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自主游戲時間,曉曉獨自在“小超市”游戲區(qū)擺弄各種“貨品”。在相鄰的益智區(qū),明明和天天正聚精會神地下著五子棋。過了一會兒,曉曉走出“小超市”,走到天天身旁,突然伸出手把天天的棋子搞亂,然后立刻跑掉了。天天什么都沒有說,也沒有去追曉曉,只是把亂了的棋子重新擺好,繼續(xù)下棋,就像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過一樣。
我站在一旁,看到了整個過程。我注意到曉曉的面容特征,意識到他是一名唐氏綜合征患兒?;加刑剖暇C合征的孩子對同伴感興趣,喜歡跟同伴一起玩,但由于各方面能力的不足,他們既不懂得如何適宜地發(fā)起互動,也不太能維持與同伴的互動。
我正觀望時,曉曉回到棋桌旁,又一次把天天的棋子搞亂后跑掉。他的行為引起了我的關(guān)注。只見天天仍像上次一樣,平靜地重新擺好了棋。過了一會兒,曉曉第三次來到棋桌旁,還沒來得及動手,坐在天天對面的明明“騰”地一下站了起來,對著曉曉大聲地說:“你要干什么?!”曉曉立刻把手縮了回去,轉(zhuǎn)身跑掉了。直至那天的游戲結(jié)束,他都沒再過去打擾兩個下棋的孩子。
在整個過程中,天天的情緒表現(xiàn)得很穩(wěn)定,一直開開心心地在下棋。后來我問他:“曉曉幾次跑過來搞亂你的棋,你不煩嗎?”天天答:“煩呀!”我追問:“那你為什么沒有說他呢?”天天答:“他就是那樣的??!”
是啊,他就是那樣的??!天天的這句話讓我醍醐灌頂。很多融合教育的理論書籍中都強調(diào),要讓融合班級中的普通孩子接納特殊孩子。接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究竟長什么樣子?書中并沒有哪張圖告訴我們“這就是接納”。每個幼教工作者也都在強調(diào)接納,但每個人所理解和實踐的接納都不太一樣。在天天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接納。這件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十年,但這個場景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這種接納,我在其他孩子身上也看到過。他們或許沒有這么說,但他們就是這么做的。一天下午,孩子們在玩滑梯。奇奇在同伴群體中一直很有威信,所以,每當他沿著滑道從下往上爬,他甚至都不需要吱聲,那些坐在滑梯上正準備往下滑的同伴都會主動起身讓他。這次,他又從下往上爬,一抬頭卻看到甜甜坐到了滑梯上。甜甜是一個患有先天盲的孩子,看不到奇奇。奇奇立刻停了下來,閃到一邊,等甜甜滑下來。
無論是天天還是奇奇,他們都通過班級的共同生活清楚地知道了班里特殊孩子的特點,由此摸索出與他們相處的方式。孩子的心胸是最為寬廣的,年齡越小的孩子,越?jīng)]有分別心。他們對待每個同伴都是一樣的。在他們心中,同伴之間有區(qū)別只是因為他們是不同的人。有個孩子這樣談?wù)摪嗬锘加新犝系耐椋骸熬拖裎业难劬Σ惶茫枰餮坨R一樣,他的耳朵不太好,所以需要戴助聽器。”
融合班級里普通孩子對特殊孩子的接納來源于哪里?僅僅是因為他們純真無邪?!也許并不盡然。在教育場域中,孩子的行為來源于模仿,他們的模仿對象主要是教師。
另一個班里有一個名叫瑞瑞的孩子,由于患有孤獨癥譜系障礙,他在集體活動時會自由地在教室游走。小班剛?cè)雸@那會兒,每次瑞瑞一起身,不少孩子的注意就被帶跑了。這給教師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后來,教師想了一個辦法,在孩子們的注意被帶跑時,教師不會說別的,只會像平常一樣說:“我來看看,哪個小朋友的眼睛在看老師?”兩年后,當瑞瑞再次在集體活動中起身穿過教室時,沒有人會停下注視他,其他孩子若是被他遮擋住視線,看不到教師在白板上或屏幕上呈現(xiàn)的內(nèi)容了,就會主動挪動身體以便看清。而瑞瑞在轉(zhuǎn)了一圈后,又會自動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安靜地坐下來。事后,我和這位教師聊起孩子們的行為,我問:“您是怎么做到的?”教師帶著一點無奈,但同時也驕傲地說:“那怎么辦呢?他就是那樣的?。∥覀兙鸵胂朕k法呀。”是啊,就特殊孩子而言,他們就是那樣的。教師也是因為“他就是那樣的”,所以只是通過這樣的教學語言拉回其他孩子的注意,而并沒有去強調(diào)瑞瑞是和大家不一樣的。這就是最好的接納。
融合班級中會發(fā)生很多教師意想不到的情況,因為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每個特殊孩子又是不一樣的,即使障礙類型相同,他們的表現(xiàn)也都不同。既然他們就是那樣的,那么我們就按他們的樣子,想想可以怎樣和他們相處吧!
(作者單位: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