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大道,必先為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傳承和弘揚黨的光輝歷史,發(fā)揮黨史資政育人的重要功能。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diào):“回望過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jié)好,把黨的成功經(jīng)驗傳承好、發(fā)揚好”,同時提出“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2024年,中共中央發(fā)布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對黨史學習教育作出了比較全面的規(guī)范。大學生是青少年群體當中規(guī)模較大、素質(zhì)較高、思想較活躍的人群,他們躊躇滿志、積極向上、熱愛生活,既擁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又肩負著新時代賦予的使命與擔當,因此在大學生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加強新時代高校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更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指示和論述。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學史、明史、悟史和用史要以堅持正確的歷史觀為前提。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是新時代大學生的題中之義。習近平黨史觀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繼承和發(fā)展,其內(nèi)涵之豐富、意義之深遠,是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jié)合而形成的科學的認識,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發(fā)展,是正確的、系統(tǒng)的、科學的黨史觀。新時代大學生對習近平黨史觀的積極踐行主要表現(xiàn)在對黨史學習教育的學習上能否做到將其內(nèi)化于心而外化于行。而今在全黨全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各項活動的推動下,各大高校不斷開設“五史”相關課程,如中共黨史、改革開放史等,以引導廣大學生堅持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原則,科學、理性、正確對待歷史,結(jié)合史實客觀、辯證地評價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科學把握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同時引導廣大學生思考中國共產(chǎn)黨取得如此偉大的成就靠的是什么,進一步深刻領悟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等基本原理,從而增強學生信仰、信念、信心,最終堅定做到聽黨話、跟黨走,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共產(chǎn)黨從成立的那一刻起,就是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百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我們中華民族迎來了光明、迎來了希望、迎來了勝利,最終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就是一部讓中國人民徹底擺脫了被剝削、被奴役的悲慘命運,真切實現(xiàn)人民當家做主,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的百年斗爭史;也是一部讓中華民族實現(xiàn)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奮斗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目前我們正斗志昂揚、滿懷信心地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作為時代新人的大學生,我們肩負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更應該主動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奮進的勇氣和力量,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思潮風起云涌、相互激蕩,加強引導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準確把握歷史發(fā)展的主線和主流本質(zhì),把握自己的精神命脈,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著力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引導大學生理論辨析、明辨是非,善于判斷選擇。當前,一些國內(nèi)外敵對勢力打著“重評歷史”的幌子,削弱、歪曲、編造歷史,妄圖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抹黑英雄,詆毀革命領袖,擾亂人心,從而顛覆社會主義國家政權(quán)。高校要從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引導學生用唯物史觀的視角,去真正了解歷史、把握歷史,加強對學生的黨史學習教育。
黨史學習教育的方式方法應該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目前了解更多學生是通過學校開設黨史課程、開展相關黨課講座、舉辦黨史知識競賽或黨史故事我來講活動等形式來了解黨的歷史。新時代新征程,要充分挖掘?qū)W生的興趣點,除了課堂講授,更應讓學生走出校園,善用“大思政課”,充分挖掘黨的紅色資源,講好黨史故事,讓學生在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或烈士陵園等場景中深刻感受黨的初心和使命,真正做到讓黨史學習教育內(nèi)化于心。
依托紅色資源,高校思政課教師應精心設計相關紅色文化教育教學專題并錄制成精品課,同時帶領學生團隊制作微課作品,建立教學資源,并將相關資源上傳教學平臺,讓學生在制作相關作品中收獲成長,更拉近學生與黨史學習教育的距離。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數(shù)字化如何賦能教與學顯得尤為重要。充分利用數(shù)字化技術(shù),結(jié)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整合黨史學習教育中各項資源,讓紅色資源“動起來”、革命文物“活起來”、革命精神“燃起來”,讓黨史學習教育打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更加立體、更加生動、更加豐滿。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對黨史人物、故事、事件和精神形成共情共鳴,增強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學生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輝煌成就有更多了解,對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奮斗歷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對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有更深刻的感悟,最終能夠真正做到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實現(xiàn)知情意行相統(tǒng)一。
基金項目:2021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習近平黨史觀研究”(項目編號:2021LSZ104);2022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高職院?!?0后’大學生抗逆力現(xiàn)狀及提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2KY1355)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廣西工商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