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紅樓夢》中,尤三姐與“情”的主題是息息相關(guān)的。而尤三姐的悲劇因“情”而生,更是封建思想禁錮造成的悲劇。本文將通過尤三姐的“情”與賈府子弟的“欲”、尤三姐“情”的大膽直露以及尤三姐“恥情”自刎這三個部分來說明尤三姐對“情”的追求以及她悲劇結(jié)局的產(chǎn)生原因。
【關(guān)鍵詞】《紅樓夢》;曹雪芹;尤三姐;情;悲劇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8264(2025)09-008-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09.002
在《紅樓夢》中,眾多人物和情節(jié)都與“情”直接或間接相關(guān),尤三姐即是其中之一?!都t樓夢》多處都可體現(xiàn)出尤三姐與“情”的密切關(guān)聯(lián)。
首先,在《紅樓夢》第六十六回標題“情小妹恥情歸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門”①中,將尤三姐稱為“情小妹”,直接點明了尤三姐與“情”的聯(lián)系。其次,尤三姐涉及的情節(jié)大多與男女情愛相關(guān),她與賈府子弟以及柳湘蓮的情感糾葛是她情節(jié)發(fā)展的主線。再次,尤三姐最終的結(jié)局是因情而逝,前往太虛幻境修注案中一干情鬼,契合《紅樓夢》中“情”的主題。
一、尤三姐的“情”與賈府子弟的“欲”
《紅樓夢》中對尤三姐的描寫,在符合“情”之主題的基礎(chǔ)上同中有異。尤三姐所處的男女關(guān)系有兩類:一類是以欲望為主的生理滿足,即賈府子弟對尤二姐、尤三姐的“欲”;另一類則是更純粹的情感聯(lián)系,即尤三姐的“情”。然而,在對尤三姐的塑造中,“情”與“欲”兩段經(jīng)歷是逐步體現(xiàn)的,尤三姐也因此出現(xiàn)了由“欲”的受害者向“情”的追求者的轉(zhuǎn)變。
(一)“情”與“欲”的分界
首先,第六十五回中“三姐鬧宴”這個情節(jié)是賈珍、賈璉之流“欲”的表現(xiàn)。尤三姐則是這場“聚麀之誚”②中的受害者,但作為受害者,她并不是一味隱忍順從的。她明確表現(xiàn)出她對賈珍、賈璉等人的不齒。尤三姐并未因為他們的財富地位便如尤二姐那般將他們當作終身的依靠,恰恰相反,尤三姐對這類酒色之徒是看不起的。
因此,尤三姐的反抗雖另辟蹊徑,和傳統(tǒng)意義上那種寧死不從的貞潔烈女不同,然而她的追求與思想,已超出了賈府子弟那種世俗的欲望。
第六十五回末尾成了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點,尤三姐的抗爭終見成效,賈珍、賈璉見識過三姐的潑辣,不愿再觸她的霉頭。賈璉因此說:“是塊肥羊肉,只是燙的慌,玫瑰花兒可愛,刺大扎手。咱們未必降的住,正經(jīng)揀個人聘了罷?!雹圻@也引出了尤三姐的婚姻問題,從而結(jié)束了尤三姐與賈珍賈璉的周旋,徐徐展現(xiàn)尤三姐對“情”的追求。這也是尤三姐“情”與“欲”的分界。
尤三姐的“改過守分”成為尤三姐追求“情”的起點,也是尤三姐與“情”關(guān)聯(lián)的第一次體現(xiàn)。這一情節(jié)同時表明了尤三姐的心態(tài)變化:尤三姐與尤氏非一母所生,而尤三姐一家寄居賈府,尤二姐又嫁給賈璉做二房。尤三姐不愿陷入和尤二姐一樣的境地,因此采取了一種更加激進的方式進行反抗。然而,尤三姐依舊深陷于自己所厭惡的生活無法脫離,這使她感到極大的痛苦。此時婚姻問題的提出恰好為尤三姐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她由此明確了方向,決心與柳湘蓮成婚。尤三姐言出必行,改過齋戒,“非禮不動,非禮不言起來”④,可以說此時尤三姐終于擺脫了“聲色犬馬”的生活,她內(nèi)心真實的追求與理想也終于清晰了。
尤三姐對柳湘蓮這種“情”的寄托源于“五年前”,足以體現(xiàn)出尤三姐對待婚姻理想的忠貞。有了這種真正的“情”作對比,更可看出尤三姐之前與賈珍、賈璉二人的廝混只是身不由己。尤三姐為與柳湘蓮成親而斷絕與賈珍、賈璉的來往,“吃齋念佛,只服侍母親”⑤,恰可見尤三姐對于婚姻中“情”的重視。尤三姐對真情的追求與前文賈府子弟的“欲”形成了對比。
