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是智利著名建筑設計師。2000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師事務所,著眼于公共利益和社會影響,承接的項目涉及住房、公共空間、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等。
阿拉維納接到的第一個項目便極具挑戰(zhàn)性。甲方要求他設計一片住宅區(qū),以便安置蝸居在市中心30多年、一直隨意占地擴建的100個家庭。在此之前,甲方找過多家設計公司,都因為難度太大而拒絕了。
在找到阿拉維納時,甲方也沒有抱太大希望,因為當時政府給那些拆遷戶的住房補貼,僅夠建造每戶40平方米的住宅,但拆遷戶們都希望能得到80平方米的大房子。僅僅這一點,便讓那些建筑師事務所望而卻步,誰有那么大本事,能將40平方米憑空變成80平方米?搞不好,光賠錢不說,還有可能砸了自己的招牌。阿拉維納卻將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攬了下來。
那段時間,阿拉維納茶飯不思,苦思冥想怎樣才能滿足拆遷戶的要求。方法還真讓他想了出來:他在設計時,將所有的住宅全部設計成半成品,也就是只設計半個房子,剩下的那一部分留給居住者自己動手擴建,以滿足居住者的成就感和個性化需求。阿拉維納給這套設計方案取名為“增量住宅”。
沒想到,這套設計方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居住者們在半成品住房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紛紛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家。不知情者乍一看,以為這片社區(qū)是有錢人的豪宅,其實只是拆遷戶的保障房。
憑借“增量住宅”的設計方案,阿拉維納一舉摘得“普利茲克建筑獎”。評委會在頒獎詞中寫道:“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樣,將人們對建筑實踐的需求,上升到對藝術追求的高度。同時,能應對當今社會和經濟的挑戰(zhàn)?!卑⒗S納則謙虛地表示:“我就是想讓那些貧困中的人們生活能有一點點起色,而且是靠他們自己的雙手實現(xiàn)的?!睍r至今日,阿拉維納已經成功幫助1000多戶平民住上了“大房子”。
好的建筑似一面鏡子,它能照見建筑師的內心世界,滿足每一名居住者的舒適生活,更能為城市發(fā)展留下不可替代的濃重一筆。
編輯 高塬 / 美編 苑立榮 / 編審 許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