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塑料布上噴水,平整地貼在LED 畫板上,再將一頁破損的古籍放置在塑料布上,用小夾子一點點清理上面的污垢,這個過程通常需要10 至20 分鐘,這是古籍修復的第一步“展平書頁”,也是李洋洋每日都要重復多遍的步驟。
31 歲的李洋洋是一名古籍修復師,在她位于武漢市洪山區(qū)的工作室里,一頁古籍從破損到完整的“重生”,每天都在上演著。從業(yè)8 年以來,李洋洋已修復上萬張古籍。
零基礎也能入門古籍修復師
2017 年,李洋洋畢業(yè)于武漢商貿學院國際商務專業(yè)。之后,她到北京做了半年的攝影師助理,發(fā)現這一行并非自己的興趣所在后,她果斷辭職?!拔乙獙ふ易约合矚g的工作,而不是把工作當成負擔。”抱著這種堅持,她回到武漢重新找工作。
李洋洋看到一家文化科技公司招聘古籍修復師,還接受零基礎學徒,便投了簡歷并成功入職。因為毫無經驗,初進公司時,她完全不懂古籍修復,公司派了前輩手把手教她,還經常聘請行業(yè)內知名專家前來上課。
經歷了半年的學徒期,李洋洋開始接一些簡單的活?!耙话銓W半年到一年才能開始接活,但也不能獨立完成所有工作,仍需要前輩在旁指導幫助?!彼f,哪怕后期很熟練了,也要經??磿?、看網課、參加培訓來精進修復技術。
在公司上班時,李洋洋接活由公司指派,拿固定工資,非計件定酬,試用期月薪3000元,轉正后4000 元,兩年后漲到6000 元。再后來,她當了主管,不僅負責修復、帶徒弟,還掌握了古籍數字化、著錄等多項技術。
兩個月修復一本古醫(yī)書
最近,李洋洋正在家中修復一本《易經》,因紙張為竹紙,她猜測這是清代的古籍。“等修復完看到序章就知道準確年代了”。她坐在由餐桌改成的工作臺前,用蘸水的軟毛刷小心地將古籍浸濕,面前架的一部手機正記錄修復過程。
這是李洋洋從舊書市場收回來的古籍,因最近沒有接活,她將重心放在了經營自媒體賬號上,把這本古籍的修復過程記錄下來并分享在社交媒體上,吸引了不少粉絲關注。
2024 年9 月末,李洋洋從公司辭職,10 月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目前,工作室正處于發(fā)展初期,工作量有限,只有她一位全職員工,“忙不過來就找認識的修復師幫忙,給別人提成”。
工作室成立不到半個月,李洋洋的丈夫在招投標網站上看到,武漢市一家單位招人修復一本古醫(yī)書。夫妻倆聯系爭取,拿下了這個項目。690 頁,三級破損,歷時兩個月,在兩位兼職修復師的幫助下,該項目順利完工。
李洋洋介紹,收費由破損程度決定,程度分五級,從高到低。比如,書頁蟲蛀面積或粘連面積達到20%以上等情況會被定義為三級破損。破損較輕的修復起來一頁不到一小時,嚴重的可能需要一整天。
要學會自己找樂趣
李洋洋說,這份工作不僅需要膽大心細有耐心,還要學會自己找樂趣,不然很難堅持下去。在試用期間,陸陸續(xù)續(xù)有十多個人進入公司學習,最后留下來的只有四個人。
“有時,古籍破損太嚴重,光是第一步‘展平書頁’就要幾個小時,注意力得保持高度集中,避免失誤導致古籍受損?!崩钛笱蠓窒?,曾有同事因稍不注意,下手過重將書頁戳得皺在一起,為了恢復原狀花了一天時間。所以,感到煩躁時,李洋洋會停下手里的工作,做點別的,等心情平復后再繼續(xù)。
李洋洋認為,在枯燥里找樂趣也十分重要。修古籍時,她會留意古籍中的文字,比如一些古時候的藥單,想象當時作者寫下這些時的場景。隔了幾百年后,她還能觸摸到它,感覺十分神奇。能幫助早已不在的人將想表達的內容傳遞下去,李洋洋很有成就感。
(摘自《武漢晚報》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