(二)棄“欲”而求“情”
作者對尤三姐的塑造既重點突出她的“情”與賈珍、賈璉之流的“欲”截然不同,尤三姐棄“欲”而求“情”的抗爭過程也值得探索。
首先,尤三姐雖未曾與賈珍、賈璉等人一樣沉溺于欲望,但她并沒有選擇權(quán),因此也曾被動陷入了他們以“欲”為主的生活方式中。然而,只要有機會,尤三姐必然會選擇摒棄這種生活。她雖與賈珍、賈璉二人飲酒取樂,但從尤三姐對賈璉有力的諷刺中可看出她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與見解。
第六十四回,賈璉“百般撩撥,眉目傳情”時,尤三姐卻只是“淡淡相對”⑥,她的舉止與尤二姐形成了明顯的對比,這也印證了她對這種生活方式的反對。她的美色使她陷入與賈珍、賈璉、賈蓉的“聚麀之誚”中難以脫身,但她同時清醒地明白,賈珍、賈璉的花言巧語僅出于好色而不是真心,因此尤三姐不會以真情回報,同他們縱情聲色也只是權(quán)宜之計。
在此之后,作者便指出“情”才是尤三姐真正的追求。在婚姻問題上,尤三姐大膽提出“自擇”,稱“若憑你們揀擇,雖是富比石崇,才過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里進不去,也白過了一世”⑦??梢娪热阍谶x擇伴侶時,最重要的標準是“素日可心如意的人”,這也直接展露了尤三姐對“情”的重視。
由此可見,尤三姐選擇棄“欲”而求“情”絕非偶然,恰恰相反,一直以來,“情”才是尤三姐內(nèi)心真正的追求。
二、尤三姐“情”的大膽直露
尤三姐在《紅樓夢》中產(chǎn)生了一種由“欲”向“情”的轉(zhuǎn)變。她的“情”雖然是在“改過守分”,選擇柳湘蓮作為終身伴侶之后才集中體現(xiàn)的,但書中已早有暗示,是一以貫之的。而尤三姐的“情”主要體現(xiàn)在她的“剛烈”和“自擇”兩個方面。
(一)尤三姐之“剛烈”
尤三姐的性格特質(zhì)是以“剛烈”為核心的?!皠偭摇蓖且环N寧折不彎、堅強不屈的品質(zhì),具體表現(xiàn)為對自己理想的孜孜追求,面對違背自己意愿的要求時的嚴正抗議與頑強斗爭。尤三姐的“剛烈”特質(zhì)便是她“情”的體現(xiàn)。
賈璉對于尤三姐的評價之一是“玫瑰花”。玫瑰花的特點在于“刺大扎手”,這正表明了尤三姐的剛烈特質(zhì)。
尤三姐第一次正面出場在《紅樓夢》第六十三回,賈蓉與尤二姐打情罵俏時,尤三姐“上來撕嘴”,并說:“等姐姐來家,咱們告訴他?!雹啾憩F(xiàn)出尤三姐對尤二姐與賈府子弟越禮行為的反對。第六十四回,賈蓉暗示要撮合尤二姐與賈璉時,只有尤三姐“似笑非笑、似惱非惱的罵道:‘壞透了的小猴兒崽子!沒了你娘的說了!多早晚我才撕他那嘴呢!’”⑨尤三姐此言,一方面撇清尤二姐與賈璉的關(guān)系,一方面也表現(xiàn)出她本人對于尤二姐與賈璉婚事的反對態(tài)度,這類行為與她的婚姻理想是背道而馳的。尤三姐嚴厲反對這種行為,希望尤二姐不要由于一時糊涂陷入火坑。尤三姐的“剛烈”個性在此已初見端倪。此時,尤三姐還未與賈府子弟有過多牽扯,可當后來,尤二姐與尤三姐因美色而被迫卷入賈府的紛爭時,尤三姐則采取了更加迂回的抗爭方式。她并未像那個時代典型的貞潔烈女以死明志,相反,尤三姐并未拒絕與賈珍、賈璉飲酒取樂,而是“自己高談闊論,任意揮霍灑落一陣,拿他兄弟二人嘲笑取樂,竟真是他嫖了男人,并非男人淫了他”⑩,以此作為她的斗爭手段。在這段關(guān)系中,尤三姐以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主動權(quán),使事情向?qū)ψ约狠^為有利的方向發(fā)展,也得以“免于受辱”?。這種婉轉(zhuǎn)的斗爭方式并非有損尤三姐的“剛烈”,而是尤三姐權(quán)衡形勢下作出的較為穩(wěn)妥的選擇。由此可見,“剛烈”的表現(xiàn)是多樣的,并非只有爆發(fā)式的抗爭才可體現(xiàn)“剛烈”的特質(zhì)。
(二)尤三姐“自擇”
