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先秦時伯勞鳥或稱鵙,或稱鴂,或稱伯鷯,或稱博勞,或稱伯趙,據(jù)說它夏至(一說小暑)始鳴。漢以后伯勞為何鳥,人們已有多種說法。唐宋以來,人們又說伯勞鳥春天鳴叫。后來定義的真伯勞雖未必是古伯勞,但它卻是值得我們認真保護的益鳥。
關(guān)鍵詞:伯勞鳥;別名;爭議;真伯勞
伯勞鳥在古籍中或稱鵙(見《詩·豳風·七月》)、或稱鴂(見《孟子》)、或稱伯鷯(見《夏小正注》)、或稱博勞(見《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還有一個名字叫伯趙。《左傳·昭公十七年》載郯子來朝,魯昭公向他請教當初少皞氏以鳥名官的問題,郯子談到了各種鳥官名目與職分,其中便有“伯趙氏,司至者也” 。杜預(yù)注:“伯趙,伯勞也。以夏至鳴,冬至止?!?/p>
類似的說法也見于《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小暑至,螳蜋生,鵙始鳴?!毕闹吝^后是小暑,也就相差半個月。
仲夏“始鳴”,足見這種鳥兒出現(xiàn)的季節(jié)較晚,應(yīng)該是候鳥吧!
但自漢以來,伯勞究竟為何鳥,引起了很大爭議:揚雄《方言》謂鵙為鹖鴠;王逸注《楚辭》謂鴂為巧婦;張華注《禽經(jīng)》謂伯勞形似鴝鵒,但鴝鵒喙黃而伯勞喙黑;郭璞注《爾雅》謂鵙似鶷鹖而大;顏師古注《漢書》謂鴂為子規(guī);李肇《國史補》謂鵙為布谷;陳正敏《遁齋閑覽》謂鵙為梟;楊慎《丹鉛錄》謂鵙為駕梨……
關(guān)于伯勞鳥,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這個傳說載于曹植《令禽惡鳥論》一文中:
昔尹吉甫用后妻之說,殺孝子伯奇。吉甫后悟,追傷伯奇。出游于田,見鳥鳴于桑,見其聲噭然。吉甫動心,曰:“伯勞乎?”乃撫翼。其音尤切。吉甫乃顧謂曰:“伯勞乎?是吾子,棲吾輿;非吾子,飛勿居?!兵B尋聲而棲于蓋。吉甫遂射殺后妻以謝之。(明·張溥輯《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陳思王集》)
說伯勞鳥是孝子伯奇冤魂所化,自然不能當真。不過,尹吉甫既誤殺其子,見伯勞鳥而思伯奇,聽鳥鳴而悲從中起,進而懷恨進讒的后妻,則可能是真的。
先秦人謂伯勞鳥仲夏“始鳴”,可唐宋以來人們卻說它在春天里鳴叫。
楊凌《即事寄人》:
中禁鳴鐘日欲高,北窗欹枕望頻搔。
相思寂寞青苔合,唯有春風啼伯勞。
陸龜蒙《和襲美館娃宮懷古五絕句》之五:
寶襪香綦碎曉塵,亂兵誰惜似花人。
伯勞應(yīng)是精靈使,猶向殘陽泣暮春。
李彌遜《復(fù)用前韻》(其二):
喚起春眠恨伯勞,一簪華發(fā)不禁搔。
緩尋新綠偏疑竹,細數(shù)輕紅錯認桃。
張元干《范才元道中雜興·底處煙林》:
底處煙林飛伯勞,春生詩思剩搖毫。
歸來準擬扶頭醉,日射花梢三丈高。
但是,唐宋人所說春天里鳴叫的伯勞鳥會是先秦人所說的仲夏始鳴的伯勞鳥嗎?不像是。其一,該鳥出現(xiàn)于不同時令;其二,前面講到的先秦人所說伯勞究竟為何鳥,后人已經(jīng)不大說得清,將其名賦予另一種鳥兒上也極有可能。
至于今人所說的伯勞鳥,雖不必是先秦人口中的伯勞鳥,卻應(yīng)該是對唐宋人所說伯勞鳥的沿襲。不管怎樣,一種名叫伯勞的鳥兒后來在中國人心目中還是被固定下來,形成統(tǒng)一認識了。
伯勞為掠食性鳥類,也是一種鳴禽,全世界有60多個品種。而今人通常所說的伯勞則是雀形目伯勞科下伯勞屬的鳥兒,也被稱作真伯勞。真伯勞共約25種,在我國則有10種,屬常見鳥類,即灰伯勞、灰背伯勞、棕背伯勞、栗背伯勞、牛頭伯勞、黑額伯勞、楔尾伯勞、紅尾伯勞、虎紋伯勞、荒漠伯勞。
大部分真伯勞的特點是嘴形大而強,喙端具利鉤和缺刻(鋸齒),鉤曲似鷹嘴。翅短圓,腳強健,趾有鉤爪。性兇猛而貪食,素有“小猛禽”之稱,通常以昆蟲為食,如蝽象、蝗蟲、毛蟲、螻蛄、螳螂等,但也可以捕食蜥蜴、青蛙、老鼠甚至其他小型鳥類。其鳴聲粗厲響亮,叫時仰首翹尾,激昂有力。它們大多數(shù)為候鳥,喜歡棲息在丘陵開闊的林地、平原或山地的小樹或灌木的頂枝上。
伯勞鳥所食多為害蟲(雖然也有益蟲,但占比較?。?,所以它對農(nóng)林有益,值得我們認真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