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領(lǐng)讀
《城南舊事》是一本非常好看的追憶童年的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林海音是我國的著名作家。《城南舊事》中的故事發(fā)生在林海音六至十二歲讀小學的階段。故事中的景、事、人都是以孩子的視角來呈現(xiàn)的,這個孩子就是童年的林海音,也是《城南舊事》中的英子。
書中敘述了英子身邊幾個大人和孩子的故事。這些故事里,有家外面的瘋子和小偷,也有家里面的保姆和客人。他們每個人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命運。
宋媽是為英子家服務(wù)的保姆,也是英子弟弟小時候的奶媽。她是窮苦的鄉(xiāng)下人,有一個兒子叫“小栓子”,與英子同齡。她還有一個女兒,叫“丫頭子”。被“錄用”為奶媽后,宋媽就不能再用奶喂自己的孩子,只得讓丈夫帶走了女兒。宋媽在與丫頭子別離時哭了,但哭泣很可能會把奶水憋回去,而失去當奶媽掙錢的機會。傷心痛苦卻不敢哭泣,這就是宋媽當時的處境。
宋媽的丈夫每過一年多就來取一次宋媽的工錢,可卻從來不給宋媽帶回關(guān)于小栓子和丫頭子的任何消息。直到英子的弟弟長到四歲的那一年,宋媽才逼著丈夫說出了真相。
原來,小栓子還沒有長到能夠給別人家放牛的年齡,就被河水淹死了。丫頭子呢,則被她狠心的爸爸賣給人家了,至今音訊全無。那天英子回家,感覺到氣氛不對,她目睹了宋媽的痛苦??伤螊屌掠绊懫渌?,蒙著頭哭,還不敢哭出聲來。
我們讀《城南舊事》,能感覺到書中對人和事的刻畫相當細膩。英子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孩,別人都怕瘋子秀貞,她卻喜歡;別人都說小偷是壞人,她卻知道小偷也有善良的一面。
一個人在成長中見過的那些人和遭遇的那些事,就像種子在發(fā)芽開花的過程中接收的陽光、雨露和空氣。宋媽的不幸遭遇,想必讓英子體會到了自己的幸運,更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英子的家庭總體是和睦的,父母親是善良的人,并且她的成長環(huán)境充滿愛。正是因為有愛的滋養(yǎng),英子長大后才念念不忘她的童年,以及承載了童年歡樂的胡同與四合院。
愛是成長的滋味,但這是英子的滋味,卻不是夭折的小栓子和在虐待中長大的妞兒的滋味。成長中愛的滋味是需要細細品味的,越是懂得珍惜的人,這種滋味就越是悠長和美好。
有愛的成長顯然是好的,可成長必然會有不如意的事,有無法理解的世界和內(nèi)心的煩惱。
英子不能理解,為什么大人會習慣用貼標簽的方式去理解這個世界。在大人的世界里,人的身份、地位、性格、經(jīng)歷,易于被貼上各種標簽:老師、官員、生意人、窮人、富人等。
在危險的時局中,英子的爸爸將德先叔收留到家里住。二十多歲的蘭姨娘本來在一個老頭子家里當姨太太,因為受不了那種生活,逃到了英子家,也被英子的爸爸收留了。
英子本來是很喜歡蘭姨娘的,但發(fā)現(xiàn)爸爸與蘭姨娘有一種曖昧的關(guān)系后,她仿佛懂得了媽媽的醋意。大人的世界為什么會有那么復雜的關(guān)系?這是英子無法真正理解的。面對媽媽與蘭姨娘和爸爸之間的矛盾,英子義無反顧地站在媽媽一邊,把蘭姨娘和爸爸都當作了“敵人”。然而,英子內(nèi)心也清楚,出身卑微的蘭姨娘本身并不是壞人。至于爸爸,必須阻斷他犯錯誤的機會,而阻斷這樣的機會就是消滅英子的“敵人”——蘭姨娘。這可能是英子在成長中碰到的最大的困難,她既要保衛(wèi)自己的媽媽和家庭,又沒有能力正面干涉大人的事情。
