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母親,也許是我生命中的一個功課。之前讀弗洛姆的作品,對里面的一些話,我止于文字層面的理解,直到自己做母親之后,才真正地有了生動的體驗:“人格的發(fā)展,會經歷獲取性、剝奪性、儲藏性的階段,最后,人格的發(fā)展會升華為生產性。生產性的人格,意味著成熟的愛的能力。”
原來,愛是一生成熟的果實。
我想,這是一個多途徑可得的體驗,肯定有一些人,是在其他路徑上獲取了這份體驗,但我是在做母親這件事上才明白的。
話說幸福和痛苦,其實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就像鳥與它翅膀下的風,沒有經歷過苦難的人,很難識得淡味之中的喜樂——類似于食譜中糖、鹽常常并用,其實是以一味為重點,另一味作反襯和點睛之用最近我在讀伊琳娜的回憶錄,她媽媽是帕斯捷爾納克的女友。
她寫道,災難年代過去之后,帕斯捷爾納克又有了生活單純充實、度日有序之感。“我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他覺得每一分鐘都十分寶貴、極其重要——“單純充實,度日有序”,已經是飽經折磨、被白白耗掉壯年和創(chuàng)作精力的人最高的幸福。
多么簡單又珍貴的八個字。(摘自《心的事情》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黎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