在封建時代,尤三姐自主擇婚的舉動無疑是大膽的,而這也正是尤三姐“情”的最直接、明確的體現(xiàn)。在賈璉提出尤三姐婚配的問題時,尤三姐自言“雖是富比石崇,才過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里進不去,也白過了一世”?,她連賈寶玉這樣的富家子弟都不屑一顧,足以說明她在面對婚姻大事時不以世俗標準來選擇另一半。同時,她明確表達了想與柳湘蓮成婚的意愿,這一點在當時的社會是十分難能可貴的。然而,她自主擇婿的行為違背了封建女子道德規(guī)范,以至于賈璉在向柳湘蓮提及此事時特意“不說尤三姐自擇之語”。
尤三姐選擇柳湘蓮作為終身伴侶自然是因為她對柳湘蓮“情”的理想,然而僅僅是五年前的一面之緣,尤三姐便認定了柳湘蓮,可見柳湘蓮身上有吸引尤三姐的一些特質(zhì)。
首先,柳湘蓮身為伶人,地位低下,生活并不富足,在這種情況下尤三姐依然義無反顧地選擇他,這足以體現(xiàn)出尤三姐在自主選擇婚姻時不考慮財富或權(quán)勢,而僅以自己的心意為首要標準,體現(xiàn)了尤三姐對權(quán)勢的摒棄與“情”的純粹。同時,柳湘蓮較為低微的社會地位與尤三姐相似,也易使尤三姐產(chǎn)生“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
其次,柳湘蓮萍蹤浪跡,是個“俠者”式的人物,他的一些進步的理想與尤三姐是不謀而合的。柳湘蓮與尤三姐一樣看到了社會的黑暗污濁、看到了賈府花團錦簇背后的腐朽衰敗、不向頑固的封建勢力妥協(xié),這樣的特質(zhì)使尤三姐將柳湘蓮引為“知己”,這也充分表現(xiàn)出了尤三姐希望能夠獲得認同與肯定、希望尋找到一位“同路人”的愿望。
再次,尤三姐五年來一直將這份“情”埋藏于心,這也展現(xiàn)了尤三姐的忠貞與言出必行的決心。她在認定了柳湘蓮為自己的伴侶之后便始終如一,這種專一的表現(xiàn)自然也是尤三姐“情”的充分體現(xiàn)。
但五年前,尤三姐與柳湘蓮也不過是一面之緣,因此柳湘蓮之于尤三姐的重要性更接近一種象征意義,是“精神寄托”和理想的外化。尤三姐希望通過選擇一個與自己志趣相投的“知音”來遠離賈府那樣一個大染缸,以此來證明自身靈魂的純潔。然而,這是尤三姐作出的一個風險巨大的賭注,因為對于柳湘蓮來說,定親時尤三姐仍是一個陌生人,這也導致了后來柳湘蓮對尤三姐的誤解,繼而最終導致尤三姐的自刎。
三、尤三姐“恥情”自刎
尤三姐自刎是《紅樓夢》中一個爆發(fā)式的情節(jié),尤三姐用她的自刎來作為自己最后的抗爭,而作者用“揉碎桃花紅滿地”來形容尤三姐的死,暗合了黛玉的《葬花詞》,表明作者對尤三姐的贊賞與惋惜,同時表明尤三姐的悲劇并不是單獨的個例,她只是“千紅一哭,萬艷同悲”中的一員。
(一)“情小妹恥情歸地府”
尤三姐的自刎發(fā)生在柳湘蓮疑心尤三姐“不干凈”前來退婚之后,這使尤三姐的死看上去像是為了自證清白。但這種說法卻不完全準確,由第六十六回標題“情小妹恥情歸地府”中的“恥情”二字即可看出?!皭u情”既以“情”命名,自然是指尤三姐一直以來對柳湘蓮的“情”?!扒椤痹臼怯热銉?nèi)心深處的理想,而今她卻以此為“恥”,可見尤三姐此時自刎,并非為自證清白,而是理想破滅。
因此,這里還有另一個問題:尤三姐的理想破滅,是因柳湘蓮的誤解,還是另有原因?柳湘蓮對尤三姐雖有過度猜忌的嫌疑,但尤三姐與賈府子弟來往確有部分屬實,尤三姐又何至自刎?從尤三姐的角度來看,她選擇柳湘蓮,既是在追求一種純粹的“情”的理想,又是以婚姻遠離賈珍、賈璉等人的一種途徑。但柳湘蓮對尤三姐的真情一無所知,他的退婚又讓尤三姐遠離賈府的希望破滅,這不僅使尤三姐感到痛苦,也使她的理想最終幻滅。
柳湘蓮曾對賈寶玉說:“你們東府里,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干凈,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干凈。我不做這剩王八?!?縱然他對賈府的評價有客觀之處,卻也間接地表明了柳湘蓮對自己未來妻子是否“干凈”的在意,反映了他對貞潔的重視。在封建社會的盲婚啞嫁中,以此為擇偶標準是十分普遍的,柳湘蓮并不了解尤三姐的為人,退婚也就順理成章。然而,柳湘蓮的這種擇偶觀念是與尤三姐有著重大分歧的。
