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成功的關鍵不在于知道正確答案,而在于保持探索和學習的熱情。
當下教育環(huán)境正在經歷巨大變革。AI能夠快速提供答案,幫助孩子完成作業(yè),甚至輔助創(chuàng)作。在這樣的背景下,單純追求“答對”“完成”的學習方式,會讓孩子失去探索和思考的機會。培養(yǎng)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建立起持續(xù)學習、勇于挑戰(zhàn)的心態(tài),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這種思維方式能夠幫助孩子在獲得AI幫助的同時保持獨立思考能力,面對AI無法解決的新問題時保持探索的勇氣,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保持終身學習態(tài)度。
同時,在AI隨手可得的環(huán)境下,孩子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維誤區(qū),可能會想:“為什么要思考,問AI就好了?!薄拔也蝗鏏I聰明,干脆都讓它來做。”這會讓孩子過度依賴AI,失去獨立思考能力;遇到問題輕易放棄,缺乏解決問題的韌性;害怕犯錯,缺乏嘗試新事物的勇氣。
那么,在AI時代,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呢?通過對日常場景的觀察和實踐,我總結了幾點建議。
重視學習過程,而非單純結果。有一次我家小朋友寫作文,看到同學用AI寫得又快又好,他也想試試。我們商量后決定:可以讓AI提供寫作建議和修改意見,但具體寫什么、怎么寫要自己思考。寫完后,我們一起分析AI給出的修改建議:為什么這樣改更好?下次自己寫該注意什么?通過這樣的引導,慢慢培養(yǎng)他對寫作過程的思考和理解。
幫助孩子培養(yǎng)正確認識和使用AI的態(tài)度。在日常學習中,我們制定了“思考三步法”:遇到問題先自己想3分鐘;如果還是不會,把問題拆解成小部分再試試;最后再尋求AI的幫助。比如做數學應用題時,小朋友會先自己讀題思考,把不懂的地方列出來,再有針對性地問AI,鍛煉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學會合理使用工具。
建立合理的失敗觀也很重要。在一次科學小實驗中,小朋友查找資料時發(fā)現(xiàn)AI給出的操作步驟和課本不太一樣。我們借機討論:科學探索可能有不同方法,重要的是理解原理并大膽嘗試。最后,他決定兩種方法都試試,比較哪種更好。這個過程讓他明白:不同答案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思考和嘗試的機會。在家庭生活中,可以通過日常習慣來強化這種思維方式。比如每天用10分鐘聊聊學習的有趣發(fā)現(xiàn),不是“做對了幾道題”,而是“學到了什么新方法”。周末做一些開放性游戲,讓孩子知道很多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在使用AI時,鼓勵孩子記錄自己的思考過程,培養(yǎng)反思和總結的習慣。
通過培養(yǎng)成長型思維,孩子將能夠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zhàn)的AI時代,既善用科技,又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或許是AI時代最重要的教育課題。
張娜
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美國楊百翰大學教育學院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曾任美國楊百翰大學積極情緒和人格促進中心研究助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訪問學者,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