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連續(xù)發(fā)生了幾起老年人因為歲數(shù)大,事實上得到了法律“寬宥”的案子。有兩個70歲以上老人猥褻婦女之后,沒有被執(zhí)行拘留;有的是因為“身體不能自理”,在犯下強奸重罪之后沒有被收監(jiān)。有媒體邀請我去參加相關的訪談。有意思的是,他們給我的標題叫“老登犯罪”。
“老登”這個俚語,可能源自方言或是互聯(lián)網用語的縮語,指向老年人,特別是為老不尊、“爹味十足”,還有一些“花心思”的老頭子。
去年年末邵藝輝導演的女性電影(導演未必同意這種說法)《好東西》大熱,作為對于“小妞電影”這種輕佻污名化的反制,有人提出了“老登電影”甚至“老登文學”的概念,從張藝謀到庫布里克,從金庸到陳忠實,機關槍橫掃了一大片,上了年紀乃至已經故去的導演、作家,被統(tǒng)一斥為“老登”。他們被指控作品里崇拜宏大敘事,性別觀念陳舊,對女性有嚴重的刻板印象,宣揚著爹味十足的壓迫感。
“老登”上場,為什么輿論場在之前性別的裂口之外,又在年齡上撕了一條新的裂口?真的是后現(xiàn)代主義“解構”到底嗎?
我以為,當下深度老齡化社會帶來了“老登危機”:從數(shù)量上說,老人從“稀缺資源”轉入“多數(shù)”,從道德審視者轉為被審視者,從知識傳授者變?yōu)橹R傳播的一環(huán),乃至是被教育者。
“老”本身不再是受到尊重的充足理由。
“尊老”是中國古老文明傳統(tǒng)之一,“若要好,問三老”“斑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等等都是根深蒂固的道德規(guī)訓。往昔,“老”本身就是一種資源和權威,說明人經歷了歲月的錘煉,有了更多知識、經驗、人脈資源以及與歲月同增的道德感。但是,深度老齡化時代,讓“人活七十古來稀”成了過去式;進入“后喻”社會,意味著老年并不必然掌握先進知識,有時反而需要年輕人的幫助(比如擺弄手機)。
特別是社會轉型的巨變對“老”帶來顛覆。在《鄉(xiāng)土中國》中,費孝通將年長者、教化權力和鄉(xiāng)土中國治理相聯(lián)系?!办籼萌骞本褪青l(xiāng)土權力的核心,人也被編入了擬制血親的關系網當中,要尊重“王伯伯”“趙爺爺”。
但是,當下高速的城市化、年輕人異地求學、大城市的打拼,把傳統(tǒng)“熟人社會”“鄉(xiāng)土秩序”沖得七零八落,形成了網友熱議的“年輕人斷親”現(xiàn)象,家鄉(xiāng)的三姑六姨并不能夠為自己的大都市生活帶來幫助和支撐?;ハ鄮椭倭?,見面少了,自然“斷親”,乃至動搖“尊老”的基本默認。就像很多視頻中,老年人一口一個“你不尊重老人”,年輕人回一句:“你又沒養(yǎng)過我!”
“老登危機”可能剛剛開始,可能“老”本身不再是受到尊重的充足理由,老而有德才是,有功于社會、托舉過年輕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