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歸鄉(xiāng),與久居異地的姑姑同游家鄉(xiāng)的集市,穿街走巷,人流熙攘,鄉(xiāng)音親切。突然,姑姑的目光被路邊攤上的一種山野小果吸引,她停下腳步,俯身與攤主親切交流。
“一斤30元!”攤主熱情地回應(yīng)。我順著姑姑的目光望去,只見油紙上散落著一堆顆顆分明且飽滿的山野小果,原來賣的是錐栗!
攤主見我們流露出興趣,便自豪地介紹道:“這一顆顆都是我上山拾的,很費(fèi)工夫,價錢絕對公道?!薄安毁F不貴,我要兩斤。”姑姑爽快成交。
我在心中暗自感嘆,沒想到以前5角錢一茶杯的錐栗居然賣出了如此高的價格。記得兒時去戲院看電影,通常會買上一杯揣在兜里,這就是最好的零食,慢咬慢剝慢吃,舌尖上的香味和熒幕上的影像都仿佛定格在時光的畫卷里,久久不會忘卻。
錐栗,也叫山椎或米椎,和大顆的栗子不是一個品種,大個的在鄉(xiāng)間被稱為“猴栗”?,F(xiàn)在的孩子們不知道如何叫錐栗,就給它起名“小板栗”。錐栗長在山地,多是年底成熟,完全成熟后一顆顆長刺的錐栗就會掉落到地上,帶刺的外殼會裂開,露出果實。不需要任何工具,拎個袋子,邊上山邊撿,遇到?jīng)]開口的錐栗,隨手用石頭砸一下或用腳踩一下便可破開,如果怕扎手,可以帶上手套和鉗子。繞著山路走一圈下來,收獲頗豐。
這個過程聽上去似乎挺輕松,但實際上卻不容易。某一年,我曾和一幫同學(xué)去山里撿錐栗,在枯枝落葉下或石縫邊尋找,還沒撿滿半袋,我就感到腰酸手酸,頓感來之不易。
家鄉(xiāng)的錐栗樹多為野生,落下的錐栗如果沒有被人拾走,就會成為山間小動物們過冬的美食。
錐栗可以現(xiàn)場生吃,也可以拿回家炒熟或蒸煮后吃,不怕麻煩的人甚至?xí)活w顆剝開用來煮湯,錐栗排骨湯可謂一絕。小時候燒土窯,把沒裂開的生錐栗連殼帶刺一起扔進(jìn)火堆里,烤一會兒錐栗就會爆開,然后再用樹枝挑出來,便是一流的烤栗子。錐栗吃起來口感粉糯,富含多種營養(yǎng),據(jù)說福建等地的錐栗曾是進(jìn)貢王室的貢品,被稱為“貢榛”。
過年回鄉(xiāng),若有時間,不妨帶著孩子們走進(jìn)山間,體驗撿拾錐栗的樂趣。這不僅能鍛煉孩子們的眼力和體力,更能讓他們體會到收獲的不易,感恩大自然的饋贈,珍惜每一份勞動成果。這種寓教于樂的活動,定能讓孩子們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