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和笑是自然賦予我們用以抵抗生活重負和苦難的一種能力……我們需要笑,就像我們需要愛、需要尊重一樣?!币税l(fā)笑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揭露荒誕、反映真實的途徑和智慧。與生理性的笑(如撓癢癢)不同,幽默的感知有著更復雜的影響因素。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Caleb Warren等研究人員綜合了過去幾十年間研究幽默的二十余篇文獻,于2024年發(fā)表在美國心理學專業(yè)期刊《個性與社會心理學公報(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的一項研究顯示,人們對于事物幽默與否的判斷往往存在四大影響因素:驚訝,同步性,優(yōu)越感,還有無害化。
毫無疑問,笑是喜劇最重要的審美特征,沒有幽默就沒有喜劇。喜劇不只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哲學與美學的外化表現(xiàn)。雖然喜劇的定義各式各樣,但是無論是從戲劇、心理學還是哲學的角度,都離不開對笑之緣由的探尋,總體而言,也沒有脫離上述四大影響因素。由此觀之,幽默作為喜劇的必要條件,其規(guī)律如同喜劇的基石般不可撼動。
然而,黑格爾在《美學》中指出:“不能把可笑性和真正的喜劇性混為一談?!奔词刮覀兌汲姓J喜劇性與笑緊密關聯(lián),可笑性也絕不能夠與喜劇性完全畫等號。如果說古希臘滑稽劇里小丑一般被人嘲笑的半羊人只是喜劇性的初級形態(tài),那么在如今電影的評判框架中,喜劇性包含更多的社會因素和人文因素。如此看來,評價一部喜劇電影優(yōu)秀與否,除了看劇情橋段是否足夠引人發(fā)笑,還要探究其引人發(fā)笑的原因是否符合大眾倫理的道德要求,或者這種笑是否符合社會的主流價值觀。隨著大眾媒介影響力的不斷增強,喜劇電影中的幽默值得進一步考量。
“喜劇性是古今中外各個門類喜劇文藝作品的共同特征……作為喜劇美感特征的笑包含著理性的頓悟?!币虼?,幽默只是喜劇電影的充分不必要條件,幽默元素未必能夠在電影中成功引人發(fā)笑,有幽默元素的喜劇電影也未必足夠完美。在《超能一家人》中,我們不難看出創(chuàng)作者從多個角度對于幽默構建的嘗試,但藝術效果和幽默“笑”果究竟如何,有待進一步考量。
驚訝
作為一種與期望或既定認知相?;驔_突的感知,驚訝是眾多幽默理論的一個組成部分。支持驚訝為幽默因素的理論最早可以追溯到康德的“乖訛說”,指預期落空而引人發(fā)笑的狀況。喜劇電影對這種“預期失望”的使用比比皆是,最常見的是使用觀眾未曾聽聞的新奇題材,如《瘋狂的外星人》《宇宙探索編輯部》《驚爆銀河系》等包含未知元素的影片,《超能一家人》也是如此。影片嘗試利用“流星雨讓一家人只要保持在一定范圍內(nèi)就會獲得不同超能力”的超現(xiàn)實情節(jié)激發(fā)觀眾的好奇心,讓“不死的爺爺”“隱身的父親”“會飛的姐姐”“大力的妹妹”這些角色做出常人不可能完成的動作,以此營造喜劇效果。同時,電影將故事背景搬到距離本土觀眾遙遠的俄羅斯小城,利用了地域自帶的陌生感,讓別扭的俄語口音、“戰(zhàn)斗民族”習俗等笑點更加順理成章。
然而,作為一種幽默因素,驚訝常常被認為太過狹隘或?qū)挿骸螐囊税l(fā)笑的角度看,不可預測的事件,如光天化日之下被搶劫,產(chǎn)生的是負面情緒,而不是愉悅感。另外,重復玩梗依舊會讓觀眾感到有趣。如2023年末上映的《年會不能?!罚娪爸写罅渴褂镁W(wǎng)友津津樂道的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名詞“對齊顆粒度”“優(yōu)化”等,令人會心一笑甚至樂此不疲。由此不難看出,驚訝并不是一個獨立的幽默前因,它可以給觀眾帶來心理刺激,在受刺激的狀態(tài)下,觀眾的笑點會更低?!冻芤患胰恕返缺姸嘞矂‰娪岸己畜@訝因素的第二個理由是,下文提到的其他前因常常與驚訝并行出現(xiàn),而喜劇電影的搞笑效果是這些前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不能單獨證明驚訝是喜劇電影的充要條件。
同步性
同步性被定義為語詞或情境同時含有不同解釋方式、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或含有沖突的觀念。語言學家解構了書面笑話中的情境、人物、特定對話,認為腳本中存在的雙關性是決定該笑話幽默與否的關鍵。當代人最熟悉的同步性喜劇莫過于脫口秀中的“諧音?!?,在開心麻花的諸多小品中,沈騰飾演的“郝建”這一角色能迅速從春晚舞臺火遍大江南北,諧音“好賤”的名字與人物形象的搭配功不可沒。在喜劇電影方面,開心麻花沿襲了這一傳統(tǒng),如《西虹市首富》主角“王多魚”諧音“多余”,《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主角“魏成功”雙關“未成功”,兩部影片片名的多重含義無不體現(xiàn)了同步性在幽默方面的妙用。
