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上海楊浦濱江,秋日午后。茂密的綠植間,不少市民和游客在休憩、散步、騎行……路過濱江楊樹浦水廠段時,許多人會在這句話的雕塑前拍照留念。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楊浦濱江考察時,首次提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三年后,這一重要理念被寫進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提高城市規(guī)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fā)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在上海,“人民城市”對市民來說,是種種真切和直觀的感受:
看見路面積水、違規(guī)施工,撥打“12345”市民熱線反映,有回應,能解決。
辦事要開證明,不用線下排隊,更不用求人蓋章,在手機上打開“隨申辦”,幾乎所有事情都能辦成。
在外找不到垃圾桶,就將手上的垃圾一直帶回家,分類投放,不弄臟城市道路。
楊浦濱江從昔日的“工業(yè)銹帶”變成了如今的“生活秀帶”“發(fā)展繡帶”,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世界僅存的最大濱江工業(yè)博覽帶”。
…………
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五年來,從楊浦濱江到上海全市,從一根“秀帶”到一城巨變,上海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指引下不斷追求卓越,人民城市的底色更加鮮明、發(fā)展更有活力。
上海依水而興。黃浦江、蘇州河從城市中蜿蜒而過,是鮮明的城市標識。
一江一河兩岸,承載著中國近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記憶,曾遍布煙囪、塔吊、鐵軌、廠房、倉庫。隨著城市發(fā)展和產業(yè)升級,濱江沿河的工廠逐漸關停,留下不少工業(yè)遺存,還有中心城區(qū)寸土寸金的土地資源。
放眼全球,任何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濱水岸線都是優(yōu)質資源,隨之而來的往往是高密度開發(fā),建設頂級酒店、高端商場、豪華寫字樓……但上?!安蛔邔こB贰保紫劝炎顚氋F的資源向人民生活傾斜,將最優(yōu)質的供給為市民大眾服務。
“把人本價值作為推動城市發(fā)展的核心取向,作為改進城市服務和管理的重要標尺,作為檢驗城市各項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020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關于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譜寫新時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見》,明確提出“把更多公共空間、綠色空間留給人民,建設好‘一江一河’,建設好‘生活秀帶’,讓市民更加便捷地獲取公共產品、更加舒心地享受宜居生活”。
楊浦濱江,鋼筋鐵骨的吊軌改造成了花車,綠意盎然;徐匯濱江,舊廠房成了美術館、綠地,人們帶著寵物來露營;普陀“半馬蘇河”公園里,兒童游樂場趣味十足;蘇州河畔的華東政法大學校園優(yōu)秀歷史建筑群,對市民游客全部開放……“看得出,這里的人們很快樂,生活很有品質?!闭驹邳S浦江邊,一名外國朋友感慨,上海留出最好的地段、提供最好的環(huán)境來服務市民生活,“令人贊嘆!”
這是以民意繪發(fā)展藍圖、以民心定發(fā)展目標的自然結果——在城市各項重大規(guī)劃中,上海堅持廣泛問計于民,充分吸收社會意見和建議。2021年,上海市“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出臺。編制期間,上?!伴_門辦規(guī)劃”,組織市區(qū)兩級開通線上線下“十四五”規(guī)劃公眾建言平臺,共收到建言2.3萬余條,“‘十四五’規(guī)劃市民大家談”“市場之聲——企業(yè)家共話‘十四五’”等活動接連舉行,各方面的意見建議被充分吸收并體現(xiàn)在規(guī)劃思路和舉措之中。
在社區(qū),規(guī)劃設計更是由市民做主?!?024年上海市“15分鐘社區(qū)生活圈”行動方案》明確,在社區(qū)規(guī)劃編制、“人民坊”設計競賽、重點惠民項目建設等工作中,通過事前“征詢會”、事中“協(xié)調會”、事后“評議會”等方式,充分聽取人民群眾意見建議,將“15分鐘社區(qū)生活圈”行動打造成廣納群言、廣集眾智的共治平臺。
“我區(qū)擬在三門路設置跨鐵路南何支線與北楊支線以及南泗塘河道的臨時鋼便橋,建成后供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努力緩解鐵路以東地區(qū)約1.2萬居民的出行難問題。”
2022年8月,虹口區(qū)政府對上海市人大代表謝榕榕的一則建議作出答復,承諾要造一座橋。
這座橋的故事,要從舊改動遷說起。三門路鐵路線附近的彩虹灣,是虹口區(qū)的一大保障房基地,隨著大量居民從各個舊改地塊搬遷而來,這里的學校、醫(yī)院、菜市場等配套設施也陸續(xù)建成。設施完善了,但住在鐵路線東側的居民發(fā)現(xiàn),雖然離配套設施很近,卻因為鐵路等阻隔,出行要繞一個大圈。
人大代表實地調研,將市民盼望寫成建議,成為政府部門的一道必答題。歷經近兩年的勘察、設計、建設,2024年9月,一座長126米、配備無障礙電梯的天橋落成,被命名為“長虹橋”。此前出行難的居民,通過這座橋步行前往醫(yī)院,時間從50分鐘縮短到了10多分鐘。
橋的坡度很緩,方便了輪椅人群出行。類似的“小細節(jié)”,讓居民們豎起了大拇指。
這樣的故事,在上海人民城市建設中,正在廣泛而密集地發(fā)生。
走過淮海中路,會發(fā)現(xiàn)上海音樂學院的圍墻已經消失,可以和這座藝術學府“零距離”接觸;漫步蘇州河畔,步道平坦,植被蔥郁,夜鷺在水邊“排排站”,與人共享城市空間;遍布全城的黨群服務中心、職工休息站,方便騎行累了的外賣員、快遞小哥隨時坐下來歇一歇、喝杯水。
