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深交所發(fā)布公告稱,因蘇州利來工業(yè)智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來智造”)及其保薦人中信證券撤回發(fā)行上市申請,深交所決定終止其主板發(fā)行上市審核。而在一個月前的1月3日,利來智造和中信證券才剛剛進行完第二輪問詢回復。
利來智造成立于2004年,主要從事汽車和家電零部件產品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含汽車及家電用鋁材、鋼材剪切件等。
根據其招股書,公司擬募集資金10億元,投資建設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合金材料加工生產基地(蘇州)項目、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合金材料加工生產基地(安徽)項目、研發(fā)中心和總部基地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等。
公告并沒有提及利來智造因何原因撤稿,但從其招股書以及對問詢函的回復來看,其被質疑研發(fā)人員減少、研發(fā)投入低且與同行差距巨大、存突擊購買發(fā)明專利的嫌疑等問題,我們也就上述問題對利來智造進行過郵件形式采訪,并獲得回復。
根據公司不久前披露的第二輪審核問詢函回復意見,截至2024年10月31日,利來智造已取得196項專利,其中發(fā)明專利13項。
而且,利來智造的發(fā)明專利均為2018年以后獲取,公司2004年成立,這意味著從成立至2018年8月底,公司連一項發(fā)明專利都沒獲得。再根據24年底披露的最新招股書,公司的13項發(fā)明專利中,竟然有6項為受讓取得。
報告期各期,利來智造研發(fā)費用及研發(fā)人員情況如下(單位:萬元、人):
不難看出,利來智造的研發(fā)人員在2024年上半年不但總人數開始減少,占總員工的比例也顯著減少,而公司的總員工人數還在增加,這意味著公司研發(fā)人員的變動趨勢是和總員工人數的變動趨勢相反的。
另外,公司的研發(fā)費用率很低,橫向與同行對比差距巨大,公司同行業(yè)可比公司研發(fā)投入情況如下:
綜合上述信息,我們形成了以下兩個問題:
1、公司是否對研發(fā)較為輕視?
2、公司發(fā)明專利是否存在為申報上市而突擊購買的嫌疑?
對此,利來智造回復稱,近年來,隨著下游汽車和家電市場不斷升級,公司為強化核心競爭力,研發(fā)投入和研發(fā)人員均整體保持增長趨勢。2021年度至2023年度及2024年1-6月,公司研發(fā)費用金額分別為0.34億元、0.31億元、0.41億元和0.19億元,整體保持增長趨勢;公司研發(fā)人員人數分別為98人、120人、161人和139人,2021年至2023年公司研發(fā)團隊持續(xù)擴大。
此外,利來智造表示,為貼近用戶需求、緊跟前沿技術,公司注重產學研合作,目前已與復旦大學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南京理工大學、蘇州大學、常熟理工學院等學術機構進行技術合作,致力于共同解決生產中面臨的難題,并將先進的創(chuàng)新理念和研發(fā)思想轉化為技術成果。
利來智造稱,公司擁有的發(fā)明專利涉及沖壓、模具制造、焊接等多個工藝,憑借此已建立起一套成熟完備的技術體系。在此基礎上,公司持續(xù)加大研發(fā)投入力度,并將這些技術成果深度應用至生產環(huán)節(jié),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對于利來智造的回應,您覺得說服力足夠嗎?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的報告期各期末,利來智造流動比率分別僅為1.07、1.18、1.12和1.14,速動比率分別僅為0.82、0.82、0.84和0.78。
在第一輪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當期凈利潤的匹配性等。
公司擬在回復中稱,2021年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比凈利潤低4,174.06萬元,主要系2021年度公司業(yè)務規(guī)模擴大,公司相應銷售收入、采購金額增加,2021年末應收賬款等經營性應收項目的增加高于應付賬款等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同時公司2021年度主要原材料采購增加,使得2021年末存貨同比增加8,444.51萬元,導致公司當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低于凈利潤。
2022年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比凈利潤低18,495.63萬元,主要系隨著公司業(yè)務的快速發(fā)展,以及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fā)展和汽車輕量化進程的深入,鋁材等零部件需求快速上升,一方面公司持續(xù)擴大銷售規(guī)模,另一方面公司當年持續(xù)加大對鋁材的采購及儲備,由于鋁材的采購價格相對較高,從而導致公司當年度采購額較上年增加較多,當年末形成存貨亦同比增加35,806.65萬元,采購備貨原材料支出以及當期存貨的大幅增加導致當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低于凈利潤。
2023年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比凈利潤低3,428.58萬元,主要系公司收入規(guī)模持續(xù)增加,導致公司應收賬款等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34,901.19萬元,而公司向上游供應商采購鋼材及鋁材時,根據行業(yè)慣例需要先款后貨或者在一定賬期內付款,當期應付賬款等經營性應付項目僅增加13,520.61萬元,2023年末經營性應收項目的同比增長金額高于應付賬款等應付項目,使得公司當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低于凈利潤。
然而,公司在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合計分紅4220萬元。
公司在上述背景下大額分紅是否合理?是否因此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財務壓力,影響公司的運營資金需求和償債能力?
利來智造在郵件中回應稱,公司分紅系基于良好的經營狀況給予股東合理的投資回報。公司2021年至2023年,分別實現凈利潤0.77億元、1.14億元、1.51億元,近三年凈利潤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9.88%,持續(xù)經營能力不斷提升。公司根據2020年-2022年利潤水平,分別于2021年-2023年現金分紅881.67萬元、1,157.97萬元和1,475.94萬元,保持在合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