源,學生在課余進行自主學習和在線討論;課堂教學則主要進行實踐訓練、技能指導和互動交流,解決學生在線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通過這種混合式教學方式,既豐富了教學形式,也滿足了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
3.3、豐富活動形式,構建傳承機制
舉辦線上足球文化節(jié),通過開展足球攝影、足球短視頻、足球電競等活動,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學生將拍攝的足球精彩瞬間、校園足球生活等照片上傳到平臺參加攝影比賽;制作與足球相關的創(chuàng)意短視頻,展示自己對足球的創(chuàng)意表達;參加足球電競比賽,在虛擬競賽環(huán)境中感受足球的競技精神。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校園足球文化活動的形式,還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
開展足球文化主題的互動游戲,學生通過手機參與答題,系統(tǒng)根據成績給予相應獎勵。學校應定期舉辦線下足球知識競賽活動,邀請線上答題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參加,通過現場競賽的形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足球文化的了解。同時,還應設計足球主題的解謎游戲、尋寶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探索足球文化。
建立校園足球文化數字檔案庫,將學校的足球歷史、發(fā)展歷程、賽事成績、球員事跡等進行數字化歸檔,保存學校的足球文化記憶。通過智慧校園平臺,學生可隨時查閱檔案庫中的資料,了解學校的足球文化傳統(tǒng),增強對學校的認同感。同時,檔案庫可為學校開展足球文化教育提供豐富的素材,促進足球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利用社交媒體建立校園足球文化傳承社區(qū),師生可在社區(qū)中交流個人與校園足球的故事,傳承和弘揚學校的足球文化精神。社區(qū)應定期舉辦線上主題活動,例如邀請校友分享足球成長經歷、開展足球文化傳承講座等,加強校友與學校之間的聯系,促進校園足球文化的延續(xù)。同時,學校還應通過社區(qū)收集校友和師生對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意見,從而不斷完善校園足球文化的傳承機制。
3.4、提升技術應用,有效挖掘數據
加強對教師的技術培訓,組織培訓班和研討會,邀請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授課,內容包括智能設備的操作、數據分析軟件的應用等。通過實操演練和案例分析,讓教師熟練掌握智能設備采集、分析學生數據,以及如何根據數據調整訓練計劃。
建立智慧體育應用示范學校,在全區(qū)范圍內選擇部分基礎較好的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作為示范基地,投入更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打造智慧足球教學和訓練的樣板。示范學校應在技術應用、教學創(chuàng)新、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積極實踐,總結經驗并向其他學校進行推廣。通過示范引領,帶動全區(qū)學校提升智慧體育的應用,促進智慧體育與校園足球的深度融合。
培養(yǎng)和引進數據分析師,通過對學生身體素質數據和足球技術數據的綜合分析,制定個性化的體能訓練計劃和技術訓練方案;根據學生在競賽中的數據表現,分析球隊的戰(zhàn)術優(yōu)勢和不足,及時調整戰(zhàn)術策略。同時,數據分析師應定期為學校提供報告,幫助學校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發(fā)展狀況和校園足球的運行情況。此外,還應建立校園足球大數據中心,整合全區(qū)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數據資源,通過機器學習算法發(fā)現數據之間的關聯,為教育部門制定政策、學校開展學訓提供決策支持。
4、結語
綜上所述,智慧體育為廣西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融入科技元素開辟了新路徑,應從戰(zhàn)略高度深刻認識建設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對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培養(yǎng)集體主義與頑強拼搏精神,促進全區(qū)足球競技水平提升具有積極意義。展望未來,期待各方能充分利用智慧體育成果,持續(xù)深化改革,讓更多學生受益于智慧足球,為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足球后備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筱婧.以文化推進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23,44(8).
[2]刁在余.基于學生體質健康背景下的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20).
[3]王登峰.改革與融合:青少年校園足球發(fā)展成效與未來策略[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2,46(7).
[4]董小強,遠航,肖力.廣西校園足球“體教結合”模式的研究[J].體育科技,2018,39(05).
[5]曾麗芳,田開國.柳州市校園足球發(fā)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2019,40(2).
[6]王柯,黃學惠,劉其龍,等.百色市中小學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現狀的調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9).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廣西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質量管理與考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8AA022。
作者簡介:張瑋(1972-),男,漢族,湖南沅陵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小學校體育;
陳玉燕(1982-),女,漢族,廣西柳州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教學;
陳卉(1981-),女,漢族,天津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