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越來越多國家選擇與中國合作。這一趨勢讓不少西方國家感到困惑:這些曾經(jīng)的“合作伙伴”怎么就調(diào)轉(zhuǎn)方向了?
過去幾十年,許多國家依賴與西方的合作。表面上看,這些國家獲得了幫助;但實際上,它們的資源被掠奪了。比如,一些西方國家黃金礦產(chǎn)有限,黃金儲量卻驚人——從合作國手里“置換”來的;一些西方國家的王室成員皇冠上鑲嵌著璀璨寶石——也是從合作國手里“置換”來的。與這些西方國家合作并不能真正得到實惠甚至尊重,因此越來越多國家“拋棄”了所謂的西方大國。
那么,它們?yōu)楹芜x擇中國?在與中國的合作中,這些國家重新找回了話語權(quán),避免陷入簽訂不公正、不合理條約的困境。更重要的是,在與中國談判時,它們無需低頭屈身。這一切,正是因為中國絕非“霸國”,中國不會因為是大國就給別人“穿小鞋”。
中國自古注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君子貴人賤己”“先人后己”“助人為樂”。這些價值觀深深植根于中國文化,并在現(xiàn)代社會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舉例來說,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技術幫助馬達加斯加等國解決了糧食問題;蒙內(nèi)鐵路、中老鐵路、匈塞鐵路等基礎設施項目,打破了地理隔閡,拉近了國家之間的距離;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阿根廷豪爾赫·塞佩爾尼克大壩等大型項目,幫助發(fā)展中國家能源轉(zhuǎn)型。這些合作彰顯了中國對全球發(fā)展的貢獻,體現(xiàn)了中國共贏未來的理念。
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同與會的50余位非洲國家領導人逐一會面。中國對待非洲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自然稟賦如何,都一視同仁,平等相待。然而,西方國家卻試圖通過抹黑中國讓選擇與中國合作的國家產(chǎn)生疑慮。不過,中國的每一步行動,尤其是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合作實踐已證明:中國絕不會因自身利益損害他國權(quán)益,而是幫助全球更多發(fā)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fā)展能力,攜手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大國不等于“霸國”,中國的合作精神正是推動世界各國互利共贏的真正力量。
編輯 毛予菲 / 美編 徐雪梅 / 編審 張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