書中沒有講英子是怎么想出那些狡猾的主意的,總之對于回避不掉的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面對和想辦法,這是成長的另一種滋味。真正的困難不是學習或考試中那種總有答案的困難,而是生活中從未碰到過的也沒有答案的挑戰(zhàn)。這種情況下,成長中的孩子是會被激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的。英子居然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書中詳盡描述了英子如何想出各種鬼點子,最終把德先叔和蘭姨娘撮合到了一起。照理說,英子在這場“戰(zhàn)爭”中用自己的謀略取得了全面的勝利,可在送蘭姨娘和德先叔出門的時候,她卻說“我想哭,也想笑,不知是什么滋味”。這大概就是成長的滋味吧。
英子的爸爸像所有人一樣,也是有缺點的?!冻悄吓f事》的作者能夠直面爸爸的缺點。爸爸對英子是嚴格的。有一次英子因為下雨不肯起床上學,被爸爸狠狠地打了一頓。
這種感受肯定是極其痛苦的?;蚨嗷蛏俚耐纯?,也是成長的滋味,并且無人能夠避免。或許,爸爸認為,每個孩子都要長大,他們不得不獨自面對充滿困難、挑戰(zhàn)和不確定性的世界,通過適當?shù)膽土P讓孩子們較早懂得什么是真實的生活,是有益于成長的。
英子的爸爸是嚴厲的,也是有愛和責任心的。英子的爸爸總是讓她自己去克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也總是鼓勵她,只要努力去面對,認真想辦法,困難總是闖得過去的。英子在小學畢業(yè)的時候,爸爸永遠離開了她。但從爸爸對她的嚴格要求中,英子學會了堅強。十三歲不到的英子有好幾個弟弟妹妹,她協(xié)助媽媽支撐起這個大家庭。英子成長了,在這個過程中,她品嘗到了成長的各種滋味,有愛有恨,有苦有甜,有悲有喜,以及堅強和責任。英子品嘗著成長的各種滋味,經(jīng)過不斷努力以及勤奮的學習和工作,若干年后終于成為著名作家林海音。
在未收入《城南舊事》的一篇名為《竊書記》的文章中,林海音講述了小時候零花錢不夠,只好到各個書店“蹭”書看的故事。有些書實在太好看了,可又買不起,只好跑到一家家書店去偷看。只看不買即為“竊”,林海音特別感謝那些理解她竊書的人??偨Y(jié)自己的童年,林海音說,她是吃飯長大的,更是在讀書和愛中長大的。吃飯長身體,讀書長知識,愛滋養(yǎng)心靈。在那樣的年代,不能不說這是多么好的福氣啊!林海音沒有辜負這份福氣,她的作品刻畫了成長的種種滋味,并使《城南舊事》成為經(jīng)典。讓我們打開《城南舊事》,仔細閱讀,走進英子的世界,也換一個角度,感悟我們自己的童年。
名句珍藏
●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的動物??此鼜牟恢?,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也許它天生是該慢慢的。
●人類總有可憐自己怨恨別人的習慣而不自覺。
原著選讀
冬陽·童年·駱駝隊
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太陽特別的暖和,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刹皇敲??駱駝也脫掉它的舊駝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烏金墨玉”都賣了,鈴鐺在輕松的步伐里響得更清脆。
夏天來了,再不見駱駝的影子,我又問媽:
“夏天它們到哪里去?”
“誰?”
“駱駝呀!”
媽媽回答不上來了,她說:
“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匆姸栂碌鸟橊勱犠哌^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
(節(jié)選自《城南舊事》,人民文學出版社)
小讀者聊天室
“秀貞是瘋子”,這是大人為秀貞貼的標簽。英子是如何突破這個標簽思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