這些場景的背后,是五年來上海各項民心工程的扎實推進:49座人行天橋有了無障礙電梯,新增321家社區(qū)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各類托育機構達到1277個,一批“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建成,為在上海打拼的異鄉(xiāng)人提供“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
民心工程中,關注最多、難度最大的無疑是舊改。
十幾平方米,就是一戶人家,屋子低矮、房間昏暗,白電線被油煙熏成了黑灰色,幾家人共用的廚房里,一面墻上掛著3只水表。在靜安區(qū)天目西路街道,這曾是蕃瓜弄小區(qū)居民每天面對的生活。
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上海就把舊改作為重要的民生項目和民心工程。歷屆市委、市政府接續(xù)奮斗,用30年完成了中心城區(qū)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并緊接著將城市更新重點轉向更難啃的硬骨頭——“兩舊一村”,下決心解決零星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小梁薄板等不成套職工舊住宅改造,以及城中村改造。
“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更好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023年4月20日,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走進蕃瓜弄小區(qū)調研,要求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深入細致做好群眾工作,充分依靠群眾、動員群眾,共同努力推進舊房改造、建設美好家園。
2023年,上海全面推進“兩舊一村”改造,提前1個月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全年零星舊改完成12.3萬平方米、4084戶,舊住房成套改造完成29.6萬平方米,城中村改造新啟動10個項目。
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2024年,上海計劃完成舊區(qū)改造12萬平方米、4000戶,截至8月底已完成6.7萬平方米;計劃完成舊住房成套改造31萬平方米,截至8月底已完成21.17萬平方米;城中村改造目標從原來的10個進一步提高至21個。
上海有個好政策,特殊救濟對象和低保對象到醫(yī)院看病,住院時可以免收押金。但美中不足的是,辦理手續(xù)時要求提供紙質證明,市民要先跑醫(yī)院看床位,再到街道開證明,再回醫(yī)院辦手續(xù)。
“有位老人一年住了五次院,每次看他顫巍巍地來開證明,我就心里發(fā)酸?!边@是徐匯區(qū)天平路街道社區(qū)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一名工作人員的心聲。
帶著為群眾解難題的想法,2023年4月,徐匯區(qū)兩名基層干部給上海市人民建議征集信箱去信,建議優(yōu)化流程、改進工作,進一步方便困難群眾就醫(yī)。
一份人民建議,帶來了從“辦好一件事”到“解決一類事”的啟發(fā),一場消除“證明煩惱”的改革隨即深入開展。
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證明、特困人員證明、定期定量生活補助對象證明、支出型貧困家庭成員證明……均實現(xiàn)在線申請、手機“亮證”,不用市民再多跑路。更進一步,一個新的詞匯逐漸為市民所熟悉:免審即享。
2024年5月1日起,上海給65歲以上老人發(fā)放的老年綜合津貼“小紅包”,改變原來的申請辦理方式,對到齡的老年人,后臺通過大數(shù)據(jù)的比對,通過“隨申辦”直接推送,這筆錢將會直接匯到老人的賬上。
來自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推動政府部門轉作風、出新招,不斷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這在上海蔚然成風。
中遠兩灣城小區(qū)建于本世紀初,多是高層住宅,有1.1萬余戶居民,是上海內環(huán)線以內最大的純商品房住宅小區(qū)之一。20多年過去,電梯老化,故障頻出,影響居民出行。
從法律上看,換電梯屬于居民樓公共設施更新,需要由居民自主發(fā)起、自主運作。
中遠兩灣城小區(qū)所在的宜川路街道,以黨組織引領搭臺,開展樓事樓議,匯民情、集民智,通過收集需求、共同研判、投票表決等議事協(xié)商方式,規(guī)范流程、形成共識。小區(qū)的206部老舊電梯,逾九成應居民要求啟動更換。由此形成的《普陀區(qū)既有住宅更換電梯軟法指引》,覆蓋小區(qū)換梯全流程,為以后有類似需求的居民提供了可參考的范本。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構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024年7月,中共上海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提出,要在踐行人民城市理念上邁出新步伐,把人民城市理念更好融入城市發(fā)展全過程,研究出臺新一輪人民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打造人民城市理念最佳實踐地,努力譜寫新時代“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2024年國慶節(jié)前,“人民城市·我的城市”專場人民建議征集活動在楊浦區(qū)舉行,標志著上?!叭嗣癯鞘小睂m椪骷盗谢顒訄A滿收官,累計收到人民建議2.7萬件。在活動現(xiàn)場,來自科創(chuàng)企業(yè)、高校園區(qū)、新就業(yè)群體等不同領域的市民爭相起立發(fā)言,講述他們與人民城市建設的故事,為城市發(fā)展談愿景、提建議。
此起彼伏的發(fā)言與回應聲中,有一個共同的樸素愿望:上海,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首提地,更要當好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最佳實踐地,讓城市更美好,讓人民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