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人家發(fā)的視頻,講其大學(xué)時的趣事:“當(dāng)時我們寢室六個歪瓜裂棗,四個買了吉他,但沒一個會彈。后來和隔壁寢室打架(打鬧),對方笤帚臉盆,我們四把吉他,打贏了。這可能是……第一次有人用音樂打敗生活。”講得詼諧好玩,我看了也有親切感,因為我年輕時也買過吉他。
20 世紀(jì)80年代初,我二十出頭,是一名石油勘探隊員。隊里有一個同事有一把吉他,每天收工回來,就見他坐在床上抱著吉他又彈又唱的,那樣子很酷。我看著羨慕,也忍不住買了吉他跟他學(xué)著彈。在勘探隊我待了三年,學(xué)彈吉他也就一年多時間,會彈幾首簡單的曲子,可以一邊彈一邊哼唱。離開勘探隊后,吉他就扔在了家里,從此再也沒有碰過。那把吉他當(dāng)時要好幾十塊錢,后來爸爸覺得扔在家里可惜了,就送給了人家。
我對音樂和樂器其實不是那么喜歡,也沒有天賦,那時學(xué)彈吉他,主要就是為了時髦。記得那時我休假回家,一路上背著吉他,吸引了多少路人的目光,多時髦??!
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我對時髦早已沒了興趣。但回想起當(dāng)年自己的時髦,也不后悔的,那就是青春啊。青春的時髦,乃至荒唐,并不可羞。相反,若是在浪漫的青春年華,一點都不曾時髦過,不曾荒唐過,還能確定你真的有過青春嗎?
(摘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