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日朵雪峰之側》是自讀課文,但學生感覺理解有難度,于是筆者精心組織課堂,一起探討學習。一堂課結束后,師生意猶未盡,有學生課后仍與筆者討論自己的體會與思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細思一番,有如下三點值得記錄。
一、劣構問題,找到一個好抓手,給學生以開放多元的思考表達空間
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引導學生關注和思考青春價值。設計好一個劣構問題是關鍵,要求能引導學生思考青春及價值,培養(yǎng)辯證思辨能力。
《峨日朵雪峰之側》是詩人昌耀寫于1962 年、刪定于1983 年的作品。詩中選取許多宏大壯闊的意象,譬如“雪峰、太陽、山海、巨石、雄鷹”等,而詩的末節(jié)出現(xiàn)了“小的可憐的蜘蛛”,這與其他意象形成了反差,成功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通過品析意象理解詩歌是本單元教學任務之一。于是設計思考問題:小得可憐的蜘蛛讓我感受到:______。答案具有一定模糊性,學生既能結合文本挖掘詩歌內涵,又能夠結合自身實際進行個性解讀,給學生開放多元的思考表達空間。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討論中積極投入,在交流討論中對詩歌的理解不斷豐富深入,有效激發(fā)了對青春及生命價值的思考。
二、以問促思,做到引導有方,給學生以尊重包容的課堂氛圍
學生展示交流階段各抒己見,充分體現(xiàn)了學習中的理解、領悟和疑惑,如何引導準確理解、有效表達便成了課堂的關鍵。有學生言:這首詩體現(xiàn)了詩人當時的心理歷程,是他思想的寫照。他處于雪峰之側,看太陽西沉、巨石滾落,可以看出他最初的失落;到“揳入巨石的罅隙,滲出血滴”,可以看出他的堅持、堅韌和堅定;到最后的“默享”,可以看出他內心寧靜。這個觀點引起其他學生的異議,他們認為詩人并沒有失落沉淪。為了有效引導學生辨析這個觀點,設計了如下問題:①這首詩寫于什么時候?引導學生去關注寫作背景。②詩中選用的意象“太陽、巨石”有何特點?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意在引導學生領會日落雪峰的雄奇壯麗,巨石滾落的驚心動魄,從而理解此時詩人雖然處于雪峰之側,雖然映入眼簾的是日落雪峰,但內心仍然充滿對生命的熱愛。③作者這種心態(tài)給你什么啟發(fā)?從而讓學生明白作者歷經(jīng)苦難卻不屈服放棄,依然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信心。學生在層層引導之下聯(lián)想起羅曼羅蘭的“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和泰戈爾的“生活以痛吻我,我卻抱之以歌”。師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共同思考探究,領悟詩歌的內涵與魅力,真正認識到當代青年該如何面對生活。整個過程以問促思,逐層深入,引導學生關注文本,感受詩歌豐富的意蘊。
三、激發(fā)熱情,做到評價有度,給學生以元氣滿滿的情緒價值
課堂評價“需要多種主體的參與評價,以全面立體地捕捉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態(tài)度與能力、進步與不足”,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這三者構成課堂評價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完成學習過程。
有學生言: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他自評到:讀完這首詩,腦海里蹦出這句話,覺得有點牽強,不知該如何完善這種表達。這反映了他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學生認為:“挺身而出”用得不恰當,未能體現(xiàn)“蜘蛛”所蘊含的內涵。教師評價:采用的表達結構很好,“小得可憐”體現(xiàn)了蜘蛛的渺小,正是千千萬萬個“我”的寫照。同時指出,要細品文本,抓住詩中“揳”“默享”等關鍵信息,分析蜘蛛的特性品格。這樣既指出問題所在,也提供自主學習的應對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課堂上,學生不乏精彩的見解,例如“生命的偉大在于內心的堅定和持之以恒的奮斗”“我們每個人都是渺小的,但我們得學會接受自己,不能放棄人生的攀登”,他們的發(fā)言豐富著課堂,也豐富著詩歌的內容,更體現(xiàn)了他們對青春的認知和生命價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