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朝鮮語是比較標記后置于比較基準的語言,比較標記形式豐富,包括由視覺義動詞語法化形成的專用比較標記-pota和具有充當(dāng)比較標記功能的位格標記-e、-eke以及由格標記-es 。此外,朝鮮語還借入漢語比較義動詞“比”,經(jīng)調(diào)適后形成比較義慣用型,并進一步受漢語影響,演化出與漢語相似的復(fù)句型差比句。朝鮮語與阿爾泰語系語言差比句在語序類型、比較標記的來源及多功能性上具有極高的相似性。
[關(guān)鍵詞]朝鮮語;阿爾泰語言;差比句;比較標記;句法結(jié)構(gòu)
[DOI編號]10.3969/j.issn.2095-0292.2025.01.018
[收稿日期]2024-11-20
[作者簡介]馬王儲,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大學(xué)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類型學(xué)、語言接觸、接觸類型學(xué)。
① 本文所有例句均與本文的發(fā)音合作人崔紅花女士(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人,58歲,初中學(xué)歷,能用漢語進行日常交流,能夠識用部分漢字)進行確認。本文未標注出處的例句均來自崔紅花女士。
② -e、-eke和-es 在朝鮮語中均具有多重語法功能。-e具有充當(dāng)位格標記、與格標記、向格標記和工具格標記的功能;-eke具有充當(dāng)與格標記、位格標記、向格標記的功能;-es 具有充當(dāng)由格標記和位格標記的功能。由于其多功能性,本文統(tǒng)稱其為旁格標記。
一" 引言
比較句能夠集中反映語言的類型特征和語言使用者對世界的認知情況,因此向來受到語言研究者的關(guān)注。我國語言學(xué)界對少數(shù)民族語言差比句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50-90年代出版的系統(tǒng)描寫著作并未將比較句列為單項專題研究,僅零星散布對比較標記的介紹和少量比較句例句。21世紀的很多描寫著作都將比較句作為獨立章節(jié)進行描寫研究[1][2][3][4][5][6][7]。此外,還有一批學(xué)者對比較句進行了專項研究,研究結(jié)果以專項論文形式發(fā)表。例如,胡坦[8]最早對藏語的比較句特點進行描寫。此后,李旭練[9]、周國炎[10]、胡素華[11]、朱艷華[12]、邵明園[13]、余金枝[14]、康忠德[15]、王保鋒、董瑤[16]、饒敏[17]等學(xué)者都分別對十余種不同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比較句進行了深入描寫。在此過程中,也有學(xué)者開始關(guān)注語系、語族內(nèi)部各語言比較句和比較標記的類型共性與殊性,并就此進行了深入的對比研究[18][19][20][21][22]。
朝鮮語是主要聚居在我國黑龍江省、吉林省和遼寧省的朝鮮族使用的民族語言。除我國東北地區(qū)外,朝鮮語還通行于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及大韓民國(稱韓語),是我國重要的跨境語言之一。對比較句的類型學(xué)描寫能夠更好地揭示朝鮮語比較句的深層句法結(jié)構(gòu),但在目前現(xiàn)有文獻中,對朝鮮語比較句的類型學(xué)描寫十分有限。因篇幅所限,本文僅對朝鮮語差比句的句法類型和語義特征進行類型學(xué)描寫①,朝鮮語平比句和極比句的句法類型和語義特征將作另文討論。
差比句(comparative construction)指的是在一種自然語言中,具有賦予兩個比較對象在謂詞等級上不同地位的語義功能的結(jié)構(gòu)[23](P24),通常包含比較主體(comparee)、比較基準(standard)、比較參項(parameter)、比較標記(marker)以及比較標引(index)五個要素。結(jié)合呂叔湘[24]對差比句的劃分,根據(jù)表達的語義不同,差比句還可以劃分為勝過義差比句和不及義差比句。
二、差比句結(jié)構(gòu)形式
-pota是朝鮮語差比句專有比較標記,也是朝鮮語使用頻率最高的比較標記旁格標記-e、-eke以及-es 也具有標記比較基準的功能②。此外,朝鮮語還使用“比較”義慣用型表達比較語義。
(一)-pota型差比句
以-pota為比較標記的差比句是朝鮮語使用頻率最高的差比句。-pota型差比句中的比較主體及比較基準通常為名詞、代詞、名詞性領(lǐng)屬結(jié)構(gòu)等名詞性結(jié)構(gòu)。比較主體后黏附主格標記-i/-ka或話題標記-шn/-nшn,比較基準后黏附比較標記-pota。例如[25](P466):
(1)t e-pa-i kш-pa-pota t om t" kh -jo.
