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戲劇不僅是對課外閱讀的一種拓展,更是課堂語文教育的一種延伸。它能更好地幫助教師實現(xiàn)語文閱讀目標,培育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戲劇游戲作為戲劇教學方式中重要的一種,如何融入語文閱讀課之中?常用的戲劇游戲有哪些?開展與組織戲劇游戲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本文針對以上幾點進行詳細探究。
教育戲劇是以戲劇形式進行教育的一種教學方式,使參與者在身體、心理、情緒、語言上都有表達的機會,通過自發(fā)學習奠定未來人生的基礎。教育戲劇也可以理解為戲劇教學法。在許多國家和地區(qū),教育戲劇已經成為藝術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并取得豐富經驗和顯著成效,對中國現(xiàn)階段素質教育有重要借鑒意義。教育戲劇與戲劇教育兩者互相借鑒、相輔相成。教育戲劇以戲劇為教學手段,戲劇教育以戲劇為教學內容。兩者的本質都是關注人的發(fā)展。
戲劇游戲如何融入語文教學
教育戲劇活動應配合語文課開展,活動運用的游戲也都應服務語文教學的主題思想,所以戲劇游戲融入語文教學必須按照一定的設計思路開展。
教育戲劇活動流程。戲劇教學活動流程分為暖身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戲劇故事、拓展延伸、總結反思。暖身游戲可以用體操代替。創(chuàng)設情境環(huán)節(jié)是借助道具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創(chuàng)設出故事情境,讓學生充分理解故事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戲劇故事是最主要環(huán)節(jié),需要排演兩個戲劇范式進行開展。兩個戲劇范式控制在30分鐘左右,在戲劇范式活動中,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更好地達到活動目標。拓展延伸不是戲劇教學活動的必備流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如果一節(jié)課只有40分鐘,拓展延伸部分可以省略。流程的最后是總結反思。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應避免呆板的說教,鼓勵學生運用詩歌等方式表達自我。
開展教育戲劇活動的原則。戲劇融入語文課要遵循四個原則。一是循序漸進原則。教育戲劇是一種以體驗為主的全新教學方法,在引入課堂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反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展開。二是動靜結合原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各個流程不能面面俱到,需要合理安排活動,遵循動—靜—動的節(jié)奏。三是因材施教原則。進行教育戲劇活動時,教師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四是與教學目標融合原則。所有的戲劇方式,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
常用戲劇教學方法包括戲劇游戲、戲劇范式、教育劇場等。戲劇游戲又有多種劃分方式,按照活動方式可劃分為單人游戲、雙人游戲、多人游戲;按照游戲目標可劃分為鍛煉表達能力、鍛煉觀察能力、鍛煉注意力與記憶力類游戲。
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戲劇游戲
以湖北省鄂州市某學校五年級的戲劇游戲課堂為例。學生在以戲劇游戲方式展開的教學活動中展現(xiàn)出了積極的參與度。當學生接收到“變成小猴子”“變成大熊貓”等口令后,能快速扮演角色并沉浸到游戲中。又如,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充分調動他們的興趣,在戲劇游戲中將學生分為三人一組,讓他們用身體雕塑的方式表演“心中的家園”。諸如此類的戲劇游戲玩法,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
戲劇游戲與識字、寫字。在肢體雕塑游戲中,讓學生用肢體表現(xiàn)“心”字。學生可以躺下或者蹲下,用肢體動作呈現(xiàn)出一個立體的漢字“心”。在魅力漢字游戲中,兩個學生一組,一個學生作為動作的發(fā)出者,另一個學生作為動作的跟隨者。動作跟隨者想象著自己的筆尖有一條無形的線,一直跟隨動作的發(fā)出者變換位置。動作發(fā)出者要運用不同的節(jié)奏體現(xiàn)出漢字的變換。第三個游戲叫作大書法家。該游戲讓參與者運用身體的不同部位“寫字”。游戲開始之前要先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把自己當作書法家,想象可以運用身體的不同部位來寫字。例如,教師示范將手肘當作“筆尖”,寫教學目標中的“空”字,然后將手肘的“筆尖”傳遞下去,讓學生用身體的某個部位作為“筆尖”繼續(xù)寫字。
戲劇游戲與閱讀。無論是面向課堂的教材閱讀還是課外的繪本、圖書閱讀,戲劇游戲都可融入其中。在閱讀教學中,戲劇游戲能起到閱讀“熱身”作用,通過游戲的方式打開學生的五感,幫助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此時,戲劇游戲應該控制在5~8分鐘,以免影響課堂教學目標完成。以游戲“1,2,3,變變變”為例。這個游戲的關鍵在于變的內容,可將課文中的人物、元素設計到游戲中,使戲劇游戲與教學內容形成關聯(lián)。例如,在三年級上冊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課堂教學中,先讓學生們在教室內走動起來,告訴學生聽到“1,2,3,變變變”的指令后,用身體將自己“雕塑”成課文中的人物或事物。當學生進行了幾次單人“雕塑”后,可以增加游戲的復雜程度。讓學生兩人一組,“變成”茅草屋;三人一組,“變成”圣誕樹等。通過游戲,學生發(fā)揮了想象力,提升了肢體參與度,也學會了小組合作模式。
戲劇游戲與表達交流。無論是游戲還是表演,都要通過學生之間、組員之間的溝通交流才能完成。在表達交流教學中,可開展“演說家與翻譯官”游戲活動,來鍛煉學生的膽量。游戲中安排兩個學生一組,一個學生扮演演說家,另一個學生扮演翻譯官。演說家的演講不能用普通話,必須要用方言或外語,限時2分鐘。翻譯官要把演說家的話翻譯成普通話,同時兩人的動作要保持一致。演說家角色能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翻譯官角色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臨場發(fā)揮的能力和舞臺適應力。
組織戲劇游戲需要注意的問題
建立課堂契約?!皼]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要想保證三四十人參與的游戲能夠順利有序進行,就必須建立課堂契約。建立課堂契約時要注意:第一,重視與學生溝通,保證游戲順利進行;第二,明確規(guī)則,獎懲分明。一旦確立了課堂契約,就要嚴格遵守。
游戲內容與課文、故事主題有關聯(lián)。戲劇游戲為學生閱讀理解課文主題服務,與課文內容具有強關聯(lián)性,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熱身、熱腦,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學習上。
選擇恰當?shù)幕有问健騽∮螒蚩梢詥稳送瓿?,也可以雙人或多人組隊完成,有的游戲甚至可以全班一起完成。要根據教學目標,有選擇地展開游戲。三年級以下的學生不適合小組合作游戲,更適合單人或雙人游戲。五六年級的學生更適合小組游戲,學生在與組員的交流配合中完成游戲,能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
控制游戲時長。如果是40分鐘的語文課,游戲時間要控制在5分鐘左右;如果是教育戲劇課,戲劇游戲可延長至10分鐘,教師要注意時間的安排與控制。
全員參與。在戲劇游戲中,教師應重視與學生的互動,帶領學生融入游戲氛圍中,享受過程帶來的樂趣,這樣才能真正走進學生中間。
用戲劇游戲重構閱讀教學的理念和教學方法為小學閱讀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也能讓學生們從閱讀中發(fā)掘樂趣、發(fā)揮潛能,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閱讀形式。探討教育戲劇與閱讀教學相結合,謀求新穎、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可為該理論拓展更廣闊的應用空間。在倡導以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進行新課程改革以及多學科融合的今天,以戲劇游戲助力閱讀課無疑是一種值得嘗試和推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