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是全身心的教育
泥洋,是一個曾經(jīng)讓廈門知青“愛恨兩難”的地方。據(jù)說,上山下鄉(xiāng)的年代,有不少廈門知青分配到我們公社。在往各村分派知青的時候,有不少人搶著去“泥洋”。因為泥洋與太平洋都有一個“洋”,他們估摸著應該不錯。到了泥洋,他們才發(fā)現(xiàn),這里是“泥土堆積成山的海洋”,到處是山,是山的海洋,樹的天堂。泥洋小學當然也就坐落在群山環(huán)抱之中了,學校旁邊有條小溪,流水潺潺,一直流向山的遠方,在遠處撕出一個豁口,給了我們無窮的想象……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來的泥洋小學已不復存在,很多事情也已隨風而逝。留在腦海中記憶最深的是“勞動課”,勞身又勞心。
記得學校有很多菜地,前后左右都是菜地。因此,上學后不久,我們就分到一塊地。班主任說,準備種蘿卜。我們從家里扛來鋤頭,開始挖地、翻土。為了增加肥料,班主任說,還要澆上大糞。那個臭啊,沒法形容。抬著糞桶上小山坡的時候,誰也不愿意在后頭,因為糞桶容易往后滑。我是班長,只能在后頭……
最有趣的應該是種蓖麻。老師給我們每人發(fā)幾顆種子,春天來了,我們種下種子,每天一上學,就朝菜地看。大約一個星期以后,種子陸陸續(xù)續(xù)發(fā)芽了,大家都歡呼雀躍。這時班主任就告訴我們要怎樣做,大家都聽得很認真。蓖麻長大了,收獲了,一個學期又過去了……
勞動課,我最怕上山砍柴。因為我個子不高,但是老師是按照年級分配任務的。五年級時,我們的任務是每個人一個下午要砍好并背回三趟柴火,不能偷工減料。這個時候,就看誰搭檔找得好,力氣大的同學當然最受歡迎。開始時,我很傻,找最要好的同學一起搭檔,但是他也沒什么力氣,兩人“相依為命”,實在很苦。幾趟下來,我終于發(fā)現(xiàn),我可以利用學習好的優(yōu)勢,經(jīng)常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大塊頭”,以此換得勞動課一起搭檔。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體驗合作的愉快。
上山砍柴時,出乎意料的事情是常有的。有干壞事的,最多的是把別人砍好的柴火偷偷背回學校充數(shù)的;勞動累了、餓了,有跑到當?shù)夭藞@偷挖紅薯的,這個最有趣,人多不容易發(fā)現(xiàn)是誰,老師只好漫天罵一頓了事。最好的應該數(shù)秋天的勞動,山上有很多野果,大家一邊采摘,一邊干活。運氣好的時候,我們可以采到很多果實,與老師分享,還可以適當減免一些任務。
種水稻的活最累。因為它的節(jié)令性很強,每到一定時節(jié)就要做相應的事情?!霸盘铩贝蠹衣犨^吧,其實就是幫稻田除草,然后施肥。那是累人的活,“太陽當空照,蟲子照你咬”,一到上午11點左右,稻田的水和著肥,臭氣熏天,讓人直想吐。怎么辦?趁老師不注意,我們攪渾了上一畦稻田的水,下一畦稻田也渾濁了,我們直接跳到再下一畦稻田干活,這樣的事情很快就敗露——水變透明了。我們又得重干不說,還得挨罵。
勞動,好像就是在挨罵聲中度過的。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大家一點都不記仇,反而感覺老師比上課時還可愛?!耙驗檫@個時候的老師也不是真罵,活還得我們干嘛!”有人這樣說。反正,大家都很開心,勞動也讓我們忘記了誰是班長,誰是學霸,誰是差生,我們反而還經(jīng)常求著力氣大的差生幫忙呢。
勞動,是全身心的教育。
我們的“男神維納斯”
在我的母校泥洋小學,總共有五位老師。其中王老師對我最好,是我三、四年級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是他讓我當上令我沾沾自喜的“少先隊大隊長”??墒?,在記憶深處搜尋我的恩師時,劉老師卻總是搶先跳入我的腦?!?/p>
記憶中,劉老師是在四年級時教我們數(shù)學的。第一天上課,我們都驚呆了,沒想到我們的數(shù)學老師是獨臂,更沒有想到左手寫字的劉老師,字寫得出奇漂亮?;氐郊遥揖颓那牡馗嬖V了媽媽:“我們的數(shù)學老師是獨臂!”媽媽鄭重地告誡我,不許歧視劉老師。
劉老師比一般的老師脾氣好,很少發(fā)火。在課余時間,他喜歡就著簡易的桌椅一邊改作業(yè),一邊看著我們活動,有時還把同學找去,當面輔導。
下午放學后,只要不是農忙時期,他都會住在學校。一個冬天的晚上,炊事員請假,只好由我們幾個住宿的同學生火蒸飯??上?,不巧的是,劈開的柴火被淋濕了,而留在廚房的幾根干燥的木頭,重得讓我們幾個幾乎無法搬動。同學們都急著去找老師。來的是劉老師,我們都有點失望,但是看到他熟練地掄開左臂開始劈柴時,小伙伴們都驚呆了。不久,一堆干柴火出現(xiàn)了,我們迅速生火,望著灶膛中跳躍的火苗,對眼前的劉老師佩服得五體投地。