王子溪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尤三姐自刎時說:“大多數(shù)情況,在操縱性的自殺行為中,自殺者是想要活下去的,他只不過是在向外界顯示自己問題的嚴重性,以此來向一些重要他人尋求幫助?!?在尤三姐自刎這個情節(jié)中,她以這種最為激烈的反抗行為來證明自己“情”之理想的正當性,同時也是為了證明自己精神上的高潔。
柳湘蓮因?qū)τ热愕牟涣私舛萋释嘶椋此剖菬o心之失,但婚前男女不得相見,卻恰好是封建社會婚姻戀愛缺乏自由的體現(xiàn),這更反映出尤三姐的悲劇是整個社會造成的。而柳湘蓮是尤三姐所追求的理想的外化,當尤三姐發(fā)現(xiàn)自己的理想與現(xiàn)實相去甚遠,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意義。
(二)尤三姐“托夢”
“前生誤被情惑,今既恥情而覺,與君兩無干涉?!边@是尤三姐向柳湘蓮托夢時所說。作者在前文中已使用大量篇幅來描述尤三姐“情”的正當與合理,為何此處又將它全盤否定?這里便不得不提及尤三姐“情”的悲劇。尤三姐“情”的悲劇不僅僅是她一個人的悲劇,也是當時社會女性的普遍悲劇,更是當時整個社會的悲劇。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人們只有壓抑內(nèi)心的正當情感才能夠避免這種悲劇,這無疑是可悲的。這也正是作者通過對尤三姐“情”的否定,從而對現(xiàn)實進行的一種反諷。
尤三姐“恥情”一言的背后是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的。
首先,“情”與“欲”的區(qū)別既已明晰,便可知尤三姐之“恥”并非由于與賈珍、賈璉曾經(jīng)的狎昵舉止。尤三姐固然認同“聚麀之誚”的錯誤之處,然而那并不是由尤三姐自身的墮落造成的,她在此過程中一直表現(xiàn)出明確的抗爭,因此這段情節(jié)不屬于“恥情”的內(nèi)容,“恥情”僅包含尤三姐對柳湘蓮情感理想的破滅。
因此,雖然尤三姐表現(xiàn)出的理想、追求與反抗相對時代而言是更加進步的,然而,由于尤三姐身份地位的局限性,她的婚姻是她唯一能夠進行抗爭的機會,因此她的斗爭最終仍未超出婚姻愛情的范疇。
她的“恥情而覺”使她意識到在封建時代追求愛情與婚姻并不是一種出路,相反,追求“情”的理想往往會導致悲劇的結(jié)局。因此,她便以這種超脫的思想遠離現(xiàn)實世界,從而進入“桃花源”式的生活,追求更廣闊的自由。
而柳湘蓮從尤三姐的自刎以及她“托夢”所言中領(lǐng)悟到了她“恥情”的緣由,也認識到在當時的社會中,遠離世俗是尤三姐這樣的女子唯一的出路。柳湘蓮隨之聯(lián)想到像他這樣的小人物也只有逃離世俗的裹挾,才有機會超脫出苦難。最終,柳湘蓮看破紅塵,隨道士飄然而去。
由此可見,尤三姐的“恥情”并不是真的否定“情”,而是曹雪芹對封建時代壓抑正當情感的批判,以及對“情”往往會造就悲劇的嘆惋。
四、結(jié)語
《紅樓夢》將尤三姐塑造為一個大膽追求“情”的人物,曹雪芹對尤三姐這種純粹的“情”報以了肯定和歌頌的態(tài)度。然而,尤三姐這種“情”的表達作為一種進步的理想,同封建時代存在著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這也使得“情”往往造就悲劇。由此可見,尤三姐的悲劇也是當時的社會造成的。
注釋: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曹雪芹:《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916頁,第895頁,第910頁,第918頁,第918頁,第895頁,第911頁,第882頁,第900頁,第909頁,第911頁,第922頁。
?邱燕:《尤三姐悲劇的審美內(nèi)涵》,《文學教育(下)》2007年第9期,第42-43頁。
?王子溪:《揉碎桃花紅滿地——從異常心理學角度分析尤氏姐妹的自殺》,《文學前沿》2009年第1期,第303-314頁。
參考文獻:
[1]劉上生.試論曹雪芹的尤三姐形象構(gòu)思——兼解“誤被情惑”“恥情而覺”[J].曹雪芹研究.2019,(3):67-79.
作者簡介:
齊瑞凝,女,天津人,蘭州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