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10分鐘作為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然而,如何讓課間10分鐘成為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加油站”,并確保學生在放松身心的同時保持秩序和安全,是每個班主任面臨的挑戰(zhàn)。本文旨在探討這一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課間10分鐘的重要性
首先,課間10分鐘為學生提供了放松身心的機會,幫助他們緩解長時間學習帶來的壓力。在這段時間里,學生可以通過休息、活動或者與同學交流,舒緩緊張的學習狀態(tài),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準備。這種放松不僅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益,還能夠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使他們更加專注于課堂學習。
其次,課間10分鐘是學生進行交流、增強班級凝聚力的重要時段。在課堂上,學生可能因為專注于學習而較少與同學交流,課間10分鐘則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自由交流的平臺。通過交流互動,學生更好地了解彼此,增進友誼,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促進班級凝聚力的形成。
最后,課間10分鐘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時間,有助于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段時間內,學生經歷主動習得的過程,無論是請教老師還是與同學討論,都是其內在好奇心、探索欲的延伸。這種課間的放松吸收,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課間10分鐘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有著積極促進作用。班主任應該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間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這段時間的教育價值。
課間10分鐘的管理方法
為了確保學生安全,防范課間10分鐘學生嬉戲導致頭部受傷、手部受傷或摔倒等潛在風險,一些學校以“安全”為名義進行“一刀切”——禁止學生在課間下樓(除去衛(wèi)生間外),要求所有學生在教室內自習或休息,導致本該生機勃勃的課間陷入尷尬境地。筆者認為,班主任應該提前謀劃如何智慧引導學生,防止安全問題成為學生自由活動的障礙。
首先,班主任要當好管理員。班主任可以通過制定明確的管理規(guī)定和安全制度來確保學生的安全。當然,這些管理規(guī)定不是班主任一人決定的,而是通過召開班會進行討論,然后定規(guī)矩、嚴落實。
例如,奔跑、打鬧、攀爬等較劇烈的活動,由學生商定安全活動區(qū)域;對于學習用品及體音美等教學器材在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請學生列舉,并形成安全使用條例;觀察校園及教室等硬件配套設施,請學生找出危險處,如拐角處、臺階、凸起部位、尖銳部位等,設置安全警示標志。這些管理規(guī)定要與班級管理掛鉤,并且落實到位。這樣,由學生自主商議出的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讓學生印象深刻,并且具有自主參與意識,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和安全秩序的維護。
其次,班主任要當好策劃員。如何讓學生在課間10分鐘玩得安全、玩得豐富,班主任要精心組織、合理策劃。對于運動強度大的室外活動,班主任可以交由班干部牽頭,安全提醒由專人分工負責;對于愛唱歌、跳舞的學生,班主任可以聯(lián)合音樂老師教課桌操、手指舞、小舞段等;對于愛動手的學生,班主任可以組織小規(guī)模實驗活動,由物理老師指導實驗操作,或由美術老師指導手工制作;對于喜歡展示自己的學生,班主任可以策劃表演活動或開展課間拍攝練習等。
這些活動既有動感又有靜謐之美,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文藝表演、小組活動的過程中培養(yǎng)興趣愛好,促進交流與合作,增強班級凝聚力,培養(yǎng)團隊精神。
最后,班主任要當好觀察員。班主任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他們個性化指導和關懷。對于一些學習壓力較大或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班主任可以在課間10分鐘通過心理疏導、個別談心等方式,幫助他們緩解壓力、調整心態(tài);對有自主探索精神的學生,班主任要加以鼓勵、支持。同時,班主任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特質,提供相應的學習輔導并傳遞正向情緒價值,通過細致觀察和有針對性的幫助滿足學生的需求,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課間10分鐘“玩”與“圈”的平衡
“圈”有“把??悶在、關閉在某個環(huán)境里”的意思,與當下一些學校不讓學生在課間自由活動的情景有共通之處。在課間10分鐘的管理中,學校要處理好“圈”與“玩”的平衡,既保障學生的安全,又滿足他們自由活動的需求。在實踐中,班主任應采取一系列措施,確保這種平衡的實現。
課間活動要“圈”在制度下“玩”。這些制度應明令禁止某些行為,讓師生人人皆知、人人皆守。安全警示標志、禁止出入區(qū)域及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要配置醒目的標識來引導學生避開。
課間活動要“圈”在目光里“玩”。學校建立課間巡視機制,在學校家委會里招募志愿家長,讓家長參與課間巡視,維護學生活動秩序。同時,校園的監(jiān)控鏡頭要保證無死角。有了全方位的巡視和關注,學生既可以在課間享受自由自在的休息時光,又可以在安全可控范圍內玩得充分、有意義。
課間活動要“圈”在防范意識中“玩”。安全教育警鐘長鳴,學生要提高自主避險意識,清楚哪些行為可做、哪些區(qū)域危險、哪些用品有隱患等,增強自我保護能力。這種安全意識和能力使學生既能在課間自由活動,又不會觸碰到安全的底線。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課間10分鐘的管理也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和機遇。課間10分鐘的管理需要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等多方密切合作。班主任應積極傾聽學生、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不斷細化、優(yōu)化管理措施,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課間10分鐘的最大化利用,讓課間成為學生“最愉快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