然而,同步性這一錦囊在《超能一家人》中遭遇了滑鐵盧。雖然艾倫飾演的男主“鄭前”與“掙錢”諧音,但是影片未能體現(xiàn)出他與金錢的關系和矛盾,頗有“為諧音而諧音”之嫌。其他安插的雙關,比如沈騰飾演的乞乞科夫出場時因不慎滑倒而自我介紹為“腳滑”(同“狡猾”)的情節(jié),雖然貼合整體劇情,但是難免因過于老套而無法引觀眾發(fā)笑?;貧w引發(fā)幽默的基礎層面,其實不相容觀念的組合并不一定是幽默,如手機與電腦組合為智能手機,是創(chuàng)新而不是幽默;日常語言中存在前后矛盾時,聽眾有時會認為對方在說謊,而不是在說笑??梢?,同步性雖有好笑之處,但也不是喜劇電影的靈丹妙藥,只是幽默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優(yōu)越感和無害性
古老的幽默理論認為,幽默的關鍵因素是戰(zhàn)勝對手后的勝利感。古時候,旁觀者會嘲笑公開受刑的人,而軍人會嘲笑戰(zhàn)俘。隨著對弱者施加軀體暴力的機會漸漸減少,優(yōu)越感變?yōu)樾@霸凌者和網(wǎng)絡“噴子”口中嘲諷的言語。霍布斯的“突然榮耀說”是典型代表,他認為“突然的榮耀感產(chǎn)生于我們突然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弱點或與我們過去的弱點相比較時所感受到的某種優(yōu)越感”。在中國,陳佩斯的喜劇差勢論也認為,喜劇的本質(zhì)就是創(chuàng)造低勢能以抬高觀眾勢能,讓觀眾可以不自覺地釋放優(yōu)勢,產(chǎn)生高勢能的笑。令觀眾產(chǎn)生優(yōu)越感的途徑有很多,滑稽戲里常出現(xiàn)的“瘸子”“口吃”是一種,在《超能一家人》里,角色的每一次犯蠢、倒霉、發(fā)窘也是一種。在影片中,能夠隱身的父親因距離家人太遠而被迫現(xiàn)形,赤身裸體地出現(xiàn)在大庭廣眾之下,這一橋段的多次出現(xiàn)就是在利用人物的窘境激發(fā)舒服體面地坐在電影院中的觀眾的優(yōu)越感。
除了上述因素,創(chuàng)意工作者還要給觀眾提供一個具有無害性的欣賞環(huán)境。無害性是指觀眾主觀上認為某事物是合理的、可接受的、無害的或正常的。一個絕佳的反面典型便是《唐人街探案2》中被毆打的護士。創(chuàng)作者本想通過無辜的護士被誤認為是鬼而遭到狂毆這一“倒霉蛋”形象引發(fā)觀眾產(chǎn)生優(yōu)越感后的哈哈大笑,卻因引起不少人的不適而被大眾指責為敗筆。因此,只有在刺激和情境是無害的、可接受的情況下,觀眾才有可能被逗樂。作為擁有一般道德認知水平的常人,觀眾希望在他們的主觀認知受到?jīng)_擊時,有一個替代認知作為后盾(如“葷段子”違反了一般人的道德認知,在職場對女性講“葷段子”屬于性騷擾,但在喜劇俱樂部講“葷段子”可以收獲笑聲);在面對攻擊、貶低等禁忌行為時,只有將重點轉(zhuǎn)移到可接受的東西上,觀眾才會感受到幽默(如兩個食人族在吃一個小丑,其中一個問另一個:“你覺得這個小丑味道好笑嗎?”)?!冻芤患胰恕繁举|(zhì)上依舊是講述小人物悲歡喜樂的電影,設定貼近觀眾自身,因此,人物(尤其是正面人物)過分倒霉反而會引發(fā)觀眾的不適。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一些情節(jié),如鄭前喝馬桶水、情侶互扇耳光等,被認為“笑點低俗”,甚至顯得弄巧成拙。
綜上所述,優(yōu)越感雖然擁有權威理論,但是有時既太狹隘又太寬泛,只有與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才能產(chǎn)生幽默效果。在喜劇電影中,必須把握好幽默的“度”,合理運用這一必要不充分條件。
作為目前心理學關于幽默研究的新興結論,幽默感知理論無疑是研究喜劇以及喜劇電影的一大利器。但必須注意的是,該理論所包含的四種因素只是笑的必要不充分條件,而引人發(fā)笑也只是喜劇電影最基礎的要素。什么樣的影片創(chuàng)造了有價值的笑,幽默誕生的背后又是創(chuàng)作者什么樣的動因與價值觀,是更值得關注的問題。
喜劇“通過歡樂價值來體現(xiàn)生命的自由和精神的超越,并用這種精神面對任何丑惡,對自命不凡的救世主和絕對真理都采取一笑置之的態(tài)度”。喜劇電影創(chuàng)作不能死板教條地依照幽默感知理論對觀眾進行“搔癢”,而是要遵循電影藝術創(chuàng)作規(guī)律,以好的故事、好的畫面收獲會心一笑。在這方面,《超能一家人》依舊有提升空間,也期待開心麻花能夠貢獻出滿足笑的充要條件的喜劇作品。
(作者單位:盛一麟,北京師范大學;姜懿軒,中國傳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