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婚禮上,婆婆穿了一件藍色羽絨服,簡直讓我驚掉下巴:這時候不是應該穿大紅色的衣服嗎?
幸虧她的演講聲情并茂,感動得好多來賓都掉了眼淚,大家似乎沒注意到她不合時宜的穿著。
婚禮結束后我跟老公宋晨抱怨:“之前專門陪她買了紅色呢子大衣,咋不穿呢?別人會不會認為她對我不滿意?”宋晨安慰我:“你別多想,她一直都這樣。小時候我跟她去趕集,她都能把我忘到集上!”
得,攤上這樣一個婆婆,就認命吧!
我跟婆婆相反,特別敏感?;楹鬀]幾天,就因為太敏感跟老公吵了一架,起因是我想跟朋友一起學輪滑,老公阻止:“那是小孩子學的東西,你老胳膊老腿的,摔壞了咋整?”我覺得他就是不想花錢,找借口,因為輪滑課很貴:“不舍得花錢就直說,不用找借口!”老公一聽不樂意了:“別沒事找事??!多學學咱媽,神經大條一些!”我懟他:“她那是傻,爸說她胖叫她少吃飯,她還笑著道謝。哼,讓我學她?!”
我話音剛落,婆婆開門進來了——她有我們的鑰匙,隔兩三天會來給我們打掃衛(wèi)生,這次給我們帶了烤紅薯、炒栗子。我和宋晨都沒敢再吱聲。
婆婆發(fā)現(xiàn)氣氛不對,知道我們吵架了,便讓宋晨到外面溜達一圈,反省反省。
接著,她將紅薯剝皮,栗子仁剝好,放進盤子里,笑吟吟地對我說:“咱娘兒倆一直沒好好嘮過嗑,今天就圍爐煮茶,好好聊聊,好不?”
我還擔心她聽到了我剛才說的話會生氣,一聽她想跟我聊聊,一顆心放下了:“好呀,我正好有話想跟您說?!?/p>
婚后每次去婆家,我都能聽到公公對她的指責,可她從來不還嘴,還會笑著和稀泥。我覺得她活得太卑微,完全被公公拿捏,所以想勸勸她,給我做個好榜樣,不然宋晨也會有樣學樣,處處拿捏我。
于是我先開口:“媽,我知道您心大,凡事不往心里去??晒窃僬f您,您還是應該反擊一下,不然他會覺得您好欺負。還有啊,在重要的事情上應該講究點兒,就像參加我們的婚禮,您咋能忘了穿喜服呢?”我知道她不會生氣,索性把想說的話都說了。
婆婆輕輕拍了拍我的手背:“我說你這段時間咋總是給我買衣服呢,還叮囑我注意形象,原來是嫌我那天沒穿紅呢子大衣??!行,媽先給你道歉,再說說那天為啥沒有穿那件紅大衣?!?/p>
原來,婆婆在我婚禮的前一天一直很忙,除了安排各種雜事,還對第二天的演講稿特別重視。為了把稿子寫好,她忙到凌晨3點多,睡了不到4個小時,一覺醒來接親的車就到了。她迷迷糊糊套上衣服就走,等發(fā)現(xiàn)穿錯了衣服時婚禮已經開始了。
她說:“后來媽想了,那天的主角是你和宋晨,我要做的就是把祝福送到,讓婚禮不出差錯。至于我的穿著,沒人會在意我一個老太婆的?!?/p>
仔細想想,婆婆那天的穿著確實沒人注意,于是我放下了這件事,話鋒一轉:“可是媽,爸說您胖讓您少吃飯,您還謝他,我聽了挺不舒服?!?/p>
婆婆說:“你爸那脾氣,我最了解,他是面冷心熱,話說得雖然不好聽,但句句都是關心。我要是聽不懂好賴話,跟他針尖對麥芒,我倆早就離婚了?!鳖D了一下,她語重心長道:“金榮啊,凡事別太較真兒,神經大條一些,既能讓自己不糾結,也是給別人留余地?!?/p>
我陷入了沉思。宋晨不讓我學輪滑,其實真的是為我考慮,因為我以前摔傷過,他怕我再出意外。
婆婆走后,我給宋晨打電話:“老公,我想吃你做的紅燒排骨了,快回來做。”
老公回來后,對我吵架前后判若兩人的表現(xiàn)有幾分疑惑:“風一陣雨一陣的,神經病!”我沒有還嘴,而是笑著回應:“你娶了一個能呼風喚雨的老婆,應該高興?!睂W輪滑的事我們都沒再提,從那以后也很少吵架了。
不久,宋晨的爺爺過生日,婆婆又給我上了一課。
那天,老家來了很多人,家里請了廚師擺了兩大桌。吃過飯,二姑帶走了婆婆的兩件新衣服,三叔帶走了公公的養(yǎng)生酒,大伯把我給公婆買的按摩椅搬走了。婆婆一直樂呵呵地給他們裝東西。
送走客人,我忍不住跟婆婆抱怨:“他們真過分,連吃帶拿,您還笑呵呵的。您這心態(tài)都能頒發(fā)一個‘世界好人獎’了!”
婆婆笑了:“哎呀,這點兒事算個啥!你二姑家條件不好,三叔工作不順利,大伯的身體一直有頑疾,他們想要這些東西就給他們。都是親人,凡事不必太計較。只要一大家子人和和睦睦的,比啥都好。他們對我也都挺好的,有點兒啥事都愛跟我商量?!?/p>
她這番話觸動了我。工作中我戒備心強,同事送我零食、約我逛街,我總是本能地拒絕,認為干好工作就行,跟同事不宜打太多交道。但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大家開始疏遠我。偶爾看到別人聚在一起,我就懷疑他們在說我的壞話。婆婆的處事之道讓我認識到,與人相處應該坦誠,不能太計較。
我開始跟婆婆學習,試著與同事坦誠相待,常跟同事交換零食,或一起逛街。別人閑聊時,我也不再胡思亂想,告訴自己別太敏感,神經大條一些。
小小的改變,帶來的結果令人驚喜:年底我被評為單位優(yōu)秀員工,我們部門的同事全員贊同。大家都說更喜歡現(xiàn)在的我,敞亮、大方。
我跟婆婆報告了這一喜訊,要請她吃火鍋:“媽,是您讓我明白了,神經大條不是傻,而是不拘小節(jié),說得準確點兒是大智若愚!”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