1單:領(lǐng)屬-房間-主格 那個-房間-比較 稍微 更 大-陳述.尊敬
我的房間比那個房間稍微大些。
(2)orh -nшn tшaknj n-pota hw rs’in t hupta.
今年-話題 去年-比較 更 冷:陳述
今年比去年冷得多。
例(1)和例(2)均為朝鮮語原型差比句,包含構(gòu)成原型差比句的全部要素。朝鮮語不強制比較標引t “更”和hw rs’in“更”出現(xiàn),因此隱去兩例中的比較標引后,兩例表達的語義不發(fā)生改變。
但是,朝鮮語不允許形容詞、動詞等謂詞性成分直接充當(dāng)比較主體或比較基準,謂詞性成分做比較主體或比較基準時需接綴名物化標記。例如[26](P163, P147):
(3)t adot ha-ro ka-nшn-k t-pota kit ha-ro ki-nшn-k t-i t "p’arшta.
汽車-工具 去-形容詞化-名物化-比較 火車-工具 去-形容詞化-名物化-主格 更加 快:陳述乘火車去比乘汽車去更快。(直譯:乘火車去的這件事情比乘汽車去的這件事情更快。)
(4)j ki-es" ha-nшn-k t-pota t" ki-es" ha-nшn-k t-i nat-ket-so.
這里-位格 做-形容詞化-名物化-比較 那里-位格 做-形容詞化-名物化-主格 更好-推測-微敬
在那里做比在這里做更好。(直譯:在那里做的這件事情比在這里做的這件事情更好。)
朝鮮語為典型的黏著性語言,語言系統(tǒng)中存在豐富的形態(tài)標記,這些形態(tài)標記能夠清晰地指明句中不同成分的句法功能。因此,朝鮮語差比句中比較主體與比較基準的相對位置比較靈活,可以相互調(diào)換。如例(5)中(a)句[26](P147)與(b)句[26](P147)雖然在語序類型上存在差異,表達的語義卻完全相同。
(5a)i t h k-pota t"" t h k-i t" t otta.
這 書-比較 那 書-主格 更加 好:陳述
(5b)t"" t h k-i i t h k-pota t" t otta.
那 書-主格 這 書-比較 更加 好:陳述
這本書比那本書更好。
但需要指出的是,當(dāng)比較主體后黏附話題標記而非主格標記,即當(dāng)比較主體為句子的話題而非主語時,比較主體一般出現(xiàn)在句首通過與崔紅花女士進行測試發(fā)現(xiàn),在實際語用的過程中,作話題的比較主體也可出現(xiàn)在比較基準后,但這種情況僅為口語中常見的余后想法(after-thought)現(xiàn)象,不符合標準語法要求。,符合話題句信息包裝(information packaging)的特征。也就是說,朝鮮語差比句具有話題優(yōu)先的特征。
通過以上幾例可知,朝鮮語差比句的比較參項多為形容詞。但朝鮮語的形容詞與動詞有很多相似之處,形容詞作謂語時具有時范疇的變化朝鮮語傳統(tǒng)語法中一般稱為時制變化。就是最突出的共性之一。如例(6)[27](P236)中形容詞謂語kutta“堅硬的”在詞根后黏附了過去時標記- t朝鮮語傳統(tǒng)語法中一般稱為過去時制終結(jié)詞尾。,表示“他的意志比鐵石還堅硬”是過去某一時間呈現(xiàn)出的狀態(tài)。
(6)kш-шi maшm-шn sy-pota-to kut- tta.
3單-領(lǐng)屬 心意-話題 鐵-比較-強調(diào) 堅硬-過去.陳述
他的意志比鐵石還堅硬。
帶補語的普通動詞也可以作朝鮮語差比句的比較參項。例如:
(7)kш-nшn na-pota irt ik watta.
3單-話題 1單-比較 早 來:陳述
他比我來得早。
(8)kшmnj n-e-nшn t aknj n-pota pi-ka mani onta.
