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是全球的嗎?(Is art history global?)這是一個在近二十年被討論得很多的問題。
藝術史作為學科被建立最初的重要動機是對自身民族或國家的文化的保護或推崇。這個在歐洲被發(fā)明的藝術史學科到了當代被套用在西方以外的各種語境中,其方法與內容出現(xiàn)了嚴重分歧。西方的藝術史學科發(fā)源于歐洲民族主義及現(xiàn)代國家的興起之時。同時,由于二戰(zhàn)之后的解殖進程,歐洲也在反思現(xiàn)代以來的歐洲中心主義思想。1980年代出現(xiàn)了像“大地魔術師”這種具劃時代意義的展覽,促使歐洲向藝術史全球化的愿景漸漸邁進。
然而,全球藝術史是沒有辦法用傳統(tǒng)的方法定義和教授的,因為它的覆蓋面太大,涉及的文化語境也太多元。但是,全球藝術史作為一個科目可以做的恰恰是談論這件事的不可能性,思考全球藝術觀念和歷史方法的差異,并從差異中找到彼此的啟發(fā)。
美國藝術史家和教育家海倫·加德納(Helen Gardner)在1926年撰寫了第一版“全球藝術史”,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激進的想法,她開啟了一種新的藝術史教材類型。目前這本書以及之前的幾個版本最后一章的標題是“世界當代藝術”,由此不會再分章節(jié)介紹日本藝術、中國藝術和非洲藝術,而是在這一章共同討論當代的藝術現(xiàn)象。美國波士頓大學藝術與建筑史系教授、第12版《加德納藝術史》(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的作者克萊納教授(弗雷德·S·克萊納)認為1900年之前的藝術史或許由于不同作者有不同的側重,但之后的全球書寫就越來越相似,因為當代藝術史就是一部全球藝術史。
信息革命與經(jīng)濟的全球化深深地改變了世界格局,藝術的創(chuàng)作與交流更是通過多種渠道不斷擴散,一個徹底擺脫歐洲中心主義的全球藝術史的書寫有了更多可能性。國際知名的美術史家、策展人巫鴻提到,“全球美術史”作為現(xiàn)代學科的美術史發(fā)軔于18、19世紀的歐洲,伴隨美術館和大學美術史教育而成形,逐漸發(fā)展成一個現(xiàn)代人文學科。當時對全球性美術的收藏和研究已初見端倪,比如18世紀建立的大英博物館,展覽的不僅是西方美術,也有來自中國、印度、墨西哥等地區(qū)的藝術品,包括雕塑作品。所以,全球美術史并不是全新的事情。在這個初期的收藏和研究傳統(tǒng)里,主要的方法是將不同國家、地區(qū)的藝術品進行并置和對比,以此總結、歸納出它們的異同。這可以說是一種比較“原始”的全球美術史研究方法。今天如果要正面地提倡“”全球美術史”,就必須提出新的方法和新的觀點,做出新貢獻和新成就。整體來看,“全球藝術史”還是一個“問題”,需要大家來實驗和思考,需要脫離原有的、傳統(tǒng)的全球藝術史概念,找到新的“全球”概念和方法。(編輯/楊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