校長來后,還告訴我們說:“劉老師還很會抓黃鱔呢,那可是絕活?!蔽覀兌己芎闷?,一只手怎樣從稻田里抓到滑溜溜、狡猾的黃鱔。有膽大的就問劉老師,劉老師一邊做演示一邊說:“左手探進黃鱔洞,等你碰到黃鱔的時候,右腳在另一頭用力一踩,黃鱔就馬上轉回,我就順勢抓起黃鱔?!边@個描述我至今印象深刻,可是我們后來無論怎么試驗就是不靈,不知道為什么。
記憶最深刻的是有一次留宿,全校只剩下三個同學。我們的宿舍是陰暗、潮濕的舊碾米廠改建的。說是改建,其實只是打掃了一下衛(wèi)生。人少的時候,我們都不敢住到里面去。校長就讓我們三個與住校的教師同宿,我與劉老師住一個房間。那是一個很冷的冬天,睡覺前,劉老師倒出了保溫瓶的水給我洗腳,留下給他自己的只夠弄濕毛巾。我傻傻的沒有說什么,只是默默地接受劉老師的照顧。睡覺時,我一開始小心翼翼的,但是半夜時分,我分明感受到劉老師溫暖的手臂,那夜,我睡在劉老師的左側。
小學畢業(yè)后,我很少回去看老師們。等我自己當老師了,幾位恩師仍然堅守母校。但是,有幾位民辦教師都已經(jīng)轉正成為公辦教師,唯獨劉老師還沒有。后來,我調到縣城教書,劉老師偶爾會出來接受培訓,受到我邀請時,會到我家吃點粗茶淡飯,但是態(tài)度出奇謙和。
后來,劉老師聽說,到邊遠山區(qū)單人校任教,可以享受政策的傾斜,得到轉正的機會,他就主動要求去當?shù)氐母锩蠀^(qū)——南洞自然村,并在那里任教多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相遇在那個小村莊,我熱情邀請他去朋友家做客,他拒絕了。從朋友不易察覺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一個民辦教師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有多么卑微。
劉老師的堅守,在大山里的人看來,是那么傻,特別是對于有手藝的他來說。聽村民說,劉老師不但有醫(yī)治蛇咬傷的獨特秘方,后來還自學了風水先生的知識,開始了“行走江湖”。村民都估摸他不再做老師了,但是他遲遲沒有行動。據(jù)同村村民說,那僅僅是他的興趣而已。興趣沒有改變他的初衷和摯愛。最后,在長久的堅持之后,年近五十的劉老師終于成為公辦教師了。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由衷地為他高興。在我看來,他堅守的最大價值就在于堅守本身。劉老師對教育始終執(zhí)著追求,多年甘于清貧而信仰之燈不滅,成了我們心中一個豐碑式的形象。
致敬,我的劉老師!
有時,樸實的教育飽含智慧
小學五年,初中三年,那時,我們把它戲稱為“八年抗戰(zhàn)”。在這八年中,教過我們的老師有不少。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初三時教語文的黃老師。
黃老師是個有點矮胖的小老頭,走起路來像企鵝一般。記憶中的黃老師有點“懶”,他不怎么講課文,幾乎都讓我們自學。我們得提前閱讀課文,或者是占用課上的時間閱讀。閱讀課文之后,他又讓我們自己說說對于課文的感受。然后才在下課前十分鐘左右解答疑問,把課文的重點、考點告訴我們,就下課了。
黃老師的表現(xiàn)讓我們尖子班的同學都很失望。我們的老師個個都很勤勉,就他懶懶散散的,有時上課連課本也不帶。記憶最深刻的是他講授古文《曹劌論戰(zhàn)》,課前他讓我們查古文字典,把課文中的生字搞懂。上課時,他又讓我們對照古文翻譯一句一句讀。讀完以后,就問我們:“還有什么疑惑嗎?”解答完了,就把課文中的啟示抄在黑板上,我們照著寫下來。20分鐘不到,黃老師就宣布:“好了,可以到外面曬太陽了,條件是要把課文背下來?!闭f完,他自己也拿把椅子,坐在走廊上。寒冬的太陽照在身上,的確舒服極了,全班有說有笑,一節(jié)課很快就過去了。至于同學們對于課文有沒有掌握,誰也不知道。
那時候,師資很緊缺。黃老師還要兼上音樂課,教我們唱歌。估計他知道的歌曲并不多,就教我們唱很古老的那種。有首歌曲我至今還記得,叫作《韭菜開花一管子心》。歌曲不長,只有四句,反反復復。在我們看來,這是一曲很搞笑的歌,就半調侃式地跟著唱。黃老師并不介意,只要我們大聲唱就可以了。分組唱,表演唱……大家鬧哄哄的,卻很有激情。黃老師就不斷表揚我們,說一次比一次好呢。
無論語文課還是音樂課,黃老師似乎都不太管我們。我們除了感覺很開心,好像沒有什么收獲。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一晃就來到,結果出來以后,我們都詫異了,原來大家的語文成績仍然不差。
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時黃老師倡導的是自主學習吧,不過以前沒有這么時髦的說法。音樂課,那簡直是我們的“發(fā)泄課”,只有在音樂課可以這樣的。
有時,樸實的教育直擊教育智慧。
懷念黃老師。
(作者單位:廣東東莞市寮步鎮(zhèn)外國語小學)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