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吉祥物既可以將黑龍江哈爾濱的恢弘歷史、勇毅擔當、時尚洋氣與熱情好客、憨憨耿直、多彩浪漫一體呈現(xiàn)出來?”2023年深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陳磊在看到征集公告后,陷入了思考,“我們想到了具有三百萬年進化史的東北虎。東北虎是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勝利者,是東北和黑龍江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東北虎既威震四方又憨態(tài)可掬,既雄渾大氣又靈動可愛。”
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虎是吉祥的象征,被賦予很多積極的品格,其中“正直”“力量”和“勇氣”與奧林匹克運動精神高度契合。于是,2023年9月出生于黑龍江東北虎林園的兩只東北虎,成了亞冬會吉祥物的原型。
他們把東北地區(qū)獨特的自然和文化遺產東北虎擬人化,將虎頭虎腦的可愛形象與哈爾濱獨特的冬季冰雪文化特色、民俗文化風情巧妙融合在一起。經過一個多月不分晝夜的創(chuàng)作,陳磊團隊提交了7件吉祥物設計方案。最終,經過評審專家的匯總意見,在再度創(chuàng)作和藝術升華后,寓意著“哈爾濱歡迎您”的亞冬會吉祥物“濱濱”“妮妮”問世。
“濱濱”是代表冰上運動的吉祥物,身穿冬季運動服、戴著紅圍巾和藍手套,腳穿冰刀;腳踏單板的“妮妮”是代表雪上運動的吉祥物,身穿中國民間傳統(tǒng)毛領節(jié)慶紅襖,非常喜慶。
細細打量,吉祥物的面部特征參考了北方特色的傳統(tǒng)民俗玩具布老虎,耳朵和額頭上的裝飾借鑒了哈爾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方正剪紙的視覺語言,頭頂標志性的“王”字虎紋和花襖上的紋飾使用了“雪花”的造型,手套上印有哈爾濱市花丁香花的圖案。陳磊說,希望借著東北虎的威猛,表達美好祝愿,祝福黑龍江和哈爾濱“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中國冰球隊運動員國家寧,正在北京備戰(zhàn)米蘭冬奧會資格賽。他對家門口的亞冬會充滿期待:“我是哈爾濱運動員,很興奮能在家鄉(xiāng)的賽場上征戰(zhàn)亞洲最高水平的綜合性賽會。以前都是看老隊員們在亞冬會的賽場上為國出征,這次能有機會去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會好好珍惜這個機會?!?/p>
談起可愛的吉祥物時,國家寧直言更喜歡“妮妮”:“這只小老虎穿著大花襖,一看就很接地氣,也很能代表我們哈爾濱人熱情、好客的地域文化,我很喜歡?!?/p>
趙子荃曾在2017年以運動員身份參加日本札幌亞冬會,如今已是哈爾濱市冬訓中心花樣滑冰隊單人滑教練。對于亞冬會吉祥物,她難掩喜愛之情:“太可愛了!‘濱濱’腳踩冰刀,身穿運動服在快快樂樂地滑冰;‘妮妮’的小紅襖體現(xiàn)了東北冬天里喜慶的特色,相信很多人會跟我一樣喜歡這兩只小東北虎?!?/p>
“直到現(xiàn)在我也不太敢相信這一切是真的。其實從192套作品中進入最后的5套復評入選方案,我們就已經心滿意足了。此前公布的包括吉祥物、會徽、口號等形象設計最終都是外地團隊中選。能把獎牌的設計留在黑龍江,我們真的是特別驕傲?!?來自黑龍江省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的鄒存亮坦言,在得知獎牌設計方案被亞冬會采用時,夢想成真的喜悅讓大腦一度一片空白,“第九屆亞冬會獎牌能出自咱龍江人之手,真是我們人生的‘高光時刻’”。
