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青春,我們似乎對它并不陌生,無數(shù)的書籍、影視與歌曲里,青春是永恒的色彩與旋律,而在父母師長的諄諄教誨下,青春又是一段充滿誘惑的艱險旅程。青春是明媚多彩的,但有時也免不了憂郁低沉,這段在人生路上短暫的旅程,決定了命運將通向何方。②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边@首耳熟能詳?shù)摹秳駥W詩》伴隨著我們度過了無數(shù)的春夏秋冬。青春,似乎總與拼搏奮斗有關,或許有人會對此提出質(zhì)疑,難道青春非要奮進不可嗎?我的答案是:的確,青春離不開奮進。其實,人的一生都應在奮進中度過。古人曾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瘪R克思也曾論述,勞動是人的基本價值,同樣也是人生于世界的根本目的。所以,我們可以說,人的一生都應在奮進中度過。既然人的一生都要奮進,為什么還要強調(diào)青春二字呢?這自然也有其中的道理。所謂青春,是指我們從少年成長為一個真正獨立、成熟、自主的人的過程,它決定了我們命運的方向。若你的青春是勤勉奮進的,你的一生就是勤勉奮進的;若你在青春年少時選擇逃避責任,耽于享樂,你的人生便可能會步入歧途。青春奮進,成就的是我們的人生。③
但青春奮進的力量不止于此。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先生便寫出了一篇慷慨激昂的《少年中國說》,他振臂高呼道:“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庇谑敲鎸Ξ敃r國家的積貧積弱,面對無數(shù)次革命的失敗,青年人熱血難涼,奮力前行。五四運動中敢于上街游行的學生,在革命中百戰(zhàn)不屈的共產(chǎn)黨人,正是他們用青春的奮進,升起了新中國的紅旗。而如今,樊錦詩駐守戈壁茫茫大漠,用青春點亮敦煌;以黃文秀為代表的青年干部,走進大山扎根農(nóng)村,為處于貧困線上的無數(shù)百姓帶來希望,用青春澆灌祖國的每一個角落。航天夢,中國建設……都是由無數(shù)青年人筑起的中國奇跡。青春奮進絕不僅成就個人生命,更能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青年人,我們應將自己投入轟轟烈烈的時代大潮中,以拼搏書寫時代注腳,以青春奮進鑄就偉大復興。④
①“鑄就偉大復興”不夠具體,用詞也不恰當。
②語言煩瑣,表意不清;未點明本文論述的中心。
③本段引用不夠恰當,論述中心不夠突出,道理論證不夠嚴密,僅僅停留于表面說理,口語化嚴重。
④本段論述的中心應該是“青春奮進”與“鑄就偉大復興”之間的關系,但在具體的論證過程中,論點不夠突出,有強行說理之嫌;尤其是論述語言需再精練。
此外,本文最大的問題在于結構層次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