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語文課程中,閱讀課所占比重逐漸加大,課內課外閱讀不再只停留在表象,而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有利于學生拓寬視野,活躍思維,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然而,當下一些閱讀教學方式仍存在諸多問題,如一些教師只重視知識點的灌輸,評價上過于依賴以分數(shù)來衡量閱讀能力,導致教學本身的目的不再清晰;一些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一板一眼式的閱讀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無疑是枯燥乏味的,不能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閱讀的魅力,甚至會引起學生們的抵觸心理。
針對以上現(xiàn)狀,學校應適時改善閱讀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出適合學生的閱讀體系,全方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筆者以為,首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容,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根據(jù)當前學生所處的階段,為其打造適合的閱讀任務,由簡入繁,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從而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低年級的古詩閱讀教學中,當前的教學目標是認清并學習生僻字,同時進行朗讀學習。此時教師不能強行讓學生進行高難度的古詩理解,這樣會讓學生對閱讀產生畏懼心理。嚴格執(zhí)行適合當下階段的教學目標,更有利于閱讀教學的長遠發(fā)展。
其次,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營造生動有趣、讓學生可以融入其中的氛圍。比如,可以利用自媒體授課方法,加以信息化的模式,豐富教學內容,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授課,同時讓學生多交流溝通,傾聽他們內心的想法,改善課堂的氛圍。對于閱歷較少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設置情境化的教學模式,從身邊的小事入手,讓學生聯(lián)系日常生活對閱讀內容進行理解、想象。例如,在教學《雪孩子》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一些自己經歷的與雪有關的故事。這樣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增強對課文的理解。
呂叔湘曾言:“語文教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北灰曌魉囆g的語文,應當是充滿了生趣和靈魂的,學生可以自由地徜徉在閱讀的海洋中。閱讀教學對學生語言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和教師應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從小對閱讀的濃厚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海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