今年-位格-話題 去年-比較 雨-主格 多 下:陳述
今年比去年雨水多。
當(dāng)差比句為動詞謂語句時,-pota型差比句還可以進行結(jié)構(gòu)上的拓展。最常見的附加拓展成分為數(shù)量短語,該數(shù)量短語對比較參項進行進一步的解釋說明。例如[25](P466):
(9)t e-ka t eimsш-pota juk-k -w r p’arri wat- jo.
我-主格 詹姆斯-比較 六個月 早 來:過去-陳述.尊敬
我比詹姆斯早來六個月。
此外,朝鮮語還可以通過在名詞后附加動詞化標記-ita朝鮮語傳統(tǒng)語法中一般稱為終結(jié)形敘述格助詞,用于體詞之后使之成為謂語。的手段使其獲得與動詞相似的功能,如充當(dāng)差比句的比較參項。這種結(jié)構(gòu)表達的語義與漢語系詞句類似。例如[25](P466):
(10)kш- nni-nшn uri-pota sam-nj n s np -j tta.
那個-姐姐-話題 1復(fù)-比較 3年 前輩-動詞化:過去.陳述
那個姐姐是比我們高三個年級的學(xué)姐。(直譯:那個姐姐是我們的三年前輩。)
此外,-pota還可以接續(xù)在工具格標記、位格標記等其它格標記后。例如,上文例(3)、例(4)作比較基準與比較主體的名詞短語的中心詞相同,出于語言經(jīng)濟性的考慮,可以省略比較基準的中心詞。這時,比較標記就直接接續(xù)在了其它格標記之后。例如[26](P147, P163):
(11)t adot ha-ro-pota kit ha-ro ki-nшn-k t-i t" p‘a(chǎn)rшta.
汽車-工具-比較 火車-工具 去-形容詞化-名物化-主格 更加 快:陳述
乘火車去比乘汽車去更快。
(12)j ki-es -pota t" ki-es" ha-nшn-k t nat-ket-so.
這里-位格-比較 那里-位格 做-形容詞化-名物化-主格 更好-推測-微敬
在那里做比在這里做更好。
以-pota為比較標記的差比句的句法結(jié)構(gòu)可總結(jié)如下:當(dāng)比較主體為句子主語時,比較主體與比較基準相對位置可以互換;當(dāng)比較主體為句子話題時,比較主體一般出現(xiàn)在句首。即:
A1. NP1-主格/話題比較主體+NP2比較基準-pota比較標記+程度副詞比較標引/ф+形容詞:謂語比較參項
A2. NP2比較基準-pota比較標記+NP1-主格比較主體+程度副詞比較標引/ф+形容詞:謂語比較參項
B1. NP1-主格/話題比較主體+NP2比較基準-pota比較標記+[副詞+動詞:謂語]比較參項
B2. NP2比較基準-pota比較標記+NP1-主格比較主體+[副詞+動詞:謂語]比較參項
朝鮮語專用比較標記-pota語法化自視覺義動詞“看”,如例(13)中,t h k“書”后黏附賓格標記-шr,為謂詞-pota的受事論元。
(13)t h k-шr pota
書-賓格 看
看書
視覺義動詞的這種語法化路徑在我國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語言中并不鮮見。幾乎所有突厥語族語言中的視覺義動詞均能語法化為表達比較語義的功能詞。如例(14)[28](P502)中,哈薩克語中的ɡr來源于古突厥語視覺義動詞kr-“看”的副動詞形式kra。
(14)yjren-w-de o-dan ɡr sz aqs -s z.
學(xué)習(xí)-名物化-位格 3單-由格 相比 2單.尊稱 好-尊稱.2單
學(xué)習(xí)上,您要比他強。(直譯:從學(xué)習(xí)上看,您比他好。)
再如:
維吾爾語[29](P210)
(15)bu-ni setiwal-an-din kor z-imiz yasi-in-imiz tuzük.
這-賓格 買-形容詞化-由格 相比 自己-1復(fù) 制作-形容詞化-1復(fù) 更好
與其買這件東西,還不如我們自己制造呢。(直譯:從買這件東西上看,我們自己做的更好。)
塔塔爾語[30](P587)
(16)kyt-p ot r- an-nan kr "aa tilifon bir .
