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不但勤勞,而且能力出眾,為了給我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條件,他不斷地摸索學習各種技藝,最終選擇了制作和售賣豆腐的營生。
每天晚上睡覺前,父親會先把黃豆洗凈泡在清水里,次日凌晨三點,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他先從廂房里取出浸泡好的黃豆,那些黃豆粒粒飽滿,泡發(fā)得恰到好處。父親一勺勺地把它們倒入古老的石磨中,然后握住石磨的手柄,緩緩地推動起來。石磨發(fā)出“吱吱呀呀”的聲音,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父親的手臂肌肉緊繃,一圈圈地推著石磨,乳白的豆?jié){便從石磨的縫隙中緩緩流出,匯聚在下方的木桶里。
過濾豆?jié){是個細致活兒。父親把一塊干凈的紗布繃在木架上,將豆?jié){慢慢地倒入紗布中,輕輕搖晃,讓豆?jié){透過紗布流進鍋里。煮漿的時候,父親一刻也不敢離開,拿著大勺不停地攪拌,以防豆?jié){粘鍋。鍋里升騰起白色的霧氣,彌漫在整個豆腐房中,父親的身影在霧氣中若隱若現(xiàn)。
點鹵是制作豆腐最關鍵的一步。父親全神貫注地盯著鍋里的豆?jié){,慢慢地倒入鹵水,同時用大勺輕輕攪動。豆?jié){逐漸變得濃稠,開始出現(xiàn)豆花。父親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專注,仿佛在進行一場神圣的儀式。
天光大亮,父親將點好鹵的豆?jié){倒入木制模具里,蓋上紗布和木板,再壓上重物,讓豆腐成型。這個過程需要耐心等待,父親就在一旁守著,隨時調(diào)整重物的位置,以保證豆腐的緊實和口感。他會時不時地用手按壓一下豆腐,感受其硬度,就像在與豆腐進行一場無聲的交流。
當豆腐成型,父親便挑上擔子,打著梆子沿街叫賣。父親做的豆腐細膩、嫩滑,散發(fā)著淡淡的豆香,吃過的人都贊不絕口,夸父親手藝高超。
然而,售賣豆腐也委實辛苦。寒冬里,父親盡管戴著手套,雙手依然被凍得生疼;酷暑中,汗水濕透了衣衫,但他的腳步依然不曾停歇。有時趕上豆腐賣得慢,他要走很遠的路,腳底都磨出了水泡。有一年夏天,父親在賣豆腐的路上不小心被絆了一跤,豆腐碎了不少,但他還是堅持把剩下的豆腐賣完,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那一天,我看到父親的膝蓋擦傷了,但他的臉上依然帶著微笑,仿佛在告訴我們:這一切的辛苦都算不了什么。
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父親的豆腐生意會格外好,但不管多忙多累,他總是不讓我們幫忙,把辛苦留給自己、把甜蜜帶給我們,讓我們在濃濃的父愛中快樂成長。父親用他的勞苦,供我和弟弟讀完了大學。每當回憶起那些與豆腐相伴的日子,我心中都充滿了感恩和敬意,因為那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父親深深的愛。
歲月如流,父親漸漸老去,但他那份為家庭默默付出的愛,永遠銘記在我心中。豆腐房里蘊含的縷縷真情,更是我一生溫暖的回憶,激勵著我做一個不怕吃苦、勇于擔當?shù)娜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