經過近100天的頭腦風暴,公司創(chuàng)意設計研究院院長鄒存亮帶領30多人設計出的方案一路“過關斬將”——“競速精神”獎牌正面融合賽道流線和亞冬會會徽,以動態(tài)沖擊力凝煉出運動健兒馳騁賽場的矯健身姿,展現(xiàn)出競技體育的力與美;賽道的曲線造型融入哈爾濱大劇院的形象,體現(xiàn)著冰城獨特的城市美學。
獎牌背面以亞布力雪上賽區(qū)的山巒與樹林景色,結合大小興安嶺的地形地貌繪就地域特色的山水畫卷,展現(xiàn)了龍江大地的美麗富饒。獎牌頂端的綬帶掛造型,借鑒了哈爾濱太陽島風景區(qū)的太陽門形象元素,使獎牌更具冰城特點。
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獎牌“金鑲玉”異曲同工,“競速精神”獎牌背面的亞奧理事會標志中心,鑲嵌了一顆被稱為“龍江瑰寶”的遜克北紅瑪瑙。這一巧思使其猶如紅日當空,照耀著充滿勃勃生機的龍江大地。雖是點睛之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瑪瑙碎裂和掉落的風險。
為此,鄒存亮和團隊在獎牌上做了特殊的凹槽處理,用凹槽+特殊處理雙保險的方式,將這枚面積不大卻極為搶眼的“一抹紅”牢牢固定在獎牌上。同時,團隊通過成百上千次的跌落測試,只為驗證瑪瑙的牢固性和獎牌的完整性。
說到動情處,鄒存亮眼泛淚光:“100多天夜以繼日,是對我們團隊辛苦付出最準確的概括。但是能讓來自全亞洲的冰雪健兒通過亞冬會的獎牌認識黑龍江、了解哈爾濱,我們付出再多辛苦,都是值得的。我們用自己的努力證明了黑龍江本土設計團隊的能力和實力,也在全國彰顯了龍江文化獨特的魅力,沒有辜負家鄉(xiāng)人對我們的信任?!?/p>
2024年10月30日,在亞冬會倒計時100天主題活動現(xiàn)場,北京科技大學教師張俊海攜妻子和一雙兒女,共同見證由他獨立設計的火炬“澎湃”亮相。
誰能想到,此前他只來過哈爾濱三次,僅花三周就完成了設計,還將燃燒系統(tǒng)的專利巧妙融合到了火炬之中。也許張俊海與“新中國工業(yè)之子”的緣分,早已埋下伏筆:“這座城市讓我感受到了蓬勃生長的力量,10多年前,我參與設計了《走向北京》和《魚樂》。” 如今,這兩件雕塑作品還坐落于群力音樂公園和友誼西路。
張俊海曾參與2010年廣州亞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火炬設計,積累了豐富經驗。在接到設計亞冬會火炬的任務后,他克服時間短、任務重的困難,做了大量案頭工作,每天從早上8點工作到凌晨3點。
回憶那段忙碌的時光,他說:“很遺憾沒能在設計火炬期間來到哈爾濱采風。但經過周密的調研,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這里在近幾年建了哈爾濱大劇院等多個標志性建筑,所以把它們都放在了‘澎湃’的設計元素中。”
二十多天的時間,張俊?;敬_定火炬設計的整體思路:“在設計火炬時,我充分考慮到黑龍江地域文化特色,以水的形態(tài)和澎湃的磅礴之力的理念,設計整個火炬形態(tài)。因此,火炬的造型是從下往上生長的姿態(tài),是展開的形式?!?/p>
哈爾濱的市花是丁香花,張俊海把丁香花的形態(tài)融入火炬整體造型中:“火炬的外殼是丁香花花瓣展開的圖形,頂部采用花蕊鏤空造型與丁香花造型結合,形成具有立體感的出火口。”
火炬整體高度約為735毫米,上部燃燒艙外壁選取鏤空雪花作為造型元素,兼具人文科技美與自然藝術美。外殼設計為一朵蓬勃盛開的丁香花,采用透明冰晶到雪花白漸變。內芯色彩采用中國紅到丁香紫漸變?;鹁嬖邳c燃時呈現(xiàn)出冰與火交融的效果,突出冰雪運動在挑戰(zhàn)與激情中迸發(fā)的光彩。
張俊海說:“ 能把我對哈爾濱的感情和對亞冬會的熱情傳達給運動員和觀眾們,讓我感覺很榮幸。希望大家通過這支火炬,看到哈爾濱的蓬勃生長之力和十足的張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