等-副動 坐-形容詞化-由格 相比 領(lǐng)屬.3 電話 給 語氣詞.陳述
與其坐著等,你不如去打電話給他。(直譯:從坐著等上看,你給他打電話吧。)
從語音形式上看,維吾爾語kr以及塔塔爾語kr 與哈薩克語ɡr應(yīng)該為同源詞。ɡr、kr及kr 中的副動詞標記-A無法獨立析出,并重新獲得了“比較”語義,語法化為表示比較的自由功能詞,后置于比較基準,并要求比較基準黏附由格標記。
除ɡr外,哈薩克語的另外一個視覺義動詞qara-“看”同樣也經(jīng)語法化形成了表達比較語義的自由功能詞qara anda(qara- an-da看-形容詞化-位格),同樣后置于比較基準,但要求比較基準黏附與格標記。例如:
哈薩克語[28](P501)
(17)Basqa sabaq-tar- a qara anda tl saba -" q j n kel-ed.
其它 課程-復(fù)數(shù)-與格 相比 語言 課-領(lǐng)屬.3 難 來-將來/過去
比起其它課程,語言課要難些。
我們在柯爾克孜語、撒拉語和西部裕固語中也注意到類似的構(gòu)式。其中,柯爾克孜語中表達比較語義的自由功能詞與哈薩克語形式完全一致。撒拉語中表示比較的自由功能詞vaxqan(vax-qan看-形容詞化)同樣也語法化自視覺義動詞vax-的形容詞化形式。西部裕固語中表示比較的自由功能詞Garasa(Gara-sa看-條件)則由視覺義動詞?ara-的條件式形態(tài)語法化而來。如:
柯爾克孜語[31](P127)
(18)biz tajeke-m-din balder- -na qara anda d aq -rɑɑq til u a-b z.
1復(fù) 舅舅-領(lǐng)屬.1單-領(lǐng)格 孩子.復(fù)-領(lǐng)屬.3-與格 相比 好-小稱 話 聽-非過去.1復(fù)
我們比舅舅家的孩子懂事。(直譯:和舅舅家的孩子相比,我們懂事。)
撒拉語[32](P207)
(19)dimur da-a vaxqan xt ir-a.
鐵 石頭-與格 相比 硬 系詞-現(xiàn)在.示證
鐵比石頭硬。(直譯:鐵與石頭相比是硬的。)
西部裕固語[33](P177)
(20)ana--a arasa men ta kicˇik kisi di.
母親-領(lǐng)屬.1-與格 相比 1單 還 小 人 系詞
與母親相比,我還是年輕人。
盡管朝鮮語與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的語言均通過視覺義動詞的語法化形式構(gòu)成差比句,但朝鮮語視覺義動詞-pota“看”已經(jīng)完全語法化為比較標記,而我國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語言中的視覺義動詞則均語法化為表達比較語義的自由功能詞,后置于比較基準,并要求比較基準附加格標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留了視覺義動詞的部分句法功能和語義。
(二)格標記型差比句
1.由格標記型差比句
-es 是朝鮮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由格標記,同時也可以在差比結(jié)構(gòu)中充當(dāng)比較標記,指示其所黏附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為比較基準。例如[25](P594):
(21)kш j ta-nшn phjot un-es" hw si mit-to-nшn t ak-шn-t heku-j tta
那 女人-話題 標準-比較 遠遠 下-讓步-話題 小-形容詞化-身材-動詞化:過去.陳述
她的個頭比起標準矮多了。(直譯:那個女人是遠在標準身高之下的矮小身材。)
(22)i-es" t" kшn sara-i" pta
這-比較 更 大 愛-主格 沒有:陳述
沒有比這更博大的愛了。
表示行動出發(fā)點的由格標記同時作為比較標記使用的現(xiàn)象在我國阿爾泰語系各語言中都十分常見,是我國阿爾泰語系諸語言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比較標記。如:
維吾爾語[34 ](P116)
(23)(boway) ynila oul-i-din yaxi i-kn.
老人 仍然 男孩-3.領(lǐng)屬-比較 好 是-示證
(老人)還是比他兒子要好些。
撒拉語[35](P116)
(24)me-nigi gijimin a-nigi gijimin-d n ja .
