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評價一個人很感性時,往往會下意識地認為這個人易感情用事,優(yōu)柔寡斷。然而,感性對我們處理好與自身的關(guān)系、與自然的關(guān)系以及與他人的關(guān)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感性讓我們表達真正的自己。感性是自我認知和情感表達的重要途徑,關(guān)聯(lián)著一個人的風骨和氣節(jié)。我們可以自由地表達我們的感受,是快樂、幸福,還是悲傷、痛苦……就如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采薇而食,最終餓死在首陽山;就如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決絕地棄官歸隱;就如李白醉酒,豪邁揮灑出千古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他們的一舉一動,絕不是意氣用事,而是將自己的一腔真情實感抒發(fā),是“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的堅定。
感性讓我們與自然和諧共生?!盁o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若一個人不感性,怎能捕捉到這樣的自然之美?對杜牧的《江南春》,明代文學家楊慎曾在《升庵詩話》中批評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睏钌鞯倪^度“理性”,把詩歌的意境完全消解掉了。對感性的人來說,自然不僅僅是生存的空間,更是審美的絕佳對象,讓人們能從中感悟人生和世界,并獲得心靈的慰藉與升華??梢哉f,感性的人更尊重并珍視自然環(huán)境,能與自然保持和諧共生的關(guān)系。
感性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友好交流。人是群居動物,我們從小就生活在集體中。感性,涉及對他人情緒的敏感度、共情力和對人際關(guān)系變化的洞察力。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將心比心,感同身受。這樣的感性,是人與人交往的潤滑劑,有助于良好溝通和增進信任,讓人與人的交往更具溫情。感性的人,通常有很強的同情心和同理心,能快速與他人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提升人際關(guān)系。一句“我感受到你的痛苦了”,比任何長篇累牘的理性分析都更加讓人共鳴。
成為一個感性的人,就是要成就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自我,讓我們更喜歡自己,更尊重自然,更好地與他人相處。
【廣東廣州惠東中學高二(1)班,指導老師:劉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