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到高新美育的大家庭后,我被賴雪梅-劉麗名師工作室團隊中“向藝術家學習”的氣氛感染,在工作室伙伴們的鼓勵和引導下參與了國畫與書法技能小組,開始書畫藝術的學習之旅。
篆書作為漢字書法最古老的字體之一,以其獨特的線條美感和古樸的韻味著稱,筆畫圓潤而富有力量感,結構均衡且對稱,展現(xiàn)了古代先民對自然與宇宙的深刻理解與審美追求。其代表作品《嶧山碑》,便是篆書藝術的典范,以其高度的規(guī)范化、結構嚴謹、線條流暢而備受推崇。在《嶧山碑》等篆書經典作品的熏陶下,我逐漸領悟到了篆書結構的嚴謹與對稱之美。篆書字體往往呈現(xiàn)出一種左右均衡、上下呼應的和諧狀態(tài),這種結構上的平衡不僅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更蘊含著古人對于和諧共生的哲學思考。作為初學者,我嘗試通過篆書書體,來表達深沉而又細膩的美學情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珍視靜心、用心的書寫體驗,體會筆畫線條的長短曲直、粗細的承接變化,以求努力達到線條的渾勁圓凝和強烈的質感,結構上力求達到左右對稱和平衡,使得字體中正、勻稱。
至于國畫,我在選擇以紫藤為主題時,不僅因為紫藤本身那難以言喻的自然之美,更因為它與我所在的成都師范銀都紫藤北區(qū)小學有著不解之緣。紫藤不僅是校園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是我們師生共同的精神象征,有著“大家紫藤、共生共榮”的美好愿景。紫藤的花序如瀑布般傾瀉而下,每一朵小花都似乎在訴說著春天的故事,它們或含苞待放,或絢爛綻放,姿態(tài)各異,卻又和諧共生,恰似我們學校中每一位師生,各有各的光彩,卻共同編織著屬于我們的多彩篇章。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注重色彩的運用,試圖通過淡雅的紫色與墨色的巧妙結合,展現(xiàn)出紫藤獨有的高貴與雅致。紫色,既是對紫藤本色的還原,也寓意著智慧與夢想,它提醒著我們,在這片紫藤的庇護下,每一個夢想都值得被尊重與呵護,每一份努力都將綻放成功之花。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美育工作者、教育者,我們應當向藝術家學習,并言傳身教影響和啟發(fā)孩子們,使藝術在現(xiàn)代社會中煥發(fā)新的活力,引導孩子們綻放出屬于自己的耀眼光芒。