1單-領(lǐng)屬 衣服 3單-領(lǐng)屬 衣服-比較 新
我的衣服比他的衣服新。
蒙古語[36](P198)
(25)tmr-:s saiǐn
鐵-比較"" 好
比鐵好
土族語[37](P22)
(26)t"" aama-sa-n" ndur a.
2單 媽媽-比較-領(lǐng)屬.3單 高 語氣詞.確信
你比他媽媽高。
滿語[38](P43)
(27)do aɡ -d re b j" d n.
弟弟 哥哥-比較 身體 高
弟弟比哥哥長得高。
赫哲語[39](P32)
(28)iuulin s -ni mini s -tki saɡdi.
尤樹林名字 歲數(shù)-領(lǐng)屬.3 1單.領(lǐng)屬 歲數(shù)-比較 大
尤樹林的歲數(shù)比我大。
2.位格標記型差比結(jié)構(gòu)
-e、-eke是朝鮮語中使用范圍最廣的格標記,主要作為位格標記使用作位格標記使用時,[e]一般黏附在無生名詞后,[eke]黏附在有生名詞后。從目前掌握的語言材料看,這種用法似乎也延伸到差比句中,即[e]黏附在無生比較基準后,[eke]黏附在有生比較基準后。,同時還具有與格標記、向格標記等多重功能,也可以黏附在名詞性成分和名詞性結(jié)構(gòu)后充當(dāng)比較標記。例如[26](P103, P104):
(29)шisik-шn t ont "-e tt r t inta
意識-話題 存在-比較 落后:陳述
意識比存在落后。
(30)noin-tшr-to t h nj -tшr-eke mott ian-ke irhako-itta
老人-復(fù)數(shù)-強調(diào) 青年-復(fù)數(shù)-比較 否定-副詞 工作-動詞化:過去.陳述
老人們干活不亞于年輕人。
我們在目前掌握的語言資料中發(fā)現(xiàn)這種位格標記同時具有與格、向格以及比較標記功能的現(xiàn)象在我國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錫伯語和鄂溫克語中有分布。例如:
錫伯語[40](P48)
(31) r bo t r bo-t i d k n.
這 房子 那 房子-比較 高
這幢房子比那幢房子高。
鄂溫克語[41](P117)
(32)bajan uril n-tixi ul x
富 人家-比較 更
比富人家還富裕
以格標記為比較標記的朝鮮語差比句的句法結(jié)構(gòu)形式可總結(jié)如下:
A1. NP1-主格/話題比較主體+NP2比較基準-es /-e/-eke比較標記+程度副詞比較標引/+形容詞:謂語比較參項
A2. NP2比較基準-es /-e/-eke比較標記+NP1-主格比較主體+程度副詞比較標引/+形容詞:謂語比較參項
B1. NP1-主格/話題比較主體+NP2比較基準-es /-e/-eke比較標記+[程度副詞+動詞:謂語]比較參項
B2. NP2比較基準-es /-e/-eke比較標記+NP1-主格比較主體+ [程度副詞+動詞:謂語]比較參項
從人類認知的角度上講,位格標記以及由格標記都具有提示地點的作用,這三個格標記黏附在名詞和名詞性短語后則是將其作為比較這一事件的發(fā)生的地點,即比較的基準點,也就是比較基準。因此,位格標記及由格發(fā)展出比較標記的功能不僅是朝鮮語及阿爾泰語系語言的共同特點,同時也是世界上很多語言發(fā)展過程中的常見現(xiàn)象。
(三)慣用型型差比句
朝鮮語中存在豐富的慣用型結(jié)構(gòu)。朝鮮語中的慣用型是一種由格標記加上謂詞詞干和語尾構(gòu)成的固定結(jié)構(gòu),常用于表達固定的抽象含義,是一種對句子的語義進行補充的手段。其中,格標記和謂詞詞干一般無形態(tài)變化,語尾可根據(jù)韻尾、時范疇的不同而采用不同形式,但不同的語尾對慣用型的意義幾乎不產(chǎn)生影響??梢哉f,慣用型結(jié)構(gòu)是朝鮮語中典型的詞匯化現(xiàn)象。
朝鮮語中的差比概念同樣可以通過表示比較含義的慣用組合表現(xiàn),常見的表示比較含義的慣用型包括:
-e piha man相比于B,A更…
-e piha j 相比于B,A更…
-e pih "s 相比于B,A更…
-kwa/wa pikjohata mj n 與B相比,A更…
我們認為朝鮮語比較義動詞pi-hata“比”實際上是由借自漢語的比較義動詞“比”附加朝鮮語固有動詞hata“做”構(gòu)成的。這種觀點可以從《老乞大》中找到證據(jù)。
《老乞大》是元末明初以當(dāng)時的北京話為標準音而編寫的,專供朝鮮人學(xué)漢語的課本。在過去幾百年間,該書經(jīng)過漢語原文和諺文多次修訂,為研究語言的變化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吨乜掀虼笾V解》例句摘自汪維輝(2005)編纂的《朝鮮時代漢語教科書叢刊(第二卷)》中的《重刊老乞大諺解》影印本。是1795年李洙等人修訂的距今最近的漢語、朝鮮文諺解對照版本。下例是《重刊老乞大諺解》中的差比句。
(33)t hjaos n-ahшi-tшr-шn t j tшr-e pikh n-t t j" kina-шnira
朝鮮-年輕人-復(fù)數(shù)-話題 3.復(fù)-位格 比較-親歷 稍 好-陳述.感嘆
朝鮮小廝們比他們略好些。
《重刊老乞大諺解》使用朝鮮文[pi]對漢語“比”的語音進行標注,并且在朝鮮文諺文中借用漢字“比”表達比較的含義。這種用法在《重刊老乞大諺解》全文中多次反復(fù)出現(xiàn)。因此,基本可以確定朝鮮語比較義慣用型中承擔(dān)表達語義功能的動詞詞干借自漢語比較義動詞“比”。漢語中的動詞進入朝鮮語時,必須與“做”義動詞hata連用,是一種添加輕動詞(light verb)的構(gòu)詞手段[42]。
朝鮮語表比較的慣用型與上文提到的比較標記在句內(nèi)的分布位置上相同,均黏附在名詞性成分或名詞性結(jié)構(gòu)后,其黏附的成分為比較基準。例如[24](P591):
(34)kш-nшn nai-e pih s"" rkur-i" ri-ke po-inta
3單-領(lǐng)屬 年齡-相比 臉-主格 小-程度 看-使動:陳述
他的臉長得比實際年齡要年輕一些。(直譯:與他的實際年齡相比,(他的)臉使他看起來年齡小。)
例(34)中的比較主體“(他的)臉”與比較基準“他的年齡”均為名詞性領(lǐng)屬結(jié)構(gòu),且領(lǐng)有者相同,出于語言經(jīng)濟性原則的考量,比較基準中省略了領(lǐng)有者。比較主體與比較基準間的相對位置關(guān)系同樣比較靈活。
黃曉惠[43]、史佩信[44]等學(xué)者指出“比”字句在從古代漢語差比句到現(xiàn)代漢語差比句演進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一個復(fù)句的過程?,F(xiàn)代漢語中,“A和B相比,A更C”的差比句型似乎還保留著古代漢語“比”字差比句復(fù)句的痕跡。朝鮮語慣用型型差比句表達的語義與漢語史中的復(fù)句型差比句十分相似,由于表達朝鮮語比較義慣用型語義的核心動詞“比”借自漢語,我們認為朝鮮語中的復(fù)句型差比句結(jié)構(gòu)可能也是受漢語影響形成的。例如:
(35)kwak -wa pikjohata-mj njot шm-шn j s -tшr-шit iy-ka mani hjasa-h t-t ijo
過去-相比-語氣"""""""""""""""""""""""" 現(xiàn)在-話題"""""""""""""""" 女性-復(fù)數(shù)-領(lǐng)屬"""""" 地位-主格"""""""""""""""" 更加"""""""""""""""""" 提高-過去-陳述
和過去相比,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
以慣用型為比較標記的差比句的編碼形式可總結(jié)如下:
A1. NP1-主格/話題比較主體+NP2比較基準-比較義慣用型+程度副詞比較標引/+形容詞:謂語比較參項
A2. NP2比較基準-比較義慣用型+NP1-主格比較主體+程度副詞比較標引/+形容詞:謂語比較參項
B1. NP1-主格/話題比較主體+NP2比較基準-比較義慣用型+[程度副詞+動詞:謂語]比較參項
B2. NP2比較基準-比較義慣用型比較標記+NP1-主格比較主體+[程度副詞+動詞:謂語]比較參項
三、結(jié)語
朝鮮語的系屬問題一直廣受語言學(xué)界關(guān)注。蘭司鐵(Ramstedt)[45]、鮑培(Poppe)[46]、馬學(xué)良[47]、孫宏開等[48]等國內(nèi)知名外學(xué)者都主張朝鮮語屬于阿爾泰語系。從差比句的認知來源及結(jié)構(gòu)類型看,朝鮮語確與阿爾泰語系其他語言具有極高的相似性。
Heine[49](P111-123)以Stassen[23]研究中提供的110種語言為主體,對各語言中差比句的來源從認知角度進行分析,并總結(jié)出行為圖式(action schema)、位置圖式(location schema)、來源圖式(source schema)、目標圖式(goal schema)、兩極圖式(polarity schema)、序列圖式(sequence schema)、相似圖式(similarity schema)、以及話題圖式(topic schema)八種事件圖式(event schemas)為世界語言差比句的主要來源。Chappell[50]對Heine[49]的比較事件圖式進行補充,將“比較圖式(compare schema)”列為第九種圖式。
朝鮮語及我國其他阿爾泰語系語言差比句采用多種圖式類型。首先,Heine[49](P115)指出由格標記為比較標記的來源圖式是世界語言中最常見的差比句認知圖式之一,這種圖式也是我國阿爾泰語系語言最主要的差比句圖式類型。根據(jù)目前掌握的語言材料,除鄂倫春語外,朝鮮語及我國阿爾泰語系其他語言中的由格標記均具有作比較標記的功能。
其次,朝鮮語、突厥語族撒拉語以及滿-通古斯語族除赫哲語外所有語言中的位格標記同時具有標記比較基準的功能,即采用了位置圖式。最后,朝鮮語和我國阿爾泰語系其他語言的不及義差比句專有結(jié)構(gòu)采用相似圖式,通過表示“如、像”語義動詞的否定形式表達差比句的不及語義。
除差比句認知圖式的相似性外,朝鮮語差比句與阿爾泰語系語言還具有很高的句法構(gòu)式相似性。一方面,朝鮮語與阿爾泰語系其他語言差比句語序類型完全一致,均為比較標記前置于比較參項的“比較基準-比較標記+比較參項(Standard-Marker Parameter, Sd-M Para)”型語序類型。另一方面,朝鮮語不及義差比句專用構(gòu)式的特征與滿-通古斯語族語言、蒙古語族達斡爾語表現(xiàn)出很高的區(qū)域相似性。盡管分屬阿爾泰語系不同語族,但朝鮮語和滿語、錫伯語、鄂溫克語、鄂倫春語以及達斡爾語在地理分布上較為集中,形成了通過“如、像”等相似義動詞的否定形式表達不及差比語義的區(qū)域性特征,這種地域性特征非常有可能是語言間長期接觸產(chǎn)生的結(jié)果。除不及義差比句專用構(gòu)式因語言接觸產(chǎn)生的區(qū)域相似性外,朝鮮語還在與漢語長期高強度的接觸過程中,從漢語中借入了“比較”義動詞“比”,并對其進行了語音、形態(tài)調(diào)適(accommodation),并演化出和漢語相似的復(fù)句型差比句。
總之,無論是差比句的認知圖式、句法構(gòu)式或是朝鮮語由格標記[es ]的多功能性,都明確的指向朝鮮語與我國境內(nèi)阿爾泰語系其他語言間的相關(guān)性。這種相關(guān)性不僅來源于共同的歷史沿流,還來自長期的語言接觸。
[參 考 文 獻]
[1]李云兵. 布賡語研究[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2]戴慶廈, 蔣穎, 孔志恩. 波拉語研究[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7.
[3]黃成龍. 蒲溪羌語研究[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7.
[4]時健. 梁河阿昌語參考語法[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 2009.
[5]康忠德. 居都仡佬語參考語法[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 2011.
[6]韋景云, 何霜, 羅永現(xiàn). 燕齊壯語參考語法[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 2011.
[7]趙敏, 朱茂云. 墨江哈尼族卡多話參考語法[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 2011.
[8]胡坦. 論藏語比較句[J]. 民族語文, 1985(5).
[9]李旭練. 都安壯語形容詞性相對比較句研究[J]. 民族語文, 1998(3).
[10]周國炎. 布依語比較句的結(jié)構(gòu)類型[J]. 布依學(xué)研究, 1998(0).
[11]胡素華. 涼山彝語的差比句[J]. 民族語文, 2005(5).
[12]朱艷華. 載瓦語的差比句[J]. 中央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11(2).
[13]邵明園. 安多藏語的差比句[J]. 東方語言學(xué), 2012(2).
[14]余金枝. 矮寨苗語的差比句[J]. 中央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12(2).
[15]康忠德. 居都仡佬語差比句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11(1).
[16]王保鋒, 董瑤. 蘿卜寨羌語的差比句[J]. 民族語文, 2022(5).
[17]饒敏. 貴瓊語的比較句研究[J]. 民族語文, 2023(3).
[18]李云兵. 中國南方民族語言差比句的語序類型[J]. 東方語言學(xué), 2007(1).
[19]鄧鳳民. 漢藏語系語言差比句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 2010.
[20]鄧鳳民. 漢藏語比較標記的類型和標記模式[J]. 漢藏語學(xué)報, 2020(0).
[21]鄭慧仁. 東北亞語言比較標記的類型學(xué)研究[D]. 北京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 2013.
[22]楊艷, 江荻. 彝語支語言差比句的比較標記[J]. 玉溪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6(1).
[23]Leon Stassen. Comparison and Universal Grammar[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5.
[24]呂叔湘. 中國文法要略[M]. 沈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2.
[25]李姬子,李鐘禧. 韓國語助詞和詞尾詞典[M]. 北京: 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2010.
[26]宣德五. 朝鮮語基礎(chǔ)語法[M]. 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 1994.
[27]北京大學(xué)東語系朝鮮語專業(yè), 延邊大學(xué)朝語系朝鮮語專業(yè). 朝鮮語實用語法[M]. 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 1976.
[28]張定京. 現(xiàn)代哈薩克語實用語法[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學(xué)出版社, 2004.
[29]力提甫·托乎提. 現(xiàn)代維吾爾語參考語法[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 2012.
[30]陳宗振, 伊里千. 塔塔爾語簡志[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86.
[31]宋佳. 柯爾克孜語形態(tài)句法研究[D].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大學(xué), 2024.
[32]馬偉. 撒拉語形態(tài)研究[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 2015.
[33]鐘進文. 西部裕固語描寫研究[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9.
[34]王海波, 阿力木江·托乎提. 維吾爾語語法標注文本[M]. 北京: 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 2016.
[35]許伊娜, 吳宏偉. 新疆撒拉語[M]. 烏魯木齊: 新疆大學(xué)出版社, 2005.
[36]曹道巴特爾. 喀喇沁蒙古語研究[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7.
[37]照那斯圖. 土族語簡志[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81.
[38]王慶豐. 滿語研究[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39]安俊. 赫哲語簡志[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86.
[40]李樹蘭, 仲謙. 錫伯語簡志[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86.
[41]胡增益, 朝克. 鄂溫克語簡志[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86.
[42]黃成龍. 中國民族語言借用漢語動詞的類型[J]. 中國語文, 2023(4).
[43]黃曉惠. 現(xiàn)代漢語差比句格式的來源及演變[J]. 中國語文, 1992(3).
[44]史佩信. 比字句溯源[J]. 中國語文. 1993(6).
[45]蘭司鐵(Gustaf John Ramstedt). 阿爾泰語言學(xué)導(dǎo)論[M].陳偉,沈成明,譯.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 1981.
[46]鮑培(Poppe, Nikolai Nikolaewitsch). 阿爾泰語比較語法[M].周建奇,譯.呼和浩特: 內(nèi)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4.
[47]馬學(xué)良. 語言學(xué)概論[M]. 武漢: 華中理工大學(xué)出版社, 1981.
[48]孫宏開, 胡增益, 黃行. 中國的語言[M]. 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 2007.
[49]Bernard Heine. Cognitive Foundations of Grammar[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50]Chappell Hilary.Linguistic areas in China for object-marking, passive and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s. In Hilary Chappell (ed.), Diversity in Sinitic Languages, 13-52[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5.
[責